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鎮(蓬安縣徐家鎮)

徐家鎮(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下轄鎮)

蓬安縣徐家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家鎮,隸屬於四川南充市蓬安縣,地處蓬安縣北部,介於東經106°—21′43″,北緯31°—12′42″之間,東與營山縣回龍鎮相接,南與金甲鄉為鄰,西與鮮店鄉接壤,北與新政鎮毗連,距蓬安縣城25千米,區域總面積114.73平方千米。

周朝時,現徐家鎮境域屬巴國地;1986年9月,由徐家鄉改為徐家鎮。截至2019年末,徐家鎮戶籍人口為56328人。2019年10月29日,撤銷茶亭鄉和諸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徐家鎮管轄。截至2020年6月,徐家鎮下轄3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3號。

截至2019年末,徐家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家鎮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蓬安
  • 地理位置蓬安縣北部
  • 面積:114.73 km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政府街33號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編碼:637865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R
  • 人口:56328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原徐家鎮,原茶亭鄉,原諸家鄉,撤併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工業,商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郵政電信,交通,歷史文化,地名由來,重大事件,名優特產,名勝古蹟,名人鄉賢,

建置沿革

原徐家鎮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漢朝時,屬安漢縣。
南朝梁時,屬相如縣。
清道光三年(1823年),設北鄉徐家場團。
民國二年(1913年),設徐家鄉。
民國十四年(1925年),更名平安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徐家區及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平安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更名徐家鄉。
1958年10月,徐家鄉與黃坪鄉合併為上游公社。
1961年3月,上游公社析置徐家公社。
1967年,徐家公社更名紅勝公社。
1969年,紅勝公社更名忠東公社。
1980年,忠東公社更名徐家公社。
1983年10月,由徐家公社改為徐家鄉。
1986年9月,由徐家鄉改為徐家鎮。

原茶亭鄉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南朝梁時,屬大寅、蓬池2縣。
元朝時,劃歸相如縣。
民國二年(1913年),設茶亭鄉。
民國十四年(1925年),更名蓬池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茶亭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茶亭鄉。
1958年10月,茶亭鄉與方廣鄉合併為光明公社。
1967年8月,光明公社更名光輝公社。
1969年10月,光輝公社更名紅軍公社。
1980年8月,紅軍公社更名茶亭公社。
1983年10月,由茶亭公社改為茶亭鄉。

原諸家鄉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南朝梁時,屬大寅、蓬池2縣。
元朝時,劃歸相如縣。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設北鄉諸家店場。
民國二年(1913年),併入鮮店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諸家鄉蘇維埃,屬徐家區蘇維埃。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諸家鄉。
1958年8月,改為革新公社。
1961年3月,更名諸家公社。
1967年10月,更名革新公社。
1980年10月,更名諸家公社。
1983年6月,由諸家公社改為諸家鄉。

撤併後

2019年10月29日,撤銷茶亭鄉和諸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徐家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下轄家1個社區,月光坪、圈爾井、梅子灣、白果灣、古井、唐家祠、梓橦、鄧家祠、貓兒岩、大柏樹、水對溝、華光、太陽、九龍埡、染坊、金龍、檬埡、方廣、周家溝、陳家溝、胡家溝、柳溪橋、石油壩、太平、小河口、陳家拱橋26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下轄望月、將軍、尹家溝、蓬池壩、天寶寨、小天井、黑塘溝、斑竹林、龍頭橋、磨子溝、偏岩子、雙鵝石、書房梁、飛龍、鳳凰15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下轄五星、板橋、磨盤、下河、三交、壘山、金牛、土地埡、農勝、清平、太極、青雲、文武、紅花14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徐家鎮下轄3個社區、22個行政村:九龍社區、五星社區、顏魯社區、月光坪村、白果灣村、唐家祠村、鄧家祠村、水對溝村、太陽村、金龍村、方廣村、柳溪橋村、陳家拱橋村、將軍村、蓬池壩村、天寶寨村、斑竹林村、書房梁村、鳳凰村、下河村、三交村、青雲村、文武村、紅花村、黃坪村,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徐家鎮地處蓬安縣北部,介於東經106°—21′43″,北緯31°—12′42″之間,東與營山縣回龍鎮相接,南與金甲鄉為鄰,西與鮮店鄉接壤,北與新政鎮毗連,距蓬安縣城25千米,區域總面積114.73平方千米。徐家鎮地處蓬安縣北部,東與營山縣增產鄉接壤,南與金甲鄉毗鄰,西與鮮店鄉相連,北與儀隴縣新政鎮並肩。
徐家鎮

地形地貌

徐家鎮地形分為平地、丘陵,主要山脈有鳳凰山、銅鼓寨。

氣候

徐家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冬暖夏熱,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2℃,1月平均氣溫6.3℃,極端最低氣溫-4.3℃(1991年12月28日);極端最高氣溫41.6℃(2006年8月12日);最低月均氣溫1.9℃(1984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6.2℃(1972年8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1.2℃,最大日較差19℃(1997年8月20日);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年平均29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7.6小時;0℃以上持續期362.3天;年平均降水量101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1天。

水文

徐家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水系。

自然災害

徐家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等。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2006年5—9月。夏旱連伏旱共98天,徐家鎮13條小溪乾裂,101口山坪塘乾枯,13686畝禾苗乾死,21323人飲水困難,17328頭牲畜無水喝,經濟損失586萬元。

自然資源

徐家鎮境內有地下礦藏石油、天然氣;有製作頁岩磚的頁岩。徐家鎮境內頁岩資源豐富,石油壩村、梓潼村勘探有地下礦藏石油、天然氣。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總人口有315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982人;另有流動人口3268人。總人口中,男性16745人,占53%;女性14825人,占47%;14歲以下4630人,占14.7%;15—64歲23086人,占73.1%;65歲以上3854人,占12.2%;以漢族為主;有藏、瑤、土家、佤、傣、朝鮮、羌、水、侗10個少數民族。2011年,原徐家鎮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8人。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總人口有12889人。總人口中,男性7320人,占56.8%;女性5569人,占43.2%;14歲以下1748人,占13.6%;15—64歲9548人,占74%;65歲以上1593人,占12.4%;以漢族為主;有彝、苗、藏等少數民族,共27人。2011年,原茶亭鄉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5人。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總人口有13852人。總人口中,男性8392人,占60.6%;女性5460人,占39.4%;14歲以下1924人,占13.9%;15—64歲9241人,占66.7%;65歲以上2687人,占19.4%;以漢族為主,達13844人;有傣、藏2個少數民族,共8人。2011年,原諸家鄉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長率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0人。
截至2017年末,原徐家鎮常住人口為22152人;原茶亭鄉常住人口為6869人;原諸家鄉常住人口為8678人。
截至2018年末,原徐家鎮戶籍人口為30710人;原茶亭鄉戶籍人口為11710人;原諸家鄉戶籍人口為15202人。
截至2019年末,徐家鎮戶籍人口為5632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徐家鎮財政總收入3192萬元,比2010年增長28.2%;原茶亭鄉財政總收入1544萬元,比2010年增長30.9%;原諸家鄉財政總收入1687萬元,比2010年增長31.7%。
截至2018年末,原徐家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原茶亭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原諸家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農業
2011年,原徐家鎮農業總產值9515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9%。原徐家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原徐家鎮生產糧食14521噸,其中水稻6367噸。原徐家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2011年,原徐家鎮油菜種植面積4952畝,產量793噸;蔬菜種植面積10782畝,產量9524噸。原徐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徐家鎮生豬飼養量16720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108萬元。2011年,原徐家鎮水果種植面積1603畝,產量905噸,主要品種為柑橘、梨。2011年,原徐家鎮漁業總產值303萬元。
2011年,原茶亭鄉農業總產值42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原茶亭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原茶亭鄉生產糧食7732噸,其中水稻4501噸。原茶亭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茶亭鄉生豬飼養量6327頭,家禽飼養量1.6萬羽。2011年,原茶亭鄉畜牧業總產值1802萬元。
2011年,原原諸家鄉農業總產值5982萬元,比2010年增長5%。2011年,原諸家鄉生產糧食10376噸,其中水稻3724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原諸家鄉油菜種植面積4004畝,產量800.8噸。原諸家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諸家鄉生豬飼養量8920頭,家禽飼養量4.3萬羽。2011年,原原諸家鄉畜牧業總產值2206萬元。

工業

2011年,原徐家鎮有工業企業12家,職工346人,工業總產值為286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8%。
2011年,原茶亭鄉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120人,工業總產值為10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3.2%。
2011年,原諸家鄉有工業企業3家,職工32人,工業總產值為6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4%。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商業網點783個,職工1628人。2011年,原徐家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0521萬元,比2010年增長8.9%;集市貿易市場3個,年成交額4986.7萬元。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商業網點196個,職工88人。2011年,原茶亭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集市貿易市場1個,年成交額526萬元。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商業網點187個,職工205人。2011年,原諸家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有集市貿易市場1個,年成交額503萬元。
截至2019年末,徐家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金融機構3家;各類存款餘額為4.59億元,比2010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5418.49萬元,比2010年增長12%。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金融機構2家;各類存款餘額為8631.08萬元,比2010年增長19%;各項貸款餘額2232.52萬元,比2010年增長0.5%。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金融機構2家;各類存款餘額為10959.7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2045.61萬元,比2010年增長3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1152人,專任教師26人;國小1所,在校生2137人,專任教師21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8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10人,專任教師113人。2011年,原徐家鎮教育經費達470萬元,比2010年增長6%。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265人,專任教師8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685人,專任教師5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原茶亭鄉教育經費達859萬元,比2010年增長17%。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355人,專任教師5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國小在校生936人,專任教師3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461人,專任教師3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原諸家鄉教育經費達80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26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446人。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各類科技人才8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5人。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6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10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6000冊;業餘文化藝術團體1個;舉辦的文化節有梨花文化藝術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體育場地14個,體育指導員6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1970年5月開通鎮有線廣播站。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廣播喇叭186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38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63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15平方米;文化專業戶3個。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體育場地2個,體育社團2個,體育指導員3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廣播喇叭50隻,通響率95.5%,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35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78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農家書屋4個,藏書2000冊;有文化站1個,面積6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14個。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體育場地1個;有體育社團1個,體育指導員2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廣播喇叭150隻,通響率91.5%,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84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設病床17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4張;專業衛生人員64人。2011年,原徐家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7879人次,住院手術373台次,出院病人5570人次。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設病床12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2011年,原茶亭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萬人次,出院病人1253人次。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設病床30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2011年,原諸家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原徐家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84戶,人數382人,支出66.5萬元,月人均14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98戶,人數2030人,支出190萬元,月人均7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0人,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4.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2人,支出29.7萬元,比2010年增長4.6%;農村醫療救助5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01人次,共支出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72人次,支出18.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0.2萬元,比2010年增長8%。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86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12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3人;參加生育保險135人。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3件,結案13件,結案率100%。
2011年,原茶亭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3戶,人數770人,支出60.1萬元,月人均6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1人,支出6.2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6人,支出20.7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醫療救助6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98人次,共支出1.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34人次,支出6.3萬元;救災支出15.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0.8萬元,比2010年增長8.9%。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41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7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51人;參加生育保險92人。
2011年,原諸家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5戶,人數812人,支出65萬元,月人均66.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0人,支出13.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80人次,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78人次,支出8.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3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6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46人;參加生育保險85人。

環境保護

2011年,原徐家鎮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180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2%;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1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5.6%,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42.6%。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原徐家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6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2730戶,電話普及率35%;行動電話用戶18942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60%。
截至2011年末,原茶亭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6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877戶,電話普及率36%;行動電話用戶4320戶。
截至2011年末,原諸家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6.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750戶。

交通

徐家鎮有203省道、徐諸公路、諸銀公路、諸茶水泥路、諸徐水泥路、諸鮮水泥路、諸銀水泥路等公路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徐家鎮因早年一徐姓人家在此開店逐漸興場而得名。

重大事件

  • 大包梁戰鬥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0月22日,紅四方面軍與盤踞在銅鼓寨的扇匪唐博安、楊發清率領的匪徒數百人,分三路向徐家蘇區政府和游擊隊進犯。紅軍將兵力埋伏在大包梁、石梯子、碑埡口一帶,扇匪進入伏擊線後,紅軍指揮員下令開槍,眾匪一片混亂,奪路潰逃。紅軍分路追擊,將扇匪壓回銅鼓寨。

名優特產

相如香兔由徐家鎮相如香兔加工廠出品,以引進優良的齊興、奇卡、比利時、加利喜利亞、大耳白兔種雜交繁育的肉兔為主要原料,經過多道工序烤制而成。相如香兔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是豬肉、羊肉、雞肉、牛肉蛋白質含量的2—3倍。

名勝古蹟

蓬州遺址 在蓬安縣城北約45千米的徐家鎮蓬池壩村。其遺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隔溪北有魏家山,南靠青槓坡,東臨煙烽樓,西接麻柳河。整個遺址坐落在二級台階的沙壩上,東西長約90米,南北寬約50米,總面積約450平方米。遺址北沿現有石獅一對,因其年深月久,風化雨淋和人為搗毀,只略見粗形;東沿有移治碑基座,長、寬各1.8米,形如龜狀,碑石無存。在農耕土下0.20米的文化層內有基石以及瓦礫、壇、罐等器物殘片;在遺址的東、南沿,相距不到500米的地方有古井四口,春秋四季井水不枯。這座古遺址,是研究蓬安縣建立和發展的實物資料之一。
方廣廟 明朝末年湖廣填四川時,鄧氏家族老前輩到川定居時,在茂密的深山中,發現這一寺廟,有20多間房子,有各式各樣的菩薩,門前有一棵較大的黃桷樹,引人注目。人們根據當時的情景,取名為“荒廣廟”,意味著荒山中的寺廟,迎來了廣大填川移民。後來人們習慣叫方廣廟,一直流傳至今。
圈兒井水庫 位於徐家鎮北部,地處圈兒井村。1953年9月動工,1955年12月竣工,總庫容15.96萬立方米,設計灌面0.52平方千米。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另兼防洪、養殖業為一體的骨幹水利工程。
柳溪橋村 南依白果灣,北鄰諸家鄉,東連千佛岩,西接牛角灣,山水資源豐富,是徐家鎮十大重點項目“生態農業旅遊示範村”。全村占地面積6000餘畝,總投資2000萬元,集休閒垂釣、特色民宿、燒烤露營、康養休閒等多元化為一體,由柳溪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傾情打造。整個村莊地形層次豐富,漫山遍野的樹,像綿延不絕的綠色畫卷,將村莊分割為多個不規則的多邊形。山巒從西向北,高低錯落、連綿起伏數公里,東南部綠綠蔥蔥,基地形態背山面水,宛若被刻意保護的世外桃源。

名人鄉賢

康誠(1916.3—2001.12),男,蓬安縣徐家鎮人。1933年9月參加紅軍。1934年夏,隨部隊集結到蒼溪縣西渡嘉陵江。1935年初,在若爾蓋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1935年底,到達陝北。1937年夏,任軍委二局警衛員。1938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大學習結束後奔赴抗日前線。1947年至1969年,先後任延安西北野戰軍國際和平醫院指導員、西安第四軍醫院所長、甘肅永昌縣委宣傳部長、甘肅省委組織部科長、四川省南充地區檢察院檢察長等職。1970年離休,享受廳級幹部待遇。2001年12月去世,享年85歲。
何榕(1918—1985.6),又名何泰榮,女,蓬安縣徐家鎮人。1933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排長、連長、指導員、電台台長、科長。抗日戰爭時期,在新四軍中參加了數十次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參加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浦東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入海軍,任華東海軍通訊科長、海軍航保部氣象處長、航保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曾任天津市第三、四、九屆人大代表。何榕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臨終前在給子女的遺囑中寫道:“我沒有財產分給你們,精神方面留下幾句話,要堅信黨、堅信共產主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到底,要教育子女,接好革命的班。”1985年6月30日,何榕在北京去世,享年67歲。
蔣文光(1920.11—2005.9),蓬安縣徐家鎮人。1933年10月參加紅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10月至1936年11月,在紅四方軍第31軍279團當勤務員、通訊員、班長。1936年11月至1937年7月,在通訊排任副排長。1937年8月至1945年9月,在野戰部隊醫院當看護員、副看護長、看護長、留守休養所所長衛生長、新醫院醫助。1945年10月至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衛生部三所所長、衛生隊長、醫政股長。1958年,轉業回蓬安縣工作,任衛生科科長。2004年,經中共南充市委批准為廳級幹部。2005年9月病逝。
范瓊花,女,1964年7月生,蓬安縣徐家鎮方廣村人,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四川省十大創業之星,四川省第八屆黨代表,南充市優秀愛民書記,中宣部、中組部、中央電視台專門以其真實事跡拍成《山村的故事》電視片在全國播放,曾被邀作了200多次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