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果

薏米果

先用糯米浸軟洗淨後粉碎機或石臼研成粉末,用少量粉末沖水煮成漿糊後,與粉末一起揉搓摻和,使之柔韌可塑,然後分成若干個大小均等的擠子,用手按壓成團片,填入以冬瓜糖冰肉粒、炒芝麻仁、炒花生仁、桔餅碎塊和紅糖或白糖混攪均勻而成的餡料,或者是涌鮮椰蓉,炒芝麻仁、炒花生仁和紅糖或白糖拌勻而成的餡料,捏成圓形的小包子,裝入椰子葉折成的椰葉皿,用芭蕉葉墊底做成的一個薏米果,放在蒸籠里蒸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薏米果
  • 特點:餡料香甜,耐嚼,
  • 象徵:吉祥和幸福
  • 屬於:小吃
特點,象徵,故事,

特點

米國滑而粘,餡料香甜,耐嚼,吃之津津有味。1959年,周恩來總理來文昌縣視察時,縣政府用薏米果招待,他吃了精製的文昌薏米果後,大為讚賞。

象徵

文昌薏米果象徵吉祥和幸福,甜蜜的芬芳,豐收和歡樂,友好與情誼。不但自家人吃,還可贈送親戚和朋友。寄託家鄉人的純樸感情和美好的願望。

故事

文昌民間傳說小吃薏米果已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傳說,在300多年前,某村有一戶人家母親名叫張大娘,帶著兒子阿春相依為命過日子。阿春長大成人後,身體健壯,聰明伶俐,還從師練就了一身好武藝。阿春18歲那年就離別了母親,在鄭成功部下當海軍,飄洋過海到台灣去打倭寇,低於外敵入侵,為民除害。張大娘思念兒子,每逢中秋佳節,就做了兒子在家鄉是最愛吃的薏米果,擺在月光下,還不見兒子回來。那年中秋佳節,正當長大娘在月下禱告時,兒子 阿春突然回來了,母子相會,悲喜交集,阿春從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手裡接過了“ 薏米果”,喜慶團圓,此米果因此而得名。後來,人們習慣把“憶米果”寫為“薏米果”或“燕米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