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樹東

蕭樹東

蕭樹東(1931年—2016年7月22日 ) ,湖北黃陂人,消化疾病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終身教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

1955年的蕭樹東從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留校,任附屬宏仁醫院的內科住院醫師;1957年院系調整後來到仁濟醫院內科工作;1984年參與創建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先後擔任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1986年擔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科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參加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1994年擔任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擔任上海國際胃腸病學會議主席;1999年擔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和亞太胃腸病學會理事;2000年創辦英文專業雜誌《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2001年擔任上海市消化內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2009年被授予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大師稱號,是中國唯一獲此殊榮者;2016年7月22日在仁濟醫院逝世,享年86歲。

蕭樹東長期從事消化內科工作,致力於慢性胃炎和胃癌的發病機制研究。擅長胃腸道疾病、尤其是幽門螺桿菌及酸相關疾病、消化道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在雷射自發螢光診斷胃癌方面也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樹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2016年7月22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上海第二醫學院
  • 主要成就:2009年被授予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大師稱號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31年,蕭樹東出生在一個中產階層家庭,少年的他跟隨父母到過澳門、香港、江西、上海等地生活,閱歷頗廣,他從小一心想學醫。
1948年,考取了震旦大學醫學院,由於內戰,兩年後才真正入學。
1952年,震旦大學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組成上海第二醫學院,蕭樹東也正式轉入上海第二醫學院醫學系學習。
1955年,本科畢業後留校,擔任附屬上海宏仁醫院的內科住院醫師。
1957年,因為院系調整,來到仁濟醫院內科工作。
1984年,與江紹基共同創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先後擔任副所長(1984年-1990年)、所長(1990年-1998年)、名譽所長(1998年)。
1986年,擔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科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1992年起,參加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
1994年,擔任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6年,擔任上海國際胃腸病學會議的主席。
1999年,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後任名譽主任委員)和亞太胃腸病學會理事(至2003年)。
2000年,再次擔任上海國際胃腸病學會議的主席。
2001年,擔任上海市消化內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
2004年,擔任亞太消化病周大會主席。
2009年11月21日,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召開全體會員會議,WGO主席奎格利(Quigley)教授代表該學術組織向蕭樹東教授等授予“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大師”(WGO大師)稱號,這是國際消化病領域最高的榮譽稱號,蕭樹東是中國唯一獲此殊榮者。
2016年7月22日17時8分,在仁濟醫院逝世,享年86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70年代,蕭樹東就已洞察到胃腸道動力的改變是某些消化系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於是指導他的研究生做膽道壓力的研究;此後,用SPECT研究胃排空、自製導管和pH監測儀等科研成果都獨步中國國內。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又瞄上幽門螺桿菌的研究,並做出不少成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和諸多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984年蕭樹東與江紹基教授等率先開展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學、發病機理和根除治療等方面的研究,他領導研製的快速尿素酶試劑盒和ELISA法檢測血清HP抗體試劑盒已在全國推廣使用。他還關心國際前沿研究領域,如肝臟幹細胞研究等,並成功開闢了與國際水平相當的研究項目。
幽門螺桿菌感染
蕭樹東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呋喃唑酮有很強抗Hp作用,對包含呋喃唑酮方案篩選,最佳化出多種廉價、高效方案,受到國際同行推崇。在中國國內首先建立多種Hp檢測方法,被同行採用。該項成果顯著提高了Hp相關胃十二指腸疾病防治水平。
內鏡雷射技術
蕭樹東開創中國國內內鏡雷射在消化系疾病診治中套用先河,在止血、診治胃癌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慢性胃炎
蕭樹東在國際上首先報導了近30例中國人A型萎縮性胃炎合併惡性貧血,糾正了國人中罕有惡性貧血的觀點;發現b-胡蘿蔔素、硒、葉酸、維甲酸對干預胃癌前病變有效。
胃癌研究
蕭樹東在中國國內首先建立犬胃癌模型,闡明胃癌發生的一些規律。在國際上首先發現葉酸有阻斷ENNG誘發胃癌的作用。在國際上首先發現維甲酸和葉酸可誘導胃癌細胞株凋亡;從細胞和動物模型中證實細小病毒有抗胃癌作用。這些成果為胃癌防治提供了新途徑。
  • 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蕭樹東承擔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衛生部、市科委及國際合作課題多項。
  • 成果獎勵
截至2016年,蕭樹東領銜和參與的獲獎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6項。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6年
幽門螺桿菌和其相關胃十二指腸疾病10年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
幽門螺桿菌和其相關胃十二指腸疾病10年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
胃癌發生中NDA甲基化和細胞內維生素的研究
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幽門螺桿菌流行病學診斷和治療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幽門螺桿菌流行病學診斷和治療的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
小病毒H1抗消化道腫瘤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蕭樹東共發表200餘篇科學論著,其中40餘篇被SCI收錄;主編學術專著10餘部,包括《消化病學:新理論與新技術》、《江紹基胃腸病學》、《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基礎理論與臨床進展》、《胃癌》、《慢性胃炎》和《胃腸病學的新概念和新技術》等專著。2000年創辦了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的官方英文專業雜誌《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繼2004年被Medline收錄之後,2008年又被SCI-E收錄。

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6年,蕭樹東已培養博士20多名,指導博士後2名,他們多數已成為單位的學科帶頭人或骨幹,1999年指導博士生房靜遠的論文《人胃癌DNA甲基化與維生素的變化及維生素對CAG的干預影響》獲得了首屆全國優秀博士畢業生論文獎。蕭樹東對於學生的一篇綜述,他會從標點符號、語句通順、翻譯貼切、引用原文的可行性等各方面都做了修正和核實。對於學生第一次出國開會,他會細心地關照要做的各種準備,還一個字一個字地糾正他的英語發音。
  • 學科建設
1976年,仁濟醫院欲組建消化內科,蕭樹東隨恩師江紹基教授一起開始建設這一學科,設立消化病房,開設消化門診。20世紀70年代的消化學科非常落後,當時仁濟醫院在臨床上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主要依賴X線鋇餐和鋇劑灌腸檢查和簡單的肝功能化驗。組建之初,在幸運地領到了一根纖維胃鏡後,就著手建立了胃鏡室,那算是消化學科的雛形。此後,仁濟醫院的消化學科不斷壯大,終於在1984年秋,仁濟醫院成立了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在蕭樹東的帶領下,仁濟醫院消化學科連續被評為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以及國家教委“211”工程重點資助學科,2001年被批准成立上海市消化臨床醫療中心。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5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
中央保健委員會頒發的工作成績優異獎
2009年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大師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蕭樹東先後擔任《中華消化雜誌》名譽主編;《胃腸病學》和《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主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Gut》、《Helicobacte r》、《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和《Hepato-Gastroenterology》國際胃腸病雜誌編委;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前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蕭樹東治學嚴謹、學識淵博、醫德高尚、技術精湛,數十年來在胃癌、慢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以及內鏡雷射等方面作了大量開拓性研究,成績斐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評)
蕭樹東教授作為中國消化學界著名專家活躍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為中國消化學者融入國際主流學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房靜遠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