薩摩里·杜爾

薩摩里·杜爾(Samory Toure,約1830~1900) 幾內亞伊斯蘭教改革家、西非著名抗法鬥爭民族英雄。被譽為“蘇丹的拿破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摩里·杜爾
  • 出生日期:1830
  • 逝世日期:1900
  • 主要成就:被譽為“蘇丹的拿破崙”
生平簡介,賣身救母,建立國家,抗法鬥爭,歷史意義,

生平簡介

薩摩里·杜爾(Samory Toure,約1830~1900) 幾內亞伊斯蘭教改革家、西非著名抗法鬥爭民族英雄。被譽為“蘇丹的拿破崙”。
生於桑南科托商人家庭。早年受過系統的伊斯蘭教育,通曉經訓、教義和教法,後從事商業。1853年參加軍隊,藉此發展武裝力量。1868年宣稱自己為伊斯蘭教領袖,統一幾內亞各部落,率部在幾內亞康康區創建烏阿蘇魯(Ouassoulou)酋長國。1880年為抗擊法國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聯合西蘇丹各部族,建立曼丁哥王國,被推為埃米爾和伊瑪目。他推行政教合一制,主張以《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治國,廢除部落習慣法,倡導伊斯蘭文化教育,發展農業和商業,加強軍隊建設,把伊斯蘭教傳播到加納和象牙海岸的北部地區。其強盛時疆土西自上沃爾特區向東綿延達福塔賈隆。1883年法國殖民軍占領尼日河畔巴馬科時,他以伊斯蘭教“聖戰”為號召,組成穆斯林聯軍,率軍進行反法戰爭,多次擊退法軍,1886年迫使法軍締和,以尼日河為國界。1891年與法國殖民軍重開戰端,在法軍優勢兵力進攻下,主動撤退,轉戰象牙海岸和賴比瑞亞,占領孔城和邦杜庫。他被法軍追擊,因叛徒出賣,於1898年9月在卡瓦利河上游被法軍俘虜,流放加彭,1900年卒於該地。
薩摩里·杜爾薩摩里·杜爾

賣身救母

薩摩里·杜爾1830年生於今幾內亞共和國康康市以南的散納科羅村,屬馬林凱族。父親拉菲亞·杜爾是一個貧窮的行商。母親瑪索托娜,勤勞善良,從小對薩摩里管教嚴格。薩摩里自小長得聰慧勇敢,由於家境清貧,薩摩里從幼年時候起就不得不跟隨父親行商,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足跡遍及幾內亞,據說還到過獅子山、多哥、上沃爾特,販賣柯拉果、黃金、馬、牛、羊。
薩摩里20歲那年,鄰近的烏阿蘇魯國的首領索里·布拉馬帶兵侵擾他的家鄉,掠走他的母親。薩摩里行商回來得悉此事,痛如刀割。出於對慈母的恩愛,他毅然來到索里·布拉馬那裡,要求戎兵救母。索里·布拉馬滿足了他的要求。就這樣,薩摩里在索里·布拉馬的軍隊里度過了7年的戎馬生涯,學到了軍事知識,知曉了伊斯蘭教義。在服役期間,薩摩里以他的聰明、勇敢、忠誠、曉禮義博得索里·布拉馬的賞識,母子二人恢復了自由。
當薩摩里母子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時,由於部落之間頻繁的戰爭,村落荒涼,家破人亡,他的父親和弟妹們已不知去向。為了維持母子二人的生活,薩摩里只好重操舊業,繼續行商,販賣柯拉果。

建立國家

1868年,托隆地區一位酋長,仰慕薩摩里的軍事才能,邀請他去當軍隊的指揮官。薩摩里欣然應允。不久,酋長陣亡,薩摩里被推為首領。從那時起,他用了七、八年的時間,逐步征服鄰近許多部落,建立起以馬林凱人為主,包括迪烏拉人、班巴拉人、塞努弗人等的統一的國家,取名為烏阿蘇魯,以紀念他在索里·布拉馬的烏阿蘇魯國開始的戎馬生涯;定都在比桑杜古(位於康康與貝拉之間),宣布自己為“阿爾馬米伊馬姆”(意為伊斯蘭教最高領袖)。之後,他繼續征戰,擴大版圖。到1855年,烏阿蘇魯國的疆域東起象牙海岸的崩杜庫、西到塞內加爾的巴克爾,北迄馬里的塞古,南鄰獅子山和賴比瑞亞邊界,總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今塞內加爾和賴比瑞亞兩個共和國領土面積的總和。
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薩摩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把全國分成10個省。省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一個省即是一個軍區。省長由薩摩里任命,都是他的親屬或驍將。省以下分成162個縣,縣以下為村。村是最小的行政單位。省縣兩級各設三個機構,負責財稅、宗教和軍事工作。村長按傳統選舉產生,負責組織生產。為了破除家族和部落的觀念,薩摩里在地方行政機構里,任用了許多不同家族和部落出身的人。
薩摩里重視發展經濟,他規定每個村子都要為政府種一塊地,並向國家繳納賦稅。即使士兵也有專門的耕地,一邊作戰一邊生產,以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薩摩里還注意開採金礦,將收入所得購買武器、彈藥及其他軍事裝備。
作為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首領,薩摩里嚴格遵循古蘭經的規定,每星期五,他總要走出寺院,到教徒中去傾聽他們的訴說。他興辦學校,對人民實行義務教育。所有的貴族和酋長都必須象老百姓一樣,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學校接受伊斯蘭教育。誰不遵守這個規定就要罰款。薩摩里有時還到學校去講課,向學生們講解伊斯蘭教教義和軍事知識;有時他還親自向學生提問題,檢查他們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烏阿蘇魯國的軍隊組織形式,按規定,一個省組成一個縱隊,全國共有10個縱隊,每個縱隊都由稱為“索法”的職業士兵組成正規軍,駐守邊疆,保衛國家。首都地區也有一支精銳的衛戍部隊。公民每年要參加6個月的軍訓。烏阿蘇魯國鼎盛時期,正規軍約10,000人,騎兵約1,500人,民兵約兩萬人。這是當時西非地區人數最多且訓練有素的軍隊之一。正規軍的武器很多是通過英屬獅子山弗里敦港從英、法等國買來的;此外,國家也開設兵工廠,修理並仿造武器。薩摩里還偷偷派遣軍官到法國的僱傭軍——塞內加爾狙擊兵那裡接受軍事訓練,回國後訓練部隊和傳授使用先進武器的方法。

抗法鬥爭

正當薩摩里的國家日益強盛的時候,西非地區的局勢發生了急遽的變化。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法國帝國主義加緊了向西非腹地的侵略擴張活動。由於布雷等地金礦的發現,幾內亞地區成了法國擴張的主要目標之一。為了強占黃金產地,1882年2月16日,在波爾尼·傑波爾德指揮下的一支法國侵略軍從巴馬科方向入侵烏阿蘇魯國,偷襲薩摩里的部隊。薩摩里的弟弟法布·杜爾率軍迎戰。雙方在尼日河左岸的肯尼耶拉交戰。薩摩里領導的抗法武裝鬥爭正式開始。
1883年4月2日,薩摩里率領軍隊埋伏在巴馬科以南幾公里的歐雅科地方,當裝備精良的300名法國侵略軍進入埋伏圈時,10倍於敵的薩摩里軍突然發起進攻。敵人被殺得血肉橫飛,僅有32人死裡逃生。歐雅科戰役威震法國,薩摩里的名字在法國和西歐廣泛傳頌著。
1886年初,法軍在尼阿加索拉戰役中又被打敗。法國當局被迫求和。這時,薩摩里也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以便補充兵員和武器。1886年3月,雙方簽訂肯尼耶巴科羅條約。根據這項條約,薩摩里仍舊占有黃金產地布雷和康加巴地區。為了表示履行條約的誠意,薩摩里同意將他的兒子卡拉莫柯送到法國去充作人質。但是,法國議會以法國作出的讓步太大為由,拒絕批准這一條約。翌年3月25日,雙方重開談判,簽訂了比桑杜古條約。薩摩里求和心切,作出了很大的讓步:尼日河左岸廣大地區讓給了法國,自己僅保留右岸地區。比桑杜古條約的簽訂,標誌著薩摩里領導的抗法武裝鬥爭第一次高潮結束了。
比桑杜古條約簽署後,薩摩里為了進一步擴大疆土,開始東征進攻錫卡索國王蒂耶巴。從1887至1888年,薩摩里的軍隊用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圍攻錫卡索。由於城牆堅固,防守嚴密,又沒有大炮,多次進攻都失敗了。對錫卡索的圍攻,使薩摩里損失了7,000名士兵和幾名優秀的指揮官,並失去了一位可以爭取的同盟者(蒂耶巴後來站到了法國侵略者一邊)。這是薩摩里在戰略上犯下的重大錯誤。
法國利用休戰及薩摩里攻打錫卡索損兵折將的機會,加緊蠶食烏阿蘇魯國。1888年,法軍司令加利尼下令在與烏阿蘇魯國接壤的錫古里修建城堡。為了考察連結錫古里經富塔賈隆至幾內亞海岸的通道,法國派去奧德烏考察隊,在未徵得薩摩里同意的情況下,潛入烏阿蘇魯國。加利尼還強征民工修築鐵路。1889年2月13日,在法國的壓力下,薩摩里又被迫簽訂尼阿科條約,對法國作出新的讓步:烏阿蘇魯國將尼日河的支流廷基索河地區的領土讓予法國當局。
1891年,法國侵略軍頭目西基里違背諾言,處死了一位本已答應交還給薩摩里的軍官,並沒收了他的財產。薩摩里怒斥侵略者的背信棄義行為,毅然宣布恢復同法國的戰爭。薩摩里的抗法武裝鬥爭進入第二次高潮。
戰爭一開始,由阿爾希納指揮的一支法軍直逼康康,很快又攻占了比桑杜古。薩摩里在撤退時實行堅壁清野,不給敵人留下一個人、一粒糧,首都成了一座空城。在游擊隊的襲擊下,侵略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在當天撤出比桑杜古。但是,比桑杜古已經遭到嚴重破壞,此後,薩摩里便把都城遷到象牙海岸東北部的達巴卡拉
為了更有效地打擊侵略者,薩摩里繼續對軍隊進行重大改革。他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把軍隊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即正規軍,配備最新式的武器,它的任務是直接同法國軍隊作戰;第二部分即後備軍,專門用來掩護老百姓安全撤退,實行堅壁清野,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第三部分即東征軍,負責向東部地區開拓新的疆土,建立根據地,作為撤退時的基地。這種戰略措施不僅在西非,而且在整個非洲也是罕見的,它充分顯示了薩摩里卓越的軍事才能。
1892年1月,法軍妄圖搶占烏阿蘇魯國的糧倉——尼日河流域,與薩摩里的軍隊在尼日河的支流米洛河相遇。薩摩里利用有利的地形,把隊伍埋伏在叢林及沼澤地區,等到敵人靠近時,進行白刃戰。這一仗,殲滅了法軍200人。米洛河變成了“血河”。
薩摩里知道,面對強大的敵人,非洲人民必須緊密團結。他曾多次建議同包括蒂耶巴在內的部落首領們組成聯盟,抗擊法國侵略者。薩摩里還派出使者同強大的圖庫勒國統治者阿赫馬杜(哈吉·奧馬爾的兒子)及阿散蒂王談判,以便建立聯合陣線,打擊共同的敵人。然而,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和殖民者的破壞,薩摩里的種種努力都沒有結果,這就大大削弱了他的力量,使局勢轉而日益有利於法國。
戰爭初期,薩摩里利用法、英殖民者的矛盾,成功地通過弗里敦港運進武器。在第二次抗法鬥爭處於高潮時期,薩摩里仍然想藉助英國的力量掣肘法國的擴張活動。他派了一位使節去倫敦進行商談。薩摩里那裡知道,英法兩國早已達成秘密協定,英國承認烏阿蘇魯國是法國的“勢力範圍”。薩摩里的幻夢破滅了。
1892—1893年,法軍占領了法拉納,烏阿蘇魯國與弗里敦港之間的交通被切斷。薩摩里不得不轉而同賴比瑞亞的蒙羅維亞及黃金海岸(今加納)建立新的聯繫,以保證武器的輸送。 1894年前後,阿赫馬杜的抗法鬥爭失敗,貝漢津領導下的貝寧人民的抗法鬥爭也遭鎮壓,法國當局立即調集重兵全力以赴進攻薩摩里。薩摩里英勇奮戰,重創敵軍。1894年底,蒙泰伊上尉奉命率領1,200名法國遠征軍,從貝寧開赴象牙海岸的孔城地區,準備參加對薩摩里的“圍剿”。這支遠征軍沿途遭到多哥、加納特別是薩摩里領導下的象牙海岸人民的襲擊,大部分被殲,到達孔城地區時,僅剩下120人。蒙泰伊也受了重傷,險些喪命。
法國當局在進行軍事征伐的同時,曾多次建議同薩摩里舉行和談,表示只要他放下武器便可以回到西部地區來。1895年,蒙泰伊派使節帶來一份和約草案面呈薩摩里。薩摩里閱後對使者說:“您的長官要我回到已遭破壞的西部地區,但有一條:必須解散軍隊和放下武器……在那裡等待我的將是牢獄。請您轉告他,我現在還不是他的俘虜”。
從1896年起,薩摩里的處境越來越困難:由哥德利葉指揮的法軍占領了博博-迪烏拉索,切斷了他向東部地區撤退的後路;南方森林地區的部落酋長又拒絕他的部隊通過。薩摩里迫不得已提出同法國媾和,但拒絕任何有損於尊嚴和獨立的條件。當他知道法國當局用卑劣的手段歪曲他寫給法軍司令的信件,說他願“接受”法國的“保護”時,立即寫信給法國國會,義正詞嚴地駁斥說:“我沒有說過那樣的話,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會說出那樣的話”。他毅然宣布,中斷同侵略者的和談。
法國侵略者的陰謀遭到可恥的失敗,於是把一直扣留在巴黎的“人質”卡拉莫柯送回烏阿蘇魯國,勸說薩摩里投降。卡拉莫柯在父親面前大放厥詞,說什麼“法國軍隊太強大了,我們不能和他們打。不然,我們要失敗的。”薩摩里盛怒之下當眾宣布,卡拉莫柯不是他的兒子,並下令將他斬首。薩摩里大義滅親的事跡至今在幾內亞人民中仍傳為佳話。
1898年9月29日夜裡,一支化了裝的法軍偵察小分隊,在叛徒的帶引下,潛入了蓋累木(位於幾內亞、象牙海岸和賴比瑞亞的交界處)的薩摩里的營房,殺死了衛兵,然後把他綁架走了。敵人軟硬兼施,多方誘降,薩摩里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他一再向法國當局表示,“與其活著受凌辱,不如死了更好”,寧願被處死刑也不願過流放生活。當他在聖路易上船運往流放地的前夕,曾試圖用小刀自刎,沒有成功。法國當局把薩摩里流放到加彭奧戈韋河中游的恩卓累小島上。由於殖民當局的殘酷折磨,加之流放地的險惡環境,1900年6月2日,薩摩里不幸病逝,終年70歲。
薩摩里被俘後,他的戰友們繼續領導幾內亞等國人民同法國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前,薩摩里的戰友們正氣凜然,英勇不屈。他們回答說:除了薩摩里,我們將不為任何人效勞!法國殖民當局又經過7年野蠻的戰爭之後,才最終地把薩摩里親手點燃的抗法武裝鬥爭的烈焰撲滅下去。

歷史意義

薩摩里領導的抗法武裝鬥爭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沉重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者在西非的侵略擴張活動,有力地援助了西非、中非及北非人民的抗法鬥爭,延緩了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奴役非洲人民的進程,在非洲人民民族解放鬥爭史上寫下了瑰麗的篇章。
薩摩里以寧死不屈的鬥爭精神和非凡的軍事才能,不僅贏得了幾內亞人民和非洲人民的衷心愛戴,就是他的敵人也不得不表示敬佩。法軍軍官巴拉蒂耶上校曾這樣寫道:“就其品質來說,薩摩里勝過所有那些同我們交戰過的非洲領袖。他是真正的人民領袖、戰略家和政治家。他勇敢、充滿活力、富有預見……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任何困難情況下從不灰心喪氣”。
今天,在英雄安息的地方——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有一座薩摩里·杜爾陵園,每天從早到晚,憑弔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英雄的墓前靜默致哀,緬懷他為祖國的獨立、人民的自由而作出的名垂史冊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