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剛反朝

薛剛反朝

蒲劇作品。原名《歸宗圖》,1959年由行樂賢、秦學敏改編,更名《薛剛反朝》,收入《戲曲選》第 6卷(196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剛反朝
  • 原名:歸宗圖
  • 作者:蒲劇
  • 來源:戲曲選
劇情梗概,思想內容,

劇情梗概

山西蒲州梆子傳統劇目《歸宗圖》包括:薛剛反朝、陽河摘印、法埸換子、舉鼎觀畫、徐策跑城等五個故事。
劇本描寫民間故事中薛家將的後代薛剛酒醉打死奸臣張泰之子,招致滿門抄斬。薛剛逃出京城;其兄陽河守將薛猛夫婦,奉旨攜嬰兒三月姣到京城受死。老臣徐策為保全忠良後代,在法場用已子換走三月姣。十餘年後,薛剛夫婦在青龍山、韓山兩地聚集重兵。徐策掛畫訓子,命三月姣赴韓山投奔叔父薛剛。薛剛夫婦率兵圍困長安,迫使朝廷除奸,報仇。原劇立意于歸宗復仇。改編本著重描寫薛猛和薛剛這兩個人物。薛猛為了盡忠,置父母冤仇於不顧,束手就縛,終於被害;薛剛對奸臣、皇帝採取了反抗的態度,迫使朝廷屈服,報了冤仇。

思想內容

全劇態度鮮明地批判了信守封建倫理的薛猛,歌頌了具有叛逆精神的薛剛,使主題具有反封建的積極意義。原劇結構比較鬆散,改編本從藝術上作了很大加工。在結構上突出了兩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和他們不同命運的強烈對比,形成悲劇與喜劇交插發展的獨特風格。改編本還吸收京劇《徐策跑城》的情節,加強了對徐策這個人物的刻畫。京劇、徽劇湘劇川劇溫州亂彈漢劇桂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也上演同一故事中的《鬧花燈》、《陽河摘印》、《法場換子》、《舉鼎觀畫》、《徐策跑城》等折子戲。(見彩圖)
薛剛反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