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琮傳

《蕭琮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蕭琮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蕭琮傳
琮字溫文,性寬仁,有大度,倜儻不羈,博學有文義。兼善弓馬,遣人伏地著帖,琮馳馬射之,十發十中,持帖者亦不懼。初封東陽王,尋立為梁太子。及嗣位,上賜璽書曰:“負荷堂構,其事甚重,雖窮憂勞,常須自力。輯諧內外,親任才良,聿遵世業,是所望也。彼之疆守,咫尺陳人,水潦之時,特宜警備。陳氏比日雖復朝聘相尋,疆埸之間猶未清肅,唯當恃我必不可乾,勿得輕人而不設備。朕與梁國,積世相知,重以親姻,情義彌厚。江陵之地,朝寄非輕,為國為民,深宜抑割,恆加𫗴粥,以禮自存。”又賜梁之大臣璽書,誠勉之。時琮年號廣運,有識者曰:“運之為字,軍走也,吾君將奔走乎?”其年,琮遣大將軍戚昕以舟師襲陳公安,不克而還。征琮叔父岑入朝,拜為大將軍,封懷義公,因留不遣。復置江陵總管以監之。琮所署大將軍許世武密以城召陳將宜黃侯陳紀,謀泄,琮誅之。後二歲,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餘人朝於京師,江陵父老莫不隕涕相謂曰:“吾君其不反矣!”上以琮來朝,遣武鄉公崔弘度將兵戍之。軍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𤩽等懼弘度掩襲之,遂引陳人至城下,虜居民而叛,於是廢梁國。上遣左僕射高熲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給民復十年。梁二主各給守墓十戶。拜琮為柱國,賜爵莒國公。煬帝嗣位,以皇后之故,甚見親重。拜內史令,改封梁公。琮之宗族,緦麻以上,並隨才擢用,於是諸蕭昆弟布列朝廷。琮性淡雅,不以職務自嬰,退朝縱酒而已。內史令楊約與琮同列,帝令約宣旨誡勵,約復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復事事,則何異於公哉!”約笑而退。約兄素,時為尚書令,見琮嫁從父妹於鉗耳氏,因謂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適妹鉗耳氏乎?”琮曰:“前已嫁妹於侯莫陳氏,此復何疑!”素曰:“鉗耳,羌也,侯莫陳,虜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虜優羌劣。琮曰:“以羌異虜,未之前聞。”素慚而止。琮雖羈旅,見北間豪貴,無所降下。嘗與賀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誅,復有童謠曰:“蕭蕭亦復起。”帝由是忌之,遂廢於家,未幾而卒。贈左光祿大夫。子鉉,襄城通守。復以琮弟子鉅為梁公。鉅小名藏,煬帝甚昵之,以為千牛,與宇文皛出入宮掖,伺察內外。帝每有游宴,鉅未嘗不從焉,遂於宮中多行淫穢。江都之變,為宇文化及所殺。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