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績墓石刻

蕭績墓石刻

南朝梁雕刻。位於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的開闊平地上。為梁南康簡王蕭績墓前石刻。石獸被稱做辟邪,頭上無角,體長三點七米,寬一點五米,高三點四八米,體形龐大,體態平整,裝飾樸實,雕刻雄渾,自成天趣,是中國南朝陵墓石刻中保存最宏偉的一處。其集中體現了梁代民間雕刻家的藝術造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績墓石刻
  • 地點:鎮江句容市
  • 人物:梁南康簡王蕭績
  • :3.48米
簡介,石獸,華表,特色,

簡介

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說的句容市,南倚茅山,北瀕大江,赤山湖橫陳城西,寧鎮山脈透迤境內,地勢高坦不一,山川縱橫交錯。這裡,不僅物產豐饒,特產多樣,而且名勝古蹟很多,除寶華山諸勝跡外,其它還有南朝梁代陵墓石刻更為令人注目。
在句容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的開闊平地上,雄踞一對龐大的石獸,其形似獅,故人稱其為石獅子。石獅後面不遠處還有一對石柱,這就是南朝梁代蕭績墓石刻。

石獸

這對石獸與帝墓陵前頭上長角的石天祿、麒麟不同,頭上無角,稱作辟邪,特用於王侯墓前。這是古代統治者等級差別的一種標誌。“辟邪”,是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種尊奉的神獸,安置於墓前作為侍衛與儀仗。這對辟邪翹首昂視,姿態雄偉壯美,巨口張開,口中露出兩顆顯赫的牙齒,自口中伸出的長舌垂至胸際,上唇兩端疊隆,正中圓鼻突冗,鼻孔撐張,雙眼環睜,威武有神,下面頸項短粗肥壯,頭頂至脊背和前胸都有圓形的凹溝。胸膊前挺似圓鼓,兩邊刻有捲曲的毛紋,線條輕盈流暢,身長雙翼;翼上鱗紋清晰明朗,粗壯有力。鱗紋後面襯有鳥翅紋,簡潔疏朗,順著羽翅略往上翹,流暢伸展。四肢碩大粗壯,雄獸左足向前,雌獸右腳向前,取其對稱。足分五爪,形似獅狀,骨節歷歷分明。長尾下垂抵基座,呈勾拳狀向內捲曲,整個形象是似作使氣用力,躍躍欲試,昂然作邁步前行狀。

華表

石獸後面的一對石柱,亦稱華表,系由三部分組成,柱首罩一圓蓋,成仰復蓮花座,是梁代盛行的裝飾。座上立有一個辟邪,前肢騰躍,昂首朝天,張口似作吼叫,形態逼真。這種蓮花裝飾,顯然與當時印度佛教在中國盛行有關。柱身中部,圓柱形,柱周圍雕成爪棱形條紋,計24條。柱身的上部嵌有一塊小方石神道碑額,額上文字為陰刻,筆劃清晰。碑文是“梁故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康簡王之神道”,分三行,每行七字。兩柱的碑文相同,均由外向內起讀,取其對稱。字型端正嫻雅,是典型的南朝書法。石柱正中雕飾一獸面紋。上是一圈繩紋,下接一圈為雙龍戲珠的紋飾圖案,形象非常生動。下部柱座上刻有兩條蜥蜴。整個石柱形制別致,頗具江南典雅優美的特色。

特色

蕭績墓石獸體形雖然龐大,但在雕刻時加襯了羽翅,今有不覺其體態大而重,而有振翼欲飛之感。柱身下面又刻有中國固有吉祥之獸的柱基,這表示要保持了祖國的民族藝術。又在刻有爪棱形態文的石柱上,蓋著印度式的蓮花圓蓋,這又表示了在保護民族藝術的前提下,還吸收外來文化藝術,加以融合貫通,從而創造出更美、更新的藝術作品,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結晶。今天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