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遘罷判度支制

《蕭遘罷判度支制》是唐代李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蕭遘罷判度支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儇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蕭遘罷判度支制
門下:夫宰相之任,本於佐理陰陽,節宣風雨,允厘百工,康濟萬邦,豈可以經費之煩,勞弼諧之重。比以戎車方駕,國用未充,將欲定其準繩,遂兼委於衡軸。今則立事有制,成規可遵,既陳堅確之誠,益尚執持之節。宜加懋寵,用示渥恩。特進行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蕭遘,功高作礪,業茂秉鈞,韻同戛玉之清,應作鏗鐘之響。九流百氏,供筆下之波瀾;五色六章,集人間之光彩。真為王佐,眾號國楨,射策詞高,曳裾望重。優遊華貫,黼黻明庭,和符律呂之音,簉合鸞皇之影。譽洽多士,聲振天朝。負嚴樂之才華,既司天語;將徐庾之事業,尤潤帝謨。爰執憲綱,搢紳自肅,及專邦計,饋饋無虧。倚注之期,朝昏是屬,旋以塵侵羽衛,寇犯郊畿,保於患難之中,不改始終之節。首奔行在,備竭忠謀,明知管葛之才,足副皋夔之選。朕念茲士庶,深痛傷痍,授以鹽梅,拯其塗炭。及總機務,大庇生靈,盥薦之道益光,奉上之心尤著。藉其敏果,委畀繁難,果能窮利病之源,去奸欺之弊。事皆條貫,法以彰明,特進退讓之誠,益重燮調之任,爾宜潛施秘略,益進昌言,激猛將以弭群凶,召和風而銷戾氣。焚巢盪穴,促其獻捷之音;定賞策勛,乃是銘鐘之日。則更加峻秩,別示寵章,宜升黃閣之尊,式表納言之貴。可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散官勛如故,仍落判度支。

作者簡介

李儇(862—888),唐懿宗第五子。初封普王,鹹通十四年(873年)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僅十二歲,尊宦官田令孜為阿父,朝政全被宦官所控制。即位次年,即爆發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廣明元年(880年),黃巢領導的義軍,取東都洛陽,破潼關,直逼長安,他在田令孜護衛下,倉惶逃往成都,調派隴右節度使鄭畋等對義軍進行反撲。後又藉助沙陀貴族李克用的軍隊,於中和三年(883年)還都長安。此後,唐室內部各種矛盾鬥爭進一步加劇,唐王朝已是名存實亡。光啟二年(886年)僖宗又被田令孜劫持到寶雞,後令孜失勢,於文德元年(888年)回都長安,是年病死。《舊唐書》卷十九下、《新唐書》卷九有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