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裕強

蔣裕強

蔣裕強,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中國石油學會沉積儲層學組委員、中國能源學會石油天然氣專家組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裕強 
  • 職業:教授 
  • 專業方向:非常規油氣地質、儲層地質、油氣田開發地質 
  • 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 學術代表作:頁岩氣儲層的基本特徵及其評價 
蔣裕強教授長期長期從事油氣地質、儲層地質及油氣藏開發地質領域教學及科研工作,以非常規油氣儲層地質、複雜碳酸鹽岩儲層地質為主要研究領域,在沉積地質、非常規儲層地質及開發地質交叉學科領域形成研究特色。先後主持或承擔了《國內外低孔滲砂岩、裂縫型油氣藏調研與典型油氣藏解剖》《四川盆地上三疊統低孔滲儲層形成機理研究》《頁岩氣資源評價方法研製》《頁岩儲層納米孔隙結構表征與滲流機理研究》《四川盆地下志留統龍馬溪組頁岩氣特徵研究與現場取芯》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項目。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學術論文《頁岩氣儲層基本特徵及評價》入選“2014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內學術論文”,並和《對大川中地區上三疊統須家河組二、四、六段砂岩沉積相的再認識》一起先後入選“F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研究成果相繼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石油和化工自動化套用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等獎項。
省部級及以上獲獎榮譽:
2011年“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區須家河組低滲緻密砂岩油氣富集規律及配套開發技術”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2年“四維試井理論研究及套用”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省部級)
2013年“中國海相頁岩氣形成富集條件研究、勘探評價技術及套用”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油藏地質學(第三版)”榮獲石油化工聯合會優秀教材二等獎
2014年“大中型碳酸鹽岩有水氣田精細描述與高效排水採氣工藝研究及套用”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4年“複雜砂礫岩儲集體岩相特徵及識別技術——以川西北地區為例”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
2014年入選“科學中國人2014年度人物”能源與礦業領域候選人
2014年《頁岩氣儲層的基本特徵及其評價》入選“2014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內學術論文”
2015年“龍會場複雜構造區二三疊系礁灘氣田重大發現及高效勘探配套技術”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6年“沉積岩微觀特徵實用圖集”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獎教材獎二等獎
2017年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創新獎個人
代表性學術著作:
牟中海,蔣裕強編著.地質繪圖程式集(1).地質出版社,1999,北京.
蔣裕強, 陸廷清編著.石油與天然氣地質概論.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0年,北京.
蔡正旗,李延鈞,蔣裕強,等編著.油藏地質學(第三版).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1年, 北京.
陶艷忠,蔣裕強,鄧明雅,等編著.沉積岩微觀特徵實用圖集.中國石化出版社,2014.北京.
紀友亮,蔣裕強,張世奇,等編著.油氣儲層地質學.石油工業出版社,2015, 北京.
頁岩氣國家標準《頁岩氣地質評價方法》
代表性學術論文:
[1] 頁岩氣儲層的基本特徵及其評價[J].天然氣工業, 2010(10):7-12.(2013F5000論文)
[2]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區燈影組熱液白雲石化作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 2016, 43(1):51-60.(SCI)
[3]中國海相頁岩岩相精細劃分及測井預測:以四川盆地南部威遠地區龍馬溪組為例[J]. 地學前緣, 2016, 23(1):107-118.(EI)
[4]川東忠縣—魚池地區二疊系—三疊系海槽相、台緣相的發現及勘探意義[J].石油學報,2017, 38(12):1343-1355.(EI)
[5]川東北龍崗東地區二疊系—三疊系熱液活動證據及意義,沉積學報, 2018, 36(1):1-11.(CSCD)
[6]開江-梁平海槽東側飛仙關組岩相分區及地質意義[J].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8, 29(8):1067-1077.(EI)
[7]四川盆地川中地區震旦系燈影組熱液白雲岩儲集相[J]. 天然氣工業, 2017, 37(3):17-24.(EI)
[8]四川盆地中部中二疊統熱液白雲岩儲滲空間類型及成因[J].天然氣工業, 2018(2):16-24.(EI)
[9]複雜砂礫岩儲集體岩相特徵及識別技術——以川西北地區為例[J];天然氣工業, 2013(4):31-36.(EI)
[10]對大川中地區上三疊統須家河組二、四、六段砂岩沉積相的再認識[J];天然氣工業,2011(9):39-50.(EI)
[11]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of oolitic shoals, Feixian’guan Formation, eastern Longgang area, SW China[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8, 11:750-764.(SCI)
[12]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marine shale in Changning area in the south Sichuan Basin, China[J]. Geological Journal, 2017:1-9.(SCI)
[13]A Model of Hydrothermal Dolomite Reservoir Facies in Precambrian Dolomite, Central Sichuan Basin, SW China and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93(1):130~145.(SCI)
[14]Experimental NMR Analysis of Oil and Water Imbibition during Fracturing in Longmaxi Shale, SE Sichuan Basin[J].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2019, 62(1):1-10.(SC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