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中國著名書畫家、鑑賞家)

蕭平(中國著名書畫家、鑑賞家)

別署平之、戈父。室名愛蓮居。1942年生於四川重慶,祖藉江蘇揚州。1963年畢業於江蘇省國畫院。曾任書畫鑑定之職於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調江蘇省國畫院。集書法、國畫、鑑賞、史論、收藏於一身。五十餘年的創作、研究與實踐,在諸多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詣和建樹。作品不拘一格,借古開今,清新放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平
  • 出生日期:1942年12月
  • 畢業院校:江蘇國畫院
  • 祖籍:江蘇揚州
人物簡介,出版作品,個人成就,藝術評論,畫作欣賞,

人物簡介

曾任書畫鑑定之職於南京博物院十九年。
1981年調江蘇省國畫院,專事創作和研究。擅書法、國畫、鑑賞、史論。作品不拘一格,借古開今,清新放逸。1983年和1996年兩度應邀赴美國,在加州大學、聖·瑪麗學院、明德大學講授中國畫課程;1988年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在港開設中國書畫鑑定講座;1996年應新加坡"藝雅鑑賞社"之邀,赴新講授中國書畫鑑賞課程。1983年以來,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十次。
現任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學學會書畫研究會會長、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名譽會長,兼任南京藝術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教授,文化部文化藝術品鑑定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館鑑定顧問,南京軍區老戰士書畫協會顧問,龔賢紀念館名譽館長,江蘇省海外聯誼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政協書畫室副主任,江蘇省政協委員
蕭平先生是一位集繪畫、書法、鑑賞、史論於一身的藝術家,在各個藝術領域都取得突出成就,在當今中國畫壇實屬罕見;蕭平的中國畫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精湛;蕭平在書畫創作的同時,潛心於古今書畫真偽的辨識及中國書畫史研究,又是一位飲譽海內外的書畫鑑賞家

出版作品

作品被國內外十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蕭平書畫集》、《筆墨春秋—蕭平書畫集》、《蕭平書畫精品展圖錄》、《蕭平繪畫小品選》、《蕭平書法冊》、《山水畫傳統技法解析》、《人物畫傳統技法解析》、《花鳥畫傳統技法解析》、《龔賢研究》、《倪雲林研究》、《陳淳》、《龔賢》等書畫冊和專著。

個人成就

游於藝--蕭平從藝五十年書畫回顧省親展即將隆重開幕。
我國古代有所謂“鑒者不畫,畫者不鑒”的主張,但蕭平卻沒有受這種絕對化主張的影響。蕭平1960年代畢業於江蘇畫院,在其後的近20年中,一直工作於南京博物院,始而專事創作,繼之便游弋於無比精美的書畫收藏之中,研習鑒真辨偽,走出了創作與鑑賞並重的治學道路。
與某些文物行業的鑑定人員不同,蕭平善於把辨真贗、斷時代、明優劣與畫史、畫理、畫法的系統研究結合起來,在鑑別研究中理解傳統,並以對傳統的周詳認識釐清畫法的淵源流變。由畫家吳纈木繪圖、蕭平著文的《山水畫傳統技法解析》,便是上述努力的結晶。書畫鑑定的豐富實踐推動了蕭平對傳統的深入領悟,使他創作才能的發揮有了深厚的基礎,使他在按個人情性選擇傳統精粹時得心而應手。青年畫家華其敏有一段論述給我的印象極深。他說,人們對中國畫傳統的認識,往往來源於失去了原作精神的印刷品,以訛傳訛,得到了糟粕,失去了精華。蕭平的得天獨厚之處,首先在於他對傳統的見識以鑑別原作為出發點,既然已汰去了偽作劣跡,又總是面對原作中的精品去究,自然容易在傳統的發展變化中把握其一以貫之的情義。南京大學教授吳白纏稱蕭平“真跡鑒千卷,英光羅一胸”,即是感於此的名句。 、蕭平的山水、花卉與人物都各有師承,各成風貌,又漸趨風格的統一。他的山水畫融合“宋骨”、“元韻”,又取明末諸家之變,且合王蒙之“蒼”與石濤之“潤”為一,在一氣呵成的筆墨律動中,抒寫襟抱,表達情感,但這一切又都緊緊圍繞著構築充溢詩情的意境,或以前人詩句為題,借獨特感受而生髮新意,或升華現實所感而獨具風情,風格是靈秀而雅逸的。他的花卉畫卻不像山水那么清麗,面目十分豪放縱肆。似乎斟酌於徐文長、李復堂、吳缶廬各家之間,取徐的恣肆、李的磅礴、吳的沉酣,以之不厭煩地描繪荷花,歌頌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他的人物畫則醉心於描寫自己崇仰的古代文人名士,畫法多受梁楷張風的影響,時而潑墨淋漓,時而寥寥數筆,略形取神,又不大遠於寫實主義的造形觀,畫風是率意而疏宕的。

藝術評論

品評畫家蕭平的繪畫樣式
文/邵大箴
蕭平在書法、中國畫創作及書畫鑑賞和美術史論方面均有傑出的成就,諸多論家已著文給予很高的評價。作為一位蕭平繪畫作品的讀者,本文僅就他的中國畫的體貌、樣式,發表些淺顯的看法,以此作為與蕭平的一次學術交流,並就教於讀者。
傳統中國畫家歷來講究創作自己的個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畫家,都擁有與人不同的繪畫體貌、樣式。蕭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蓮韻》的“代序”中,論述古人潑墨畫荷時這樣寫道:“陳白陽是一個樣式,八大山人是一個樣式,石濤是一個樣式,吳昌碩又是另一個樣式……我也想著自己的樣式啊!”畫家作品的樣式、面貌,與其個人的經歷、品性與學養有密切的關係。蕭平出身於有濃厚國學氛圍的書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和薰陶,對書畫產生濃厚興趣。青年時期考入江蘇省國畫院專修班,得到傅抱石、錢松喦、林散之、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現代金陵諸家的指導,並有機會參與當時國內藝術界的多種學術交流活動,視野得以開闊。1963年,畢業於江蘇省國畫院後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古代書畫作品,開始鑽研古代書畫鑑定,從“金陵八家”到吳門畫派、浙派,再到元代諸家與宋代名作,得到徐沄秋先生的悉心指導,後又拜師徐邦達先生,隨其鑒閱故宮及南方諸省市博物館珍藏的作品。長期以來,蕭平負責江蘇省書畫鑑定工作,過眼書畫逾萬件,為國家及時搶救和保護珍貴文物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也從中得到了豐富的藝術滋養。我想,蕭平在閱讀古代書畫作品時,重點當然是關注其真偽和優劣,同時也一定自覺不自覺地在心中摹擬他眼前傑出作品的章法與筆墨,領會其技巧與意境。從八十年代起,蕭平回到江蘇省國畫院,成為職業畫家。不過,他一直堅持著書法、繪畫、鑑定和史論寫作四項並舉的方針,一面從事書法與繪畫實踐,一面仍然繼續書畫的鑑定與研究。無疑,正是基於這些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與修養,構成他獨特的、與眾不同的繪畫面貌與格局。
在藝術家群體中,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先從基本功著手,全面學習諸家,再求畫風的變革和建立個人的風格;另一種是很早便求自己的畫法與他人異樣,然後再逐漸吸收前人的經驗,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面貌。不過,後一類型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天賦,很難取得成功。蕭平選擇的是前一條路徑。他說:“我相信,建築一個廣闊、深厚的基礎,才有塑造成功大廈的可能。”他在藝術鑑定和研究上所花費的精力,他不懈地體察和感悟人生與自然,正是為構建他個性風格打下堅實的基礎。蕭平的繪畫創作不定格於一個品種,他兼顧山水、花鳥和人物三個方面,堅持從生活出發和有感而發的原則。早期作品重師承,廣泛吸收前人經驗,可謂“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為我所用,在嘗試各種技法中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尋找個性的表達方式,逐漸形成他自成一體的儒雅、平實、柔和的繪畫作風。惟其不露鋒芒,乍一眼看似平常,但只要稍細心閱讀,便會發現他不凡的藝術功力和獨特的藝術匠心,其中包括以書法為功底的筆墨修養,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作品經得起品評、琢磨和推敲。顯然,這既是他學養的自然流露,又是他個人性格的真實反映。我在和蕭平不多的接觸中,感到他是一位藝通古今、思維敏銳的學者型藝術家,但他從不自命清高或自視孤傲,舉止談吐總是溫文爾雅,其畫如其人。
蕭平說:“中國畫的意象體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後,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間的廣闊天地里自由馳騁。”他深知,鮮明個性的繪畫面貌毋需刻意追求,而是隨著生活體驗、藝術實踐的積累和修養的提高,便會水到渠成地顯示出來,自己要做的只是因勢利導地加以強化而已。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他更名自己的畫室“朝華館”為“愛蓮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激勵自己“淡於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與此同時,蕭平也頗鐘情於蓮荷的創作,之後並以此為主題舉辦展覽、出版《蓮荷》畫集。還是在這本畫集“代序”中,他說他出版的這第二本畫集,“都是花甲後的作品。較之為第一本……大約總有一些變化的。”出於謙虛,蕭平沒有道出他的水墨荷蓮與前期作品相比較,發生了哪些變化。依我看來,他仍然保持著他一儒雅、柔和的氣質,但繪畫新作的品象發生了變化,變化發生在他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意象的創造之中。簡單地說,他一方面更大膽地從傳統大師的影響下走出來,忠於自己的所感、所思,抒發自己的情思和展現胸襟;另一方面,他在造物和意念之間更多地重視意念的作用,作品更具寫意性。他從小愛花卉,荷花是他最愛,他在觀察和寫生中領略和讚賞荷的美。但他的這些作品距離寫生較遠,而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技巧、技法也更為放鬆、自由。他迷戀於大寫意手法,或用流暢的筆線,或用潑墨潑彩法,盡情地揮寫,格調或清新,或雅麗。我欣賞他的潑彩畫作,如《玉露洗殘紅》、《朝露荷池》等,彩與墨和諧地交融,形成渾厚、豐滿、充滿情致和神韻的畫面,整體氛圍令人陶醉,細部處理耐人回味,作者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表露了他的豪爽、率真、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性格,寫出了他心中的荷蓮,更抒發了他的審美理想。我認為,這些蓮荷作品是蕭平繪畫創作的轉折點,是代表他藝術成就的繪畫樣式,也表明他正在以更穩健的步伐朝著意象創造的方向邁進。
蕭平的繪畫創作還正在進行之中,未來的前景是可以預料的。憑著他的勤奮、學識和悟性,蕭平繪畫樣式的個性面貌會更強烈、更鮮明地呈現出來!

畫作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