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薩哈夫)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

薩哈夫一般指本詞條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是個什葉派穆斯林,生於1940年,伊拉克人,居住在阿聯的杜拜。在伊拉克1968年以來一直掌權的遜尼派為主的政府中,他是個“外人”,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來自薩達姆·故鄉提克里特以外的高級官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
  • 國籍:伊拉克
  • 民族:阿拉伯族
  • 出生地卡爾巴拉附近的希拉
  • 出生日期:1940年
  • 職業:政府高級官員
  •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特點,“超現實”記者會,獨角戲,人物名言,相關內容,人物影響,

人物簡介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是個什葉派穆斯林,生於1940年,居住在阿聯的杜拜。在伊拉克1968年以來一直掌權的遜尼派為主的政府中,他是個“外人”,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來自薩達姆·海珊故鄉提克里特以外的高級官員。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

人物生平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出生於巴格達以南卡爾巴拉附近的希拉,升任政府高官在他的仕途中來之不易。他在大學攻讀的是新聞專業,畢業後打算當一名英語教師,但在1963年加入社會復興黨之後放棄了教職。
他先擔任負責伊拉克廣播的官員,接著出任駐緬甸、瑞典和聯合國大使。1992年接任阿齊茲的外長職務直到2001年4月因為薩達姆長子烏代的報紙對其進行批評,薩達姆將其降為新聞部長為止。這段艱難時期他嘗到了聯合國制裁之苦,也參與了在1998年驅逐聯合國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員。他被任命為新聞部長使他能搞好自己的專業,而且自從這次伊拉克戰爭以來,他看起來的確盡職。

人物特點

“超現實”記者會

就在美軍坦克4月7日停在巴格達的總統府前之時,他仍以挑戰的姿態舉行了記者會,宣稱伊拉克軍隊打死了大批攻擊巴格達的美軍士兵。自戰爭爆發後,這位伊拉克新聞部長就一直這樣每天向記者們舉行新聞簡報會。
薩哈夫在舉行新聞記者會時,美軍的坦克就在幾百米之外,耳邊不時傳來槍炮聲。薩哈夫傳達的信息只有一個,那就是巴格達是安全的,而且美軍部隊慘遭痛擊。在這次臨時舉行的記者會上,薩哈夫看起來非常鎮靜,如果說薩哈夫感到了壓力的話,那么他也根本沒有顯露出來。
薩哈夫說,“昨晚人們看到的搏殺將給這些僱傭軍一個教訓,將給華盛頓和倫敦的戰爭犯們一個教訓。”他表示:“這些壞蛋正在巴格達門口犯罪。到目前為止,戰鬥非常激烈,真主將保佑他的子民取得勝利。”
身穿橄欖綠軍服、頭戴貝雷帽、在麥克風前對著記者們滔滔不絕的薩哈夫不管所說的與現實有多大距離,他已經是個世界知名人物了。運用明顯的手勢,淺顯的表達方式,以及辭彙豐富的語言,薩哈夫斥責美國人是“流氓強權”。
就在巴格達的戰火硝煙不斷的時候,薩哈夫還為向記者們表示道歉。薩哈夫對記者們說,“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薩哈夫還向記者們保證說:“但巴格達是堅強的,防衛森嚴而且是安全的。薩哈夫試圖讓伊拉克民眾相信,伊拉克領導層仍然掌握一切。

獨角戲

可是在過去的幾天當中,人們都可以注意到一個明顯的事實,即薩哈夫一直單獨地與記者們會面,這和開戰初期的時候,伊拉克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與外交部長紛紛公開露面的情況迥然不同。那么,為什麼這些伊拉克官員沒有公開露面?他們在那裡呢?薩哈夫在記者會上展現了頑強不屈、抗戰到底的精神,但他的講話聽起來也開始越來越孤獨了。或許,伊拉克政權讓他一個人“拋頭露面”,是因為他這個“外人”是最可以丟棄的“卒”。

人物名言

●“他們在伊拉克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他們進入巴格達,我們會用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
●“昨晚人們看到的搏殺將給這些僱傭軍一個教訓,將給華盛頓和倫敦的戰犯們一個教訓。”
●“這些壞蛋正在巴格達門口犯罪。到目前為止,戰鬥非常激烈,真主將保佑他的子民取得勝利。”
●“我的作用就是告訴大家真相,薩達姆仍然在位,布萊爾和布希不過是牛仔和戰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薩哈夫形容聯軍的詞語絕不僅僅是“異教徒”一個詞,他還有“歹徒”、“戰犯”、“傻瓜”、“小丑”以及“針對平民的國際流氓”等風趣的用詞。
●薩哈夫好像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尤其“關照”,他在講話中稱拉氏全然不顧當年兩人曾共游巴比倫古城的舊情誼,是“一個江湖大騙子”,而且還是一種“最令人鄙視的動物”。
●“我很遺憾用這樣的字眼,但對於那些用飛彈殺害我們人民的敵人,辱罵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是故意讓他們進城的,因為這樣才能更方便我們消滅他們,我們已經把他們的退路堵死了。”
●“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

相關內容

據報導,薩哈夫在美軍開進巴格達城的時候還在對記者們侃侃而談:“在巴格達沒有美國異教徒,永遠也不會有!” 當新聞中心被炸以後,他還對記者說:“ 我一點兒也不害怕,你們也不用害怕!請放心,巴格達是安全的,固若金湯。” 毫無疑問,伶牙俐齒、妙語連珠的薩哈夫是本次戰爭中最為神秘的政治人物。因為就在人們已經忘記了薩達姆最後一次出現在伊拉克街頭的場景是在什麼時候,薩哈夫卻仍然在美軍坦克的不遠處和各國記者一起高談闊論。   薩哈夫的其他神秘之處還包括:至今人們也不知道他在整個薩達姆當局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可能是伊拉克方面整齣戲的導演,地位重要之極,從頭至尾策劃了各個人物的走向和事件的先後流程;也可能是一個大傀儡,根本不知道薩達姆決策層究竟在乾什麼,只是每天會接到一個新的發言要求和行動大綱,甚至嗓門、語調、手勢、表情、英語與阿拉伯語的交替使用、侮辱性辭彙的出現頻率,統統都可能有人遠程指導。所以美國軍方才會將薩哈夫的那張臉從55張伊拉克高官通緝令組成的撲克牌中撤出。 美國人稱,薩哈夫根本就是權力核心層的邊緣人物。當然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美國此舉不過是想掩蓋自己的心虛: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伊拉克部隊對聯軍的抵抗雖然節節敗退,但美國人卻從來沒有在嘴仗上贏過薩哈夫。
年6月25日,倫敦《每日鏡報》披露,被美軍方譏諷為“小丑阿里”的薩哈夫已經聯軍抓獲。當日美軍並沒有給予確認。次日,薩哈夫本人在接受阿拉伯衛星新聞頻道採訪時,表示自己已經向美軍投降,並正接受審問。自那以後並沒出現有關他被美軍關押或起訴的新聞。有知情者曾透露,薩哈夫正和妻子兒女在聯合酋長國生活,並準備出書。

人物影響

在一些阿拉伯國家,薩哈夫例行的新聞發布會被稱作“薩哈夫秀”。每當薩哈夫在電視螢幕上露面之時,人們總會放下手頭的活兒,聚集在電視機前,如同觀看熱播的電視劇。3日早些時候,西方媒體紛紛報導美軍“兵臨巴格達城下”。時隔不久,薩哈夫就出現在電視鏡頭前,表情鎮定地奚落了美國電視網的報導:“他們(美軍)在伊拉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會用子彈和鞋來歡迎他們。”
在阿拉伯國家,用鞋子打人絕非善舉。如此“妙語”自然贏得喝彩一片。28歲的埃及攝影師穆罕默德·法蒂是個標準“薩迷”。由於在電視台工作,他每天都有機會觀看“薩哈夫連續劇”。對於這種習慣,他解釋說:“戰爭開始的最初幾天裡,我們等著伊拉克方面或證實或否認美國方面的訊息。現在,我們等著這個革命的傢伙,等著他用刺激性字眼來嘲笑美國人。”
美聯社記者列舉了薩哈夫常用的“俗”詞:“僱傭兵”、“歹徒”、“蠢貨”、“小丑”……其實薩哈夫並非“只會罵大街的俗人”,他早年教過英文,當過8年外交部長。他為何“俗不可耐”,甚至“破口大罵”呢?約旦新聞協會負責人穆罕默德·阿迪卜·杜穆赫一語中的:“薩哈夫不過是在玩一種戰爭遊戲。”“美國士兵可以在他們的飛彈外殼上書寫辱罵薩達姆·海珊的字眼,您還能指望伊拉克人什麼呢?”杜穆赫反問道。薩哈夫本人接受採訪時也對自己的用語作出一番解釋。他說:“非常抱歉,我使用這樣
(粗俗)的語言。……對於那些用炸彈來轟炸我們人民的罪犯來說,侮辱是不夠的。”
路透社撰文說,伊拉克在美伊宣傳大戰中占據上風。而作為伊拉克政府代言人,薩哈夫功不可沒。對於“薩哈夫現象”,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報紙不僅大幅報導,還撰文分析。總部設在倫敦的沙特報紙《中東日報》3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戰斧”式飛彈轟炸巴格達,薩哈夫飛彈震聾聯軍耳》的文章。黎巴嫩《使者報》專欄專家費薩爾·薩勒曼則在文章中分析說:“電視觀眾對薩哈夫說的內容其實並不太感興趣,他們只是特別想聽一聽他那有趣的詞語。”
薩哈夫魅力究竟何在?美聯社和法新社等西方大通訊社也對此作了報導。法新社記者希克馬特·謝伊夫評論說:“(他)喜歡嘲諷,有知識分子的氣質,雖然語言略顯粗俗,卻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相當有市場。”的確,薩哈夫精通語言,即便罵人的詞,有些也需要在經典的阿拉伯文學作品中去查證。
採訪中,一位名叫阿里·侯賽尼的黎巴嫩人對薩哈夫的勇氣稱讚有加。“他(薩哈夫)很勇敢,拋頭露面卻毫不畏懼。與其他(伊拉克)領導人相反,他四處奔波,領記者參觀被炸現場,”侯賽尼如是說,“他才是英雄,而不是薩達姆。如果他沒有讓美國人難堪的話,美國人為什麼要集中轟炸新聞部大樓?”
而另一位叫澤納布的黎巴嫩國小女教師對法新社記者說:“我不相信他(薩哈夫)的話,但他透露的訊息常常被證實是真的。他對待美國人的方式,對美國人傲慢自大態度的反擊,讓我很受鼓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