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珊

蕭珊

蕭珊 (1917-1972),巴金之妻,與巴金廝守了28年直到逝世。原名陳蘊珍,乳名長春,鄞縣人。1936年至上海,入愛國女子中學讀書,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扮演話劇《雷雨》中的四鳳,進而結識進步人士。同年始認識巴金,在巴金鼓勵下,開始文學創作,處女作《在傷兵醫院》發表於茅盾主編的《烽火》雜誌。畢業後考取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1944年5月,在貴陽花溪與巴金結婚。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上海文學》、《收穫》編輯,兼事文學翻譯。病逝上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珊
  • 別名:原名陳蘊珍,乳名長春,筆名陳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鄞縣(今寧波)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72年8月13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西南聯合大學(昆明)外文系
  • 代表作品處女作《在傷兵醫院》
  • 丈夫:巴金
  • 兒子:李小棠
  • 女兒:李小林
人物平生,個人作品,譯著,著作,作品評價,人物評價,懷念蕭珊,

人物平生

1936年,由寧波赴上海,入讀上海愛國女子中學。中學期間熱衷於戲劇和表演,曾扮演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人物四鳳
1936年,始結識巴金。並在巴金鼓勵下,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有處女作《在傷兵醫院》,並發表於《烽火》(茅盾主編的雜誌)。
當時的蕭珊由於飾演話劇《雷雨》中的四鳳,並與“進步人士”交往過密而被上海愛國女子中學開除。像那個年代許多熱血但迷惘的年輕人一樣,《家》的出現點燃了蕭珊追求愛情與自由的信念。在蕭珊的眼中,巴金猶如一盞照耀自己生命的航燈,她不停地給巴金寫信,迫切地想從巴金那裡得到人生方向的指點。
由於有著13歲的差距,每次給蕭珊回信,巴金總是稱她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裡,蕭珊還是個孩子,這個小女生不過是千萬個給他寫信的讀者中的一員。
年輕的蕭珊年輕的蕭珊
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取西南聯合大學(昆明)外文系。
巴金曾經翻譯過俄國著名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在四川老家時也參加過反對軍閥劉存厚的請願及集體罷課活動,但他自小生活在一個封建大家庭里,所以,於巴金而言,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年輕人的束縛。並且,在這樣的亂世里,處在革命新思想之風口浪尖上的巴金,也不想在某一時刻,世事出現風吹草動時,連累他人。正因如此,當時的巴金雖然已是32歲,卻依舊孑然一身
1936年的大上海,年僅32歲的巴金在文學創作和翻譯兩方面已是聲譽卓著,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家》,深深喚醒了青年一代。當時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卻沒看上任何人。在給他寫信的愛國學生中有一女孩的信給巴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他們通信達大半年之久,卻未見過面。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寫道:“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能答應我的請求……”信中不僅約了時間、地點,還夾著一張她的照片。
巴金與蕭珊巴金與蕭珊
按信中的約定,那天上午,巴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約定的飯店。一會兒,一位梳著學生頭、身著校服的女生用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著巴金,文雅、快活地笑著說:“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輕多了。”不善言語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許多拘束,開心地說道:“你比我想像的還像個娃娃呀!在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於是,18歲的蕭珊開始介紹自己。兩人開始了8年的戀愛。
姑娘的摯愛幫助巴金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巴金為維持生計拚命地寫書、譯書、編書,他不能被經濟問題所困擾,更不能影響自己的創作心境與創作質量。1944年5月,戀愛八年之後,與巴金在貴陽共結連理。
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灕江東岸,借了朋友的一間木板房當新房,他們沒有添置一絲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歲時與母親的合影,作為祖傳的珍貴家產,也沒有什麼可安排的,只委託弟弟李濟生以雙方家長名義,向親友印發了一張旅行結婚的“通知”。1945年,他們生下了女兒李小林。
蕭珊巴金交談中蕭珊巴金交談中
1949年,入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
曾任《上海文學》、《收穫》等刊物的編輯,並從事文學翻譯工作。
1950年7月,兒子李小棠出生。
1967年,《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藝界批判文藝黑線聯絡站等單位先後編印多種巴金批判專輯。
1968年,頻繁遭到批鬥。
1972年8月13日,身患癌症,手術後病逝於上海。
巴金對蕭珊一往深情,寫了《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等文章。
28年的相親相愛,相濡以沫,他們從未吵過一次架,紅過一次臉。
1972年7月底,蕭珊患了直腸癌。手術前,蕭珊對巴金說:“看來,我們要分別了!”巴金用手輕輕地捂住蕭珊的嘴巴,低下了頭,肝膽欲裂。
1972年8月13日中午,蕭珊與世長辭。她在臨終前一直念著巴金的名字。蕭珊故去後,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臥室里,巴金的床頭放著蕭珊的譯作。巴金時常對著這些物品出神。巴金對蕭珊一往深情,寫了《懷念蕭珊》、《再憶蕭珊》,還有《一雙美麗的眼睛》等文章。

個人作品

譯著

《別爾金小說集》(普希金
屠格涅夫的《阿西亞》、《初戀》、《奇怪的故事》等作品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與巴金合譯)
普希金之《黑桃皇后》(與巴金合譯)

著作

1994年,《家書——巴金蕭珊通信集》出版
1998年,蕭珊和巴金的合集《探索人生》的出版
蕭珊曾經以“陳嘉”的筆名發表“旅途雜記”等文章,後經巴金研究會策劃和編輯

作品評價

巴金在1964年12月24日致蕭珊的信中說:“剛才曹葆華來,他患心臟病,在休養,用俄文對照讀了你譯的《初戀》,大大稱讚你的譯文。”曾經協助魯迅主編《譯文》的黃源也曾對巴金說:“她的清麗的譯筆,也是我所喜愛的她譯的屠格涅夫的作品,無論如何是不朽的,我私心愿你將來悉心地再為她校閱、加工,保留下來,後世的人們依然會喜閱的。”
穆旦也曾經寫信給巴金:“不久前有兩位物理系教師自我處借去《別爾金小說集》去看,看後盛讚普希金的藝術和譯者文筆的清新,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高興至今她被人所讚賞。”穆旦精通俄羅斯文學翻譯,我想在這裡他不僅僅是在轉述兩位讀者的看法,也代表著他內心的評價。黃裳對蕭珊譯文的評價是:“她有她自己的風格,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纖細靈巧的感覺,用祖國的語言重述了屠格涅夫筆下的美麗動人的故事,譯文是很美的。”他還說:“我希望,她的遺譯還會有重印的機會。”

人物評價

當她第一部譯作《阿細亞》出版後,她又用稿費給女兒買了一架鋼琴。這讓讀者看到在文字之外的她所扮演的角色。對於這樣一位善良、活潑又有才華的人的早逝更令人感嘆不已。
蕭珊蕭珊

懷念蕭珊

1978年,巴金著有名文《懷念蕭珊》,被收入於多種文集及高等教育教材中。
《懷念蕭珊》《懷念蕭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