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起賢

蔡起賢

蔡起賢(1917-2004)潮安彩塘鎮砂壟寨蔡厝人,潮汕知名學者,詩人,號缶庵。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為潮汕知名學者。擅長詩詞,對地方文史頗有研究。書法從唐楷人手,繼學二王,偏愛二爨,晚年以漢隸魏碑筆意入行,方圓結合,內涵豐贍。蔡起賢博學多才,被譽為"潮汕文化百科全書,活字典"。著有《缶庵詩詞鈔》、《缶庵論潮文集》、《前賢詩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起賢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2004
  • 職業:詩人
生平簡介,人物介紹,

生平簡介

蔡起賢讀彩塘國小時就已懂得平仄,初一時就會寫詩。初二時潮汕著名的前輩詩人郭篤士任其語文教師。有一次蔡起賢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得了獎,他拿獎品回宿舍途中遇到郭篤士。郭老師問他得什麼獎品,一看其中有一本叫《詞識》的書就把它取走了,讓蔡起賢下午到他宿舍學填詞。蔡起賢從此便開始學詞了。
到讀高一時,潮汕另一位著名的詩家詹安泰先生任教作文課也常出詩題。詹安泰先生對年輕的蔡起賢十分看重,平時經常讓蔡起賢到他潮州城家中閱看他的藏書並破例任他借閱。詹安泰一家都對蔡起賢非常好,也經常留他吃飯。在這些名師的指導下,蔡起賢的詩詞進步很快。當時詹安泰先生曾寫了20闋《浣溪沙》,蔡起賢也寫了20闋附和。由於蔡起賢才華出眾,在校的詩作十年後還有老師會背
1939年蔡起賢韓師畢業留校,1947年又到汕頭一中任教直至退休。執教鞭幾十年,蔡老的學生滿天下,常常有各地學生來看望他。最近一位搞土壤研究已成專家的學生,專門從南寧帶了一盆無土培植的新加坡竹來送給他。蔡老歷任市政協五、六、七屆委員,六、七屆常委兼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現為潮汕歷史文化中心顧問、市政協嶺海詩社顧問的他,近幾天來還忙於為南澳的各大旅遊景點寫詩。

人物介紹

蔡起賢是潮汕的知名學者、詩人,他在潮學研究、詩詞創作、文學教育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樹。蔡老又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中堅,自1991年″研究中心″創建以後,蔡老先後任“研究中心”的理事、《潮汕文庫》的編委、“研究中心”的顧問等,為潮汕文化的學術研究及各項重要工作,竭心殫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研究中心”成立之初,蔡老就參與研究項目的規劃,發表了真知灼見。一些學術性強、難度較大的研究成果,都由蔡老審訂。如宏篇巨著《潮州詩萃》交由蔡老審訂,他冒著炎夏酷暑,焚膏油以繼晷,通讀全部書稿之後,補正疏誤,並作了必要的資料補充,使該書的校點較為完美。《藍鼎元論潮文集》、《周光鎬詩文校注》等古籍的選校工作難度很大。除了校注者鄭煥隆同志的勞績外,審訂工作在本地區也非蔡老莫屬。蔡老埋頭案牘,默默無聞地為別人作嫁衣裳外,還親自撰寫了《外來文化與潮汕文化的交融》等多篇頗有分量的學術論文,發表於《潮學研究》等書刊上。
蔡老嚴肅認真地對待“研究中心”賦予的重任。如“潮學獎”評獎,常有一些項目產生分歧意見,蔡老作為評審之一,對爭議項目從不模稜兩可,在斟酌優劣、權衡利弊的基礎上,暢抒己見,往往起一錘定音的作用。蔡老博學多才,博聞強記,“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他是一位可敬可親的師長。他對潮汕的歷史人物、史事、風物、民俗和掌故等,幾乎無所不知,幾十年前的舊事,他眼見的、耳聞的,甚至人物姓名,他大都能滔滔不絕地講述出來,這些都是有用的史料。不少學者在學術研究中碰到疑難,常常登門向他請教,得到的總是滿意的回答。有些難題偶然間他難以辨明說清楚,便翻書閱卷找材料,絕不模糊其詞或主觀臆斷。蔡老嚴謹治學的態度和誨人不倦的精神,深得學者們的讚譽。難怪“研究中心”有人說:“蔡老像一座山,山里蘊積著許多寶藏。”“蔡老堪稱潮汕文化的百科全書、活字典。”
蔡老的學識、才能與深厚的功底,並非從天而降,而是他勤奮好學、刻苦自學磨礪出來的。
蔡老出生於潮安彩塘鎮砂壟寨蔡厝,1929年12歲才有機會進國小。他的國小校長曾晦之先生是一位參加過丁未黃岡起義的同盟會會員,常指點他學習,給他講述潮汕民俗掌故,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潮汕文化的種子。蔡老在廣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後改名韓山師範學校)讀書時,又得到著名詞學家詹安泰先生的悉心栽培,詞藝和學業大為長進。蔡老20歲時經詹先生介紹,與同齡的饒宗頤先生結交,得以飽覽饒宅豐富的藏書,並與饒老切磋學術與治學之道,獲益匪淺。
韓師畢業後,蔡老留校工作,有機會涉獵韓師圖書館的典籍,吮吸所需的文化知識乳汁,大大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
潮汕淪陷後饒老寄居揭陽,受該縣聘為文獻委員會主任,曾邀請蔡老為文獻會委員。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饒老任潮州修志會主任,主持纂修新的《潮州志》,又邀蔡老為修志會秘書,蔡老竭心殫力,拓植耕耘,又積累了豐富的地方史知識。
然而,蔡老人生道路上卻遇到波折坎坷。1957年一場反右鬥爭,幾乎把這位勤勤懇懇盡心教育事業的骨幹,推上絕路。當時,蔡老經受的磨難一言難盡。1966年,蔡老從農場被遣送回原籍鄉下。緊接著“文革”開始,他又再次遭受折磨,他的藏書、文稿及珍藏20年的詹安泰先生的書扎和手書詞箋詩箋等,全被掃蕩一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蔡老的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昭雪,先後出任汕頭教師進修學院、汕頭教育學院教職。在良好的政治環境和學術氣氛下,年屆花甲的蔡老可謂“馬不揚鞭自奮蹄”。他憑藉深厚的功底,先後寫出有關潮汕文化溯源、潮汕先賢、地方學術與文藝研究、史實辨正等幾個方面的學術論文26篇,其中不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甚至有開創意義。在“研究中心”協助下,其《缶庵論潮文集》(缶庵,蔡老別號)在廣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研究中心”成立後即邀請蔡老“加盟”。儘管蔡老已年滿75歲,然而,“研究中心”的宗旨目的、相互砥礪的學術風氣、蓬勃發展的光輝前景,令他“滿眼青山夕照明”,“不墜青雲之志”。他不辭辛勞,盡心盡力,為“研究中心”出謀獻策,完成“研究中心”付託之事。“研究中心”曾計議派一位學者經常與蔡老聯繫,把他蓄積在腦海里的潮學知識記錄下來,整理出來,惜因故未能落實,成為憾事
蔡老的逝世,是潮汕學人的損失,也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事業的一大損失。願潮學研究的學者們從蔡老身上汲取營養力量,孜孜以求,嚴謹治學,勤學苦練,開拓進取,推動潮學研究向縱深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