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中國藝術家)

蔣志(中國藝術家)

蔣志,1971年生於湖南沅江,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居住和工作在深圳。主要作品有紀錄片《食指》(1997),《空籠》(2002),《片刻》(2003)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志
  • 出生地:湖南沅江
  • 出生日期:1971年
  •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紀錄片《食指》(1997)
簡介,展覽,獲獎,作 品-電影,蔣志的藝術剖析,

簡介

拍攝短片和紀錄片,同時進行試驗攝影和小說的創作。主要作品有:紀錄片《食指》(1997),《空籠》(2002),《片刻》(2003);短片《一根老油條》 (2001),《木木在漢城》(2001);攝影《木木》(系列攝影)(1997--2003),《吸管人》(1997--2003);裝置《安慰洞》;小說《情人玉女雪兒的專制》(1999),《鐵皮人的秘密情節+關於身體》(2001)
在1999年參加“後感性——異形與妄想”展覽後,蔣志成為同時代藝術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員。他的作品具有廣泛的跨媒介性,涵蓋影像、繪畫、攝影、裝置、詩歌還有小說。
2000年獲“中國當代藝術獎”。2002年《鐵皮人的秘密情節+關於身體》入選中國小說家協會評審 “2001中國小說排行榜”。2003年《空籠》獲香港“IFVA2002短片及錄像節”Asian New Force 影評人大獎。

展覽

2002/
蔣志:注定 展覽現場蔣志:注定 展覽現場
暫停/第四屆,光洲雙年展(韓國);
首屆廣州藝術三年展(廣東美術館);
建設中/亞洲藝術新世代(日本);
2003/
緊急地帶/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
“公共空間和個人眼睛”――來自中國的新視覺(德國漢堡)
第五系統/深圳國際當代雕塑展 (深圳何香凝美術館)
第十屆活動影像雙年展(瑞士日內瓦)
2004/
21屆世界範圍錄像藝術節(荷蘭)
“在過去個未來之間”中國當代影像展(美國紐約攝影中心)

獲獎

2010年改造歷史(2000-2009年中國新藝術)學術大獎;
2002年香港國際電影短片節“亞洲新勢力——評審會大獎”;
2000年中國當代藝術提名獎(CCAA)。

作 品-電影

《飛吧,飛吧》1997/5分鐘
蔣志 看與知,或命運之愛 黑白高清錄像,彩色高清錄像,蔣志 看與知,或命運之愛 黑白高清錄像,彩色高清錄像,
《食指》 1999/Hi8/45分鐘
《遊戲之地》2000/DV
《一根老油條》2001/DV/15分鐘
《木木在漢城》2001/Dv/ 6min
《空籠》2002/DV/25分鐘30秒
《香香》
《請給我5毛錢,我知道拉登在哪裡》 2002/DV/12min
《工人們》5分鐘/DV/2003
作品作品
《片刻》(The Moments) 51min/DV/2000-2004
《肉100》 Flesh100 3分40秒 DV 2004
《艷》 Pink 5分50秒 DV 2004
《賀歲片》7分鐘/DV/2004
《P.P》

蔣志的藝術剖析

人的各種行為基本上都要通過神經末梢的傳導和控制而進行。其中感覺神經末梢接受外界和體內的刺激;運動神經末梢把神經衝動傳布到肌肉和腺體組織上,使它們產生運動和各種腺素的分泌。從而讓人可以做出各種表情和動作。神經衝動當然是指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下大腦產生的信息和指令,它包含了各種人類的情緒和心理感受,因此它既具有生理的屬性又與心理的層面緊密相關。它們的變化和感受會直接影響人的外在形狀和表現,其生理上的外化結果就是恐懼暴躁,痛苦憂愁,輕佻狂放,喜悅快樂,麻木冷漠或者小心翼翼等各種喜怒哀樂的表情。而藝術家蔣志的作品就是通過對於各種虛構和真實的元素的並置與處理去探討這種經由神經末梢的傳導所導致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以及與這些變化相對應的社會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解讀。蔣志的作品很難被歸類,作為一個具有深切的人文關懷的藝術家,蔣志善於在精心設計的背景中去演繹痛楚和傷害,在多愁善感的氛圍里去捕捉和凸顯真實的荒誕性。他最近的作品都涉及到生理上的感官神經與心理表情的社會性之間的關係的探討。影像作品《顫抖》、《阿嬌》和《嬌羞》系列都是嘗試通過記錄似乎是純粹簡單的生理活動去揭露這些生理現象背後所指向的豐富的社會學語義。在攝影作品《嬌羞》系列裡數十位來自不同社會背景年輕女性的情態各異的嬌羞表情在一種集體的呈現中製造出幾乎是詭異的氣氛,它放大了人們習慣和熟悉的現象,在一種強化的語境中賦予了這些表情新的意義和解讀。
攝影作品《跳舞有時》、《萬歲》和《撕裂有時》更是進一步的強調了神經末梢的感覺是如何作用於個體的感受的。心臟和生殖器在圖像中被看似光線的纖維所穿透和拉伸,在受虐狂似的情境中某種心理和生理的欲望也似乎被挑逗和勾起,於是乎那黑暗中的一束光明在這裡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 一種暴力和欲望的象徵。光明不再是正義和純潔的,而是具有了邪惡和血腥的本質。架上油畫作品《一束》的畫面幾乎由均勻深沉的黑暗所統治,黑暗的畫面中央被一束耀目的白光貫穿,在聚光盡頭的籠罩下一個小小的人偶漂浮在虛空里無所遁逃。而系列攝影作品《事情一旦發生就會變得虛幻》里的主要元素也是一束不知來自何處的光芒,對於人類來說光 因為有了光,一切的智慧才能生長,而在蔣志的作品裡,光帶來的是一種傷害,一種作用於人體神經末梢的冰冷的灼傷。
作品作品
因此可以這么說,神經末梢是有著溫度的,這種溫度可能是溫暖的,也可能是冰凍的。它直接作用於觀者,而這種超出感官之上的心理學層面的溫度在觀看蔣志的作品時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蔣志的作品一貫拒絕社會反映論和歷史決定論的痕跡,即使有批判的傾向,也是最終落實到個體的層次上,在一個具體的語境裡去討論,同時也注重藝術語言的審美特性。即將在曼谷唐人展出的蔣志個展所要呈現的就是一種來自神經末梢的溫度,它本質上是一種對於人本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