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濃

蔣雨濃

蔣雨濃(1908--1986)近、現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及文學家,一代中國畫宗師,抗日愛國人士、出版人,人稱當代八大。原名蔣鑫瑞,又名蔣貞、蔣雲波,自號野叟、在家僧、殘花老人。河北唐山玉田人。受邀全國政協委員、前唐山市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雨濃
  • 外文名:Yunong Jiang
  • 別名:蔣雲波 野叟 在家僧 殘花老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 唐山 玉田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86年
  • 職業:國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出版人
  • 畢業院校:北平文治中學
  • 主要成就:人稱當代八大  舌、指、畫三絕
    “我自為我,自有我法”
  • 代表作品:荷花白鷺 天竺 猛虎踏雪圖 雙鷹圖 禪 五魚圖 遠山牧牛圖 顧盼
基本信息,生平年表,文學作品,《書法津梁》,《群芳堂隨筆》,人物評價,人物軼事,後世追憶,

基本信息

蔣雨濃(1908--1986),原名蔣鑫瑞,又名蔣貞、蔣雲波,自號野叟、在家僧、殘花老人。河北唐山玉田人。近、現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及文學家,一代中國畫宗師,抗日愛國人士、出版人,人稱當代八大,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與李苦禪白鐸齋王青芳並稱“京中四怪”。受邀全國政協委員、前唐山市政協委員。
蔣公雨濃先生蔣公雨濃先生
蔣雨濃早年致力於工筆花鳥、文人畫,晚年於大寫意取得突破性成就,形成逸格花鳥畫格調。蔣雨濃以“禪”求“悟”, 擅“舌、指、畫”三絕,在藝術上崇敬前人,對藝術流派包涵有如虛谷,推崇青藤、石濤八大,但不自縛,師法造化,銳意創新,秉“我自為我,自有我法”,終達“隨心所欲、自然天成”藝術之高境。
蔣雨濃出生書香門第,5歲學書,7歲學畫,14歲時反對包辦婚姻隻身到北京,曾被推選為進德中學、文治中學聯合會主席,組織學生進行抗日愛國運動。22歲出版《書法津梁》一書,後在傅作義將軍處作畫。1936年,作為大帥掌印官的蔣雨濃參加綏遠抗戰,取得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勝利——百靈廟大捷,戰後傅作義主持追悼大會,蔣雨濃起草祭文、書寫輓聯。
蔣雨濃 民國著名畫家蔣雨濃 民國著名畫家
29歲在北平經秦仲文介紹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三四十年代已享譽京華及東瀛日本,曾在中山公園中山堂、前門箭樓、王府井、琉璃廠、榮寶齋、清秘閣,天津藝林畫社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常與畫家張善孖張大千兄弟、周養閹、於非闇徐燕蓀王雪濤等切磋畫技;常與齊白石先生交流作畫感受,並得到齊白石、潘齡皋、周作人等愛國人士協助創辦愛國民族期刊《塞光半月刊》以倡議大西北開發建設和關心西北人民生活;時與王青芳、白鐸齋、李苦禪並稱“京中四怪”。
由於家族歷史原因,蔣先生在解放後到文革期間遭受迫害,文革後平反。1981年,全國政協邀請其加入全國政協委員並頒發郵寄“全國政協委員”證書至老家玉田;文化部自1958年起兩次來函邀請蔣先生到中央美院任教授。由於多種原因,蔣雨濃先生均未到任。蔣公晚年看淡名利,自有“我法”:生活雖清苦,卻樂觀向上,更加專注和純粹地追求藝術。晚年在大寫意花鳥畫取得突破性成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逸格花鳥畫格調。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自然天成”的極高境界。

生平年表

河北玉田蔣君雲波,原系浙省望族,屢代簪纓。其先諱鈞者,曾於有明時代,服官大學士,逮至遠祖文慶公,以孝廉洊(薦)至徽撫篆。嗣其叔祖式瑆公,又以進士第官至監察御史。降而至其嚴君兆節公,在清代末葉,於端午橋任直督時,亦有赫赫功名顯著於世。
蔣雨濃1908年五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唐山玉田縣書香世家,五歲學書,七歲學畫,九歲發現家藏曾祖父蔣緖凱工筆山水、祖父蔣紹曾書法條幅、姑太蔣韻娛花鳥團扇,如獲至寶,刻苦鑽研練習,十歲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並對外與人寫贈春聯;
蔣雨濃先生早年照片蔣雨濃先生早年照片
1924年,年僅十四歲的蔣雨濃因為反對家庭包辦婚姻,隻身到北京,1925年入讀私立學校北平進德中學學習國中學業。期間一邊勤工儉學,在前門外東打磨廠扇子鋪以畫扇子面、書寫牌匾、對聯,一邊鑽研書畫藝術。
1928年入北平文治中學學習高中學業。期間,積極參與抵制日貨運動,被推選為進德中學、文治中學聯合會主席,組織同學以抵制日貨為主題,進行募捐、張貼標語、散發傳單、遊行示威等愛國宣傳活動。
1930年,蔣雨濃來到綏遠省,先後在教育廳民眾教育處,綏遠省立圖書館和抗日蒙邊司令部任文教軍官、大帥掌印官、大帥府辦公室主任。在此期間,他得以廣研博採眾多碑帖和書畫理論書籍,出版了《書法津梁》一書,一九三六年由綏遠新聞出版社出版發行,綏遠省教育廳廳長潘秀仁題簽。他的書畫藝術深為傅作義將軍所欣賞,經常為傅將軍寫字作畫,參加了中國抗戰史上著名的綏遠抗戰。蔣先生參與的百靈廟大捷是中國軍隊抗日戰爭以來第一場勝利,被稱作“史跡昭垂,萬世不磨”、“民族復興之起點”,有三百餘名將士在戰役中犧牲。抗戰勝利後,傅作義主持了祭奠抗戰將士的追悼大會,蔣雨濃親自起草祭文、書寫輓聯。
國民政府而後下發少將委任狀,蔣雨濃婉拒,棄官回到家鄉照顧父母,之後回京繼續作畫,經著名畫家秦仲文(名裕,遵化人)介紹,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
40年代蔣雨濃常與畫家齊白石張善孖張大千兄弟、李苦禪、周養庵、於非闇溥心畲徐燕蓀王青芳王雪濤、羅元枝、秦仲文等切磋畫技;與張善孖(號稱虎痴,為畫虎名家,張大千的二兄)結為忘年之交;與李苦禪、白鐸齋(吳昌碩的弟子)、王青芳(齊白石的弟子)被稱為“京中四怪”;在研究會期間,他和山東漢子李苦禪志趣相投,關係最密,後來二人結為異姓兄弟,並起筆名冷禪。
蔣雨濃先生 中早期作品蔣雨濃先生 中早期作品
荷花白鷺 Lotus and Egret 蔣雨濃荷花白鷺 Lotus and Egret 蔣雨濃
三四十年代已享譽京華及東瀛日本。曾在中山公園中山堂、前門箭樓、王府井琉璃廠榮寶齋清秘閣,天津藝林畫社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其中40年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個人畫展計畫展出一周,後應廣大觀眾要求續展三日。當時《時報》、《晨報》等新聞傳媒均載文報導,盛讚風格獨特、畫法新穎。在京城各界人士中引起轟動。
1943年,日本東南宗院大宗師《孔雀圖》作者渡邊晨畝推崇蔣雨濃的書畫技藝致函中國畫學研究會擬邀請蔣雨濃攜作品赴日舉辦畫展。時值日寇侵華,蔣氏出於愛國熱忱退回請柬斷然拒絕赴日。但二人以藝會友,交流繪畫心得,渡邊晨畝收藏多幅蔣雨濃畫作於日本東南宗院。
《塞光半月刊》《塞光雜誌》蔣雨濃 創辦《塞光半月刊》《塞光雜誌》蔣雨濃 創辦
1945年,蔣雨濃先生在北平創辦了《塞光半月刊》(《塞光雜誌》)。由於蔣先生在西北的工作經歷,使其深深感受到西北各地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深深了解到祖國西北民眾生活的艱苦,故創辦此期刊倡導開發大西北邊疆,改善西北各族人民生活環境。王青芳每期封面刻板,民國歷史上北平首任市長何克之題字。
蔣雨濃先生與齊白石老先生因畫相識,交情甚好,常常作客喝茶談天,交流藝術與人生。蔣雨濃先生出刊前便與齊白石老先生一起討論,齊老不光出謀劃策、篆制“藝海”二字作為藝術版題目——“白石老人所篆「藝海」二字,屬款:八十五歲,白石。鈐印:木人(朱文),齊白石(白文)”、寫稿供稿,還率先對《塞光》進行了特訂。
之後,周作人先生,文友社長、北平和平解放重要人物潘齡皋先生,“瘋話老宣”宣永光先生,四中創始人王道元先生,原北洋政府將軍張薦秋先生,安青會會長魏大可先生,張學良師父“滿洲名士”金息侯先生,民國影評人“天津名士”王伯龍先生等各界名流皆進行了特訂。
1946年,為慶祝抗戰勝利一周年,在北平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辦了全國百名書畫家書畫大展,他參展三幅作品《寒村圖》、《雨霽山水》、《月季花獅子狗》和李苦禪的作品被評為最佳獎。《北平時報》報導:“此次書畫展覽會上,蔣雲波(蔣雨濃)、李苦禪、王青芳的作品最受社會人士好評”
1947年,夫人趙桂貞辭世,與獨女蔣麗娟相依為命。後娶周敏珍女士為妻,生有蔣麗英等二男二女。
由於家族多為國民黨高級官員與資本家,1951年5月,被無辜認定為國民黨特務嫌疑人,而實行管制。公安部門多次傳訊,終因證據不足而不能定論。當時北平《時報》、《晨報》等新聞傳媒均載文報導,盛讚風格獨特、畫法新穎,在京城引起轟動。
《鷹瞰》 蔣雨濃《鷹瞰》 蔣雨濃
自1958年起,文化部先後兩次來函邀請蔣雨濃先生任中央美術美院教授。
由於家族為多人為國民黨高官,故因家族人事牽連而久處逆境湮沒無聞。十年浩劫,四百幅精品被焚,並被遣返玉田,晚年仍執著藝術探求。
山雨欲來風滿樓 Coming Storm 蔣雨濃山雨欲來風滿樓 Coming Storm 蔣雨濃
1967年紅衛兵抄家,將珍貴書畫400多幅、古硯200多方統統搶劫一空;幾箱古書孤本、宋明版本古籍都付之一炬。
1968年(60歲)9月遣返故鄉,受盡批判鬥爭之苦、飽嘗冷暖炎涼之辱。因作反映其返鄉生活的《煮飯圖》,而被扣上“醜化社會主義”的帽子進行批鬥。
《禪》(Zen) 蔣雨濃《禪》(Zen) 蔣雨濃
挨批鬥之餘,他以蘆葦桿捆綁豬鬃、馬尾、公雞頸翎自製短鋒、長鋒筆,用糊窗戶紙上為鄉親們作畫。此時,畫作不鈐印章、不題款,題者只題“濃寫或雨濃寫”。
在老家,他白天掏廁所、掃大街,晚上就躲在十多平方米的窩棚里,在昏暗的燈光下點染皴擦。沒有筆,用馬鬃雞毫自己扎,沒有硯,撿一塊瓦片自己鑿,沒有畫案,從野地里拖來一塊棺材板,沒有宣紙,就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就是這樣,蔣雨濃把書畫作為全部的精神寄託,在困境中不斷探索著書畫藝術。
唐山大地震後,鄉親們情急之下多用蔣雨濃平時創作的國畫糊裱了防震棚,作品損失很大。
70年代後,在書法及山水花鳥畫上取得突出成績,作品直抒胸臆、以禪入畫,形成了孤高傲岸又極富生活情趣的藝術風格,達到了傳統文人畫的最高境界。藝術成就被收錄在《中國美術家人名補遺辭典》。77年為大寫意花鳥畫的重要轉型期,強烈的個人風格基本形成,作畫的格調日漸高雅。開始落年齡款,如“七十歲雨濃寫”。
1981年,全國政協邀請其加入全國政協委員並頒發郵寄“全國政協委員”證書。同時,文化部來函,歡迎其到中央美院任教。蔣雨濃先生未應允。
83年保定地委書記力薦,在蓮池舉辦百幅"野叟書畫展"。隨後在唐山、深圳等地展覽,作品被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收藏家鑑賞家周叔韜老先生視為當代上乘之作。周老見雨濃畫作時曾不禁拍案叫絕:“我與蔣雨濃素昧平生,然觀其作品的功底章法,堪為當代上乘之作。”於是,周老提出,在天津為雨濃辦畫展,讓趙朴初為畫展題字。[span]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故宮博物院院長楊新,書法家啟功等均為蔣雨濃先生畫冊題字。
在河北唐山期間任政協委員。198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肖華上將建議、德國大使邀請其在德國籌辦個人畫展,但文化主管部門提出要和他們指定的兩名年輕畫家的作品同時出展。蔣先生不願受人擺布而拒展。
蔣先生1986年去逝後,社會各界為弘揚其藝術成就,挖掘其文化內涵,於2010年,共同成立了蔣雨濃書畫研究會。

文學作品

蔣雨濃早年著有《書法津梁》傳世,晚年編著了《群芳堂隨筆》,總結從事國畫藝術70年的心得體會,並闡述了國畫創作中的紙、筆、墨、水的辯證關係及其套用理論,但至今尚未得到付梓問世的機會。一生作品大量流失海外,至今追回數量甚微。1946年,在北平創辦了《塞光雜誌》,倡導開發大西北邊疆,改善西北各族人民生活環境。

《書法津梁》

本書為近、現代著名國畫家、書法家及文學家蔣雨濃先生於青年時代所創作之書畫理論書籍。
《書法津梁》蔣雨濃著《書法津梁》蔣雨濃著
三十年代蔣雨濃來到綏遠省先後於教育廳民眾教育處,綏遠省立圖書館和蒙邊司令部任文職軍官。他的書畫藝術深為傅作義將軍所欣賞,常為傅將軍寫字作畫,在此期間,他廣研博採眾多碑帖和書畫理論書籍,出版了《書法津梁》一書。
為了寫作這部書稿,蔣雨濃“窮數月之力,蒐集古代書法之精髓,殿以諸家習字之格言(蔣氏自序)”。該書共五章十五節,由綏遠省要人教育廳廳長、國民黨元老、西北王潘秀仁題簽,蔣氏的好友湖北麻城施壽昌作序,民國25年(1936年)綏遠新聞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每冊的著作權頁上都蓋有“蔣雲波”篆文印章,流傳至今者,已屬鳳毛麟角。

《群芳堂隨筆》

蔣雨濃的藝術之路,與不少大家一樣,因人生之路的跌宕起伏和坎坷多折,愈經磨練,作品愈展示出厚重、大氣和個性。1951年,曾因在傅作義部下任職,被“認定”為國民黨特務嫌疑人,實行管制,終因證據不足而撤銷管制。“文革”之初,紅衛兵抄家,400多幅珍貴書畫、200多方古硯搶劫一空,幾箱古書孤本、宋明版本被付之一炬。
雖然長期處於逆境,以致長期湮沒無聞,但他卻始終追求不悔。即使在“每當從事體力勞動收工回到能容膝的茅屋,在做飯和吃飯的時間內,或在光如螢火的油燈下”,“擔心被人發覺我在寫東西,而被扣上‘抗拒改造,繼續放毒’的帽子”的十年浩劫逆境中,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數萬字畫論《群芳堂隨筆》。
《塞光半月刊》(《塞光雜誌》)
由於其在西北的工作經歷,使其深深感受到內蒙、新疆等地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深深了解到祖國西北民眾生活的艱苦,於1945年,在北平創辦塞光雜誌社,出版了雜誌《塞光半月刊》(《塞光雜誌》),倡導開發大西北邊疆,改善西北各族人民生活環境。畫家辭世後,千人哀傷,後人以詩讚嘆,敘文懷念,一生史跡記載於"冀東名人錄"中。
王青芳每期封面刻板,民國歷史上北平首任市長何克之題字。蔣雨濃先生與齊白石老先生因畫相識,交情甚好,常常作客喝茶談天,交流藝術與人生。蔣雨濃先生出刊前便與齊白石老先生一起討論,齊老不光出謀劃策、供稿、專欄題詞——“白石老人所篆「藝海」二字,屬款:八十五歲,白石。鈐印:木人(朱文),齊白石(白文)”,還率先對《塞光》進行了特訂。
之後作人,文友社長、北平和平解放重要人物潘齡皋,“瘋話老宣”宣永光,四中創始人王道元,原北洋政府將軍張薦秋先生,安青會會長魏大可,張學良師父“滿洲名士”金息侯,民國影評人“天津名士”王伯龍特訂。原本創刊號及第二期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人物評價

蔣雨濃畫技精湛,且對儒道釋皆有深入研究和體會,深刻領悟中國畫之精髓,超脫技法,會意於畫中。可謂登畫之高境。由於他的題材、筆墨,濃聚了生活和時代氣息,體現了個人創作風格,用筆老辣遒勁,力透紙背,雖一點之微卻落紙有聲,特別是他的魚蟲花鳥畫,不受傳統花鳥題材局限,一經攝入筆底,令人耳目一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即使同一題材也幅幅不同,因而受到廣大書畫收藏者的廣泛喜愛和搜求。

人物軼事

蔣雨濃與石濤、八大
蔣雨濃早年致力於工筆花鳥,晚年致力於大寫意,他非常注重優秀民族傳統的繼承,推崇青藤、石濤八大
山人,但不自縛,師法造化,銳意創新。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克制化,陰陽向背,遠近疏密,氣韻濃淡,虛實相間,意境分明,筆引氣隨,銜接有致,收放衝壓,開合聚散……
他更注重筆、墨、水的有機結合,筆為骨,墨為肌,水為血,通神入化,以奪造化之寄。他作畫時,時而在十指寬的長幅琴條中寫深山、流泉、古樹、茅舍,疏密有度,情趣突出;時而在近方的構圖中描繪浩渺的寒林,一縷悠悠的薄雲,在朦朧深處顯現幽遠的神韻。
他畫的麻雀、猿猴、魚、蒼鷹、鬥雞、黑貓、羅漢、松竹、花卉等筆意恣縱,淋漓疏爽,寓巧於拙,不拘繩墨,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墨色,達到了法與化統一之境界。
“舌、指、畫”三絕
蔣雨濃筆繪作品有精湛的造詣,更兼工指畫、舌畫。指畫自清初畫壇高其佩迄今,一直不乏名家,而以舌代筆的作品,實屬罕見。他說:“舌畫乃氣之靜功也,心靜則為之,氣運舌類則如狼毫之類鋒筆,勾勒似折股釵,柔中見剛,氣運舌底則如羊毫至禿頭筆,渲染如雲雨之潤澤,以虛當實,墨氣淋漓”。蔣雨濃所做舌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逸情妙趣,躍然紙上,堪稱一絕,遺憾的是留下的舌畫作品不多。

後世追憶

“無終百鳥發悲鳴,竹萎蘭枯斷琴聲。潑墨千山雲上鶴,揮毫萬水月間松。年華盡繪神州秀,耄耋難割故里情。大地幽燕哭蔣老,常存高潔板橋風。”25年前的8月8日,唐山市政協主席經緯先生作《哭畫家蔣雨濃》詩送走了蔣老。
蔣雨濃先生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是一名有民族正義感的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再次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時在北平文治中學讀書的蔣雨濃先生被推選為進德中學、文治中學聯合會主席。他站在時代潮頭,領導學生以“抵制日貨為”主題,進行募捐、張貼標語、散發傳單、遊行示威等愛國宣傳活動。他是一名抗日的文職軍官。
1936年,他參加了中國抗戰史上著名的綏遠抗戰。抗戰勝利後,傅作義主持了祭奠抗戰將士的追悼大會,蔣雨濃奉命起草祭文、書寫輓聯。他是一名憂國憂民的學者。
由於其在西北的工作經歷,使其深深感受到內蒙、新疆等地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深深了解到祖國西北民眾生活的艱苦,於1946年,在北平創辦了《塞光雜誌》,倡導開發大西北邊疆,改善西北各族人民生活環境。他是一名深深眷戀家鄉故土的遊子。
1947年,家鄉玉田縣有8位共產黨人,暗中至北平購買機槍十挺,發展武裝力量。其中6人和槍枝被國民黨扣押。蔣雨濃受家鄉人之託甘冒生命危險,四處奔波費盡周折,終於連人帶槍營救出來。最令人矚目的,他是家鄉人愛戴敬仰的大畫家。
他熱愛生他、養他的家鄉故土,毅然放棄回京赴北京文史館、中央美院等地任職的機會,甘居故鄉荒園,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加以升華,對中國畫進行潛心的探索。他常常低吟《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的一段:“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以自勉自勵。晚年,終於在大寫意花鳥畫取得突破性成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逸格花鳥畫格調。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自然天成”的極高境界。
蔣雨濃先生兩手空空地走了,但卻給社會留下了一筆永不凋謝的藝術財富。人們永遠懷念他、懷念他到永遠。
“我自為我,自有我法”
蔣雨濃從不困惑於膚淺的功利主義,更鄙薄那些困於名韁於利鎖而不自拔的人,相反,他卻把自己的精力加以升華,對中國畫的發展進行了潛心的探索,既吸取古人工奪造化、刻畫嚴謹的特長,又融文人畫以“禪”入畫的特點,文人畫常以“禪”求“悟”,要求主體的修身和悟性,通過藝術表現畫家的“省悟”與“法身”,恰如其分地體現於藝術之中,使藝術真正反映人的心靈,在藝術上,蔣雨濃非常崇敬前人,對藝術流派,他無比包涵,有如虛谷。但是有一點,他就是他自己,自己的風格,在藝術實踐方面,他是“我自為我,自有我法。”
故園梅花 蔣雨濃故園梅花 蔣雨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