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傳

蕭統傳

蕭統傳,昭明太子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武帝長子也。太子美姿容,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如。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做劇韻,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

基本介紹

  • 本名:蕭統傳
  • 字號:字德施,小字維摩
  • 所處時代:唐
  • 民族族群:漢
個人簡介,譯文,

個人簡介

年十二,於內省見獄官將讞① 事,問左右曰:“是皂衣何為者?”曰:“廷尉官屬。”召視其書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統幼,紿② 之曰:“得其獄皆刑罪上。”統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獄,不知所為,具言於帝,帝笑而從之。太子自加元服③ ,帝便使省萬機,內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太子明於庶事,每所奏,謬誤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嘗彈糾一人。平斷法獄,多所全宥,天下皆稱仁。時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嘗泛舟後池,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答,詠左思《招隱》詩云:“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軌慚而止。普通中,大軍北侵,都下米貴,太子因命菲衣減膳,每霖雨積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閭巷,視貧困家及有流離道路,以米密加振賜。若死亡無可斂,則為備棺槨。四月乙巳暴惡,時年三十一。謚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人,聞喪者衰痛。
(唐·李延壽《南史·列傳四十三·蕭統傳》)

譯文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小名維摩,是武帝的長子。太子身姿容貌漂亮,舉止得體,讀書能一目數行,過目不忘。每當出遊宴會或餞別親友時,賦詩可達數十韻,有時用險韻,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換字句。
十二歲時,在宮內看到司法官員準備判案。問左右說:“這穿黑衣服的是乾什麼的?”回答說:“是法務部門的官員。”蕭統把他們的案卷要來看,說:“這些我都能念下來,我能判決嗎?”當事官員看他年幼,哄他說:“可以。”這些案子都是要判徒刑以上的重罪,蕭統都批為杖五十。當事官員拿著這判下的案卷,不知該怎么辦,報告給武帝,武帝笑著讓照此辦理。
太子自從行冠禮以後,武帝便讓他觀察處理國家事務,於是面前擠滿了奏事的內外百官。
太子通曉政務,每當有說錯的或是花言巧語說假話,都能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誤。
令其慢慢改過,而未曾向武帝舉報過一人。
審理案件,許多人都得到赦免或從寬,天下都稱頌太子仁德。
當時風俗喜歡奢侈,太子想以自己為表率影響別人,使用之物都很簡樸,身穿舊衣,吃飯不用兩樣肉食。一次在後園池中划船,番禺侯蕭軌強調說裡邊應該有歌女演奏。太子不正面回答,而是吟誦了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蕭軌慚愧而不再提此事。
普通年間,大軍北侵魏國,京城米價因此上漲。太子便命令給他減衣縮食。
每到雨雪不住的天氣,就派心腹左右巡視街巷,看到貧困人家和流浪在道路上的,便私下用米賑濟,每人十石。又拿出宮中的布帛,每年縫製衣褲,各三千件,冬天用來施捨給無衣的人,而不讓知道是他做的事。如果有人死了無棺收殮,就施捨棺木。
四月初六,突然病危,武帝趕到時已經死去,時年三十一歲。諡號為昭明。
朝野上下都為太子的死感到震驚,京城中男女老幼都跑到宮門外致哀,哭聲滿路,四方庶民及邊疆各族民眾,聽到喪訊都很悲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