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薹子(中藥材)

蕓薹子(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蕓薹子,拼音名Yún Tái Zǐ,別名:油菜籽,可用於中藥,具有行氣祛瘀,消腫散結功效。

基本介紹

  • 別名:油菜籽
  • 中文學名:蕓薹子
  • 拉丁學名: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
  • :植物界
  • :蕓薹屬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基本介紹,成分,貯藏,用途,安神解毒,安心舒適,綠色安全,

基本介紹

【英文名】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
【別名】油菜籽
【來源】十字花科植物蕓薹屬Brassica campeatri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果皮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性狀】 本品近球形,直徑1.5~2mm。表面紅褐色或黑褐色,擴大鏡下觀察可見微細網狀紋理;一端具點狀種臍,色較深;一側有一條微凹陷的淺溝,溝中央有一條凸起的稜線。除去種皮可見子葉2片,淡黃色,沿中脈相重對摺,胚根位於二對摺的子葉之間。氣微,味淡,有油膩感。
【鑑別】 (1) 取本品粉末1g,加氫氧化鈉約0.2g,灼熱後放冷,加水4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5%鹽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氰氣體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2) 取亞硝基鐵氰化鈉少許,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鑑別(1)項的濾液1~2滴,即顯紫紅色。
【性味歸經】甘、辛,溫。
【功能主治】行氣祛瘀,消腫散結。用於痛經,產後淤血腹痛,惡露不淨;外用治癰癤腫痛。
1、《千金·食治》:“主夢中泄精。”
2、《本草綱目》:“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產難,產後心腹諸疾,赤丹熱腫,金瘡血痔。”
3、《安徽藥材》:“治血痢,腰腳痿痹,瘭疽,乳癰,痔瘡,湯火灼傷等。”
4、《四川中藥志》:“能消虛脹,清肺,明目。治腹脹,大便,外用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搗爛用雞蛋清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材】種子類圓球形,直徑約1-2毫米,種皮黑色或者暗紅棕色,少數呈黃色。在擴大鏡下檢視,表面有微細網狀的紋理,種臍點狀,浸在水中膨脹。除去種皮,見有2片黃色肥厚的子葉,沿主脈相重對著,胚根位在二對著的子葉之間。氣無,味淡,微有油樣感。以飽滿、表面光滑、無雜質者為佳。【摘錄《中藥大辭典》】
近代有醫學研究認為蕓薹子(也就是油菜籽)對於褥瘡護理具有臨床上的積極效果。例如《油菜籽褥墊在褥瘡護理中的套用》中記載在褥墊中裝入乾燥油菜籽,套用於褥瘡患者,能夠具有減輕或避免局部受壓、防止局部刺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等有益效果。

成分

蕓薹子化學成分主要有:脂肪40~50%、蛋白質23%,並有一種甙能生成異硫代氰酸巴豆醇酯0.4~0.6%。研究證
明蕓薹子含有芸香甙,並含有大量的芥酸為特徵,其餘的主要脂肪酸為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廿碳烯-11-酸。另外,蕓薹子種子油中一般含甾醇0.5%,以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為最多,小部分為膽甾醇,還含生育酚約0.08%。
蕓薹子的種子粉含芥子油甙約5%,此甙經酶解可產生異硫代氰酸鹽、腈和硫代惡唑烷酮
蕓薹子
蕓薹子

貯藏

蕓薹子的儲存較為困難,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防止蕓薹子粒貯藏過程中發生霉變,以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1)控制蕓薹子粒的安全貯藏水分。對剛剛收穫的蕓薹子粒應進行乾燥處理,使其水分含量達到安全貯藏的水分要求;在蕓薹子粒收穫至貯藏的各個環節應避免雨淋、浸水,倉、囤不漏雨,隔潮性能良好。
(2)預防蕓薹子粒的劣質霉變。在貯藏過程中,因為籽粒質量變差、含雜多、水分高,或生蟲帶病,以及破損粒多、成熟度差等,特別是在自然高溫條件下,成為“三高糧”,也易被微生物侵害而造成霉變。應對收穫的油菜進行適當的清理,並進行相應的殺蟲除菌處理,以防止霉變的發生。
(3)防止蕓薹子粒的結露霉變。結露霉變通常是由於溫差過大或水分過高發生結露,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從而引起霉變。結露霉變大都在料堆局部發生,並常伴有局部的發熱現象。結露霉變發生比較普遍,其預防措施主要有:合理掌握倉、囤的通風與密閉;適時開放或拆除密封薄膜;及時散熱、散濕,控制溫差。
(4)控制蕓薹子粒的水浸霉變。水浸霉變往往是由於工作疏忽或者突發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料堆直接受到浸水或受雨、受微生物侵害時很容易發生霉變。因此,在油菜收穫、運輸或處理過程中應避免浸水、受雨,或者室外倉、囤垛漏雨、進水等事故的發生;同時,還應關注倉房內壁結露滴水等現象,從而有效控制油菜籽粒的水浸霉變事故發生。

用途

蕓薹子,也稱為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種之一。蕓薹子無氣味,味淡,唯有抽樣感,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其中以長江下游一帶產量最豐。
經由陳德光先生於2008年研究,研製出“蕓薹子保健枕頭”專利後,也用於枕頭。
蕓薹子經過多道工序後做成的枕頭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蕓薹子枕頭的功效:

安神解毒

根據《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中國中草藥彙編》等中醫古籍的相關記載,蕓薹子及稞子能吸收高溫汗氣,具有防治小兒驚風、成人腦風、頸椎痛、抵抗和消除赤火丹毒、清肺明目、行血祛瘀、消腫散結等功效,長期使用能增強記憶力,保護頭部及頸部皮膚,還可以預防頸椎扭傷,胸部肌肉悶痛,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肌肉結實發達。婦女使用,對偏頭痛、瘭疽乳痛、補血破氣均有功效。

安心舒適

蕓薹子及稞子呈球狀圓形顆粒,具有流動性強、堅韌度好,光滑緊密的特點,可以更好地適應人體頸椎曲度,並隨著個人睡姿的不同而改變高低,使頸椎獲得最佳的托扶度,在睡眠中解除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保障頭部供血順暢,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細胞活力,避免因側睡翻滾而落枕或拉傷。

綠色安全

蕓薹子及稞子還具有清涼,透氣性好,散熱快的特性,沒有燥熱感,符合中醫涼頭腳熱的理論。另外它們不吸潮,不會引發黴菌,不易碎,不會有粉末等過敏源,人體不會在睡眠中因吸入這些有害物質而危害健康。此為天然草籽,綠色無污染,絕對環保全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