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魯

蔣光魯,字聖與。南柵人,1896-1930,青年時代起,就隨堂兄蔣光鼐從軍,在粵軍第一師任見習排長,畢業後在北伐軍第四軍教導隊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光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30
簡介,胞弟蔣光鼐,

簡介

北伐開始後,任北伐軍第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連長,隨部隊深入湖南境內討伐吳佩孚,參加平江、瀏陽、中火鋪、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城戰鬥。他作戰曉勇,屢立戰功,旋升為營長。 北伐戰爭結束,蔣光魯先在廣東編遣區第三師任職,後任第一縱隊第六十一師第九旅第十八團團長。率部為前鋒,參加粵桂戰爭。在花縣兩茂街,率部配合兄弟部隊打敗進犯廣東的白崇禧部桂軍十六個團;在廣西北流又擊潰了桂系黃紹竑的第十五軍和從高州增援己投桂的張發奎的第四軍。中原大戰爆發,蔣光魯率部為六十一師先頭部隊,參加攻打濟南城戰鬥,於城南高地與閻軍激戰數小時,擊潰了閻軍一個旅,為主力部隊攻占濟南城打開突破口。
1930年8月17日第十九路軍正式組建,8月18日,蔣光魯率部隨十九路軍主力冒大雨經歸德、周口、漯河轉戰河南。八月二十四日,在河南新鄭附近牛集一帶與馮玉祥軍激戰中陣亡。其遺體運回南京下關公祭,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追升為陸軍少將,時年34歲。

胞弟蔣光鼐

字憬然,1888年生於虎門南柵村,畢業於保定軍校,早年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總指揮,1932年1月28日率部抗擊侵滬日寇,打響自甲午以來抵抗外侮第一槍;1933年蔣光鼐與李濟深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的福建人民政府,後在香港參與組織中華民族同盟,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黨第七戰區副司令官;194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
故居內展覽內容目前以蔣光鼐生平事跡為主,包括蔣光鼐將軍在抗日前線,建國後與友人和家人一起的相片,以及蔣光鼐將軍的一些書信和親筆電文等。此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蔣光鼐為紡織工業部部長的任命書,以及書法名家、名人稱讚蔣光鼐業績的書法作品,現存1932年中華民國蔡廷鍇等著名軍政要員建造的一對石碑,蔣兆和1932年繪於上海抗戰前線的蔣光鼐肖像油等文物,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具有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同時,在研究近代西方建築方面也有一定的價值。
蔣光鼐故居1989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前至路邊,左至圍牆,後、右至圍牆外1米;建設控制地帶:右至祠堂外緣,其餘三面為保護範圍外緣3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