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霜霉病

薄荷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花器的柱頭及花絲。葉面病斑淺黃色至褐色,多角形,濕度大時,葉背霉叢厚密,呈淡藍紫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薄荷霜霉病
  • 病原中文名:薄荷霜霉
  •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薄荷
  •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和花器的柱頭及花絲
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原形態特徵

孢囊梗卵圓形,稍小,直立,散生或叢生,無色或微帶灰白色,大小291~497×7~14微米,呈銳角二叉式分枝6~8次,頂端不對稱;頂枝尖略彎,大小10~18.5×1.9~2.5微米;孢子囊卵圓形,淡紫褐色,大小21.5~45.5×20~44微米,未見卵孢子。此外PeronosporastigmaticolaRaunk稱柱頭生霜霉,亦是該病病原。孢囊梗無色,長橢圓形,較大,從氣孔伸出,單生或叢生,大小272.7~313.1×5.0~10.1微米,基部不膨大,主軸長為全長1/2~2/3,上部具二叉狀分枝3~5次,末枝呈弧狀,端尖,長10.5~12.0微米;孢子囊淺灰色,無乳突,大小20.7~46.3×10.5~14.7微米;卵孢子黃紅色,球狀,大小30.3~40.4微米;藏卵器近球形,大小50.5~60.6微米。前者主要為害葉片,形成葉斑,後者為害花器,尤其是柱頭和花絲。故稱柱頭生霜霉。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帶菌種子或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母根和種球上或以少數卵孢子在染病的病殊株上越冬,翌年栽植帶病母根病菌隨新葉生長侵染幼芽,成為該病初侵染源。濕度大時能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發,靠芽管從表皮直接侵入到葉片薄壁組織,產生菌絲體在細胞間擴展,同時產生線球狀的吸器穿透著蘧菜細胞壁,吸取養分和物質。氣溫16℃、相對溫度75%該病潛育期最短,利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使病害擴展。生產上施氮肥過多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該病擴大蔓延。
(2)發病初期注意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300~4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40%三乙膦酸鋁(霜疫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