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肉

蓋碗肉,是六寨苗族一大特色待客食品,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雞八塊。

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肉越大越厚越顯示主人家的殷實和熱情,並配著用大碗裝的水花酒。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蓋碗肉都是並不可少的一道壓軸佳肴。一般其長不少於12公分,寬不少於10公分,厚不少於2公分。煮法多樣,情誼深,味道美,不油膩,尤其是切成塊狀的臘肉,肉質緊湊,呈殷紅色,噴香誘人。
關於蓋碗肉的傳說,商夏時期,一部隱居於長江上游的苗民被發現後遭到追剿,首領們為了子孫不被滅亡,就帶領部落進行大遷徙,為了躲避戰爭,所有人只帶食品和一隻碗在途中生活,每人只能分食一碗飯和一大片肉,後人為了紀念這一次大遷徙的艱難歷程,每逢節日,或有賓客的時候,首先都必須先食用這一大片“蓋碗肉”。這裡流傳著“敬肉”的禮俗,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對賓客的熱情款待,另外也體現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之風尚。客人入席後,必須吃了這片“蓋碗肉”,並且像喝酒那樣把肉高高舉起碰在一起之後再吃,其意義同敬酒一樣,以示對主人的尊重及主人的勞動果實的珍惜。如果吃不完的話,必須打包回去,這是六寨的習俗。但如果是來自遠方異地的貴客,要是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