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城村

蓋城村

蓋城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附城鎮鎮域東南1.5公里處,西連莊裡村,南接城東村,北與神眼嶺村、附城村相接,區域面積2.11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底,全村共有236戶,945口人,勞力330個,有耕地面積1455畝。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1944年5月建立了黨支部。

蓋城村現有土地1455畝,主要以種植玉米、穀子、小雜糧為主。玉米種植面積占種植總面積的80%,農業耕作方式由手工逐步發展到了半機械化,並實行了科學化的測土配方,大面積普及了優種,糧食產量逐年提高,2008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87.3萬公斤,平均單產600公斤。農業生產收入占到農戶總收入的4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蓋城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城
  • 面積:2.11平方公里
  • 人口:945人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簡介,村史,地理氣候,文物景點,現代發展,

簡介

近年來,蓋城村積極回響附城鎮黨委、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依據本村農民有栽桑養蠶這一傳統習慣,大力發展蠶桑產業。2006年,組織村民接受遠程教育節目時,網上科學養蠶增收致富的專題節目,激發了農民走養蠶致富新路子的熱情和信心。黨支部、村委會趁熱打鐵,積極引導,由村委主任焦志軍牽頭,聯合10多戶農民成立“新絲路”蠶桑專業合作社,於2007年開始大規模的桑園建設,投資12萬元,建成桑園150畝。桑園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市、縣老促會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給予70000元的資金支持,而且還多次深入實地,給予技術指導,受到幹部民眾的一致讚揚。2008年,桑園面積又擴大到了200畝,2009年,即可實現“戶均一畝桑,年養一張蠶,增收1000元”的目標。

村史

附城鎮蓋城行政村
蓋城村(gan cheng cun)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附城鎮鎮域東南1.5公里處,,距陵川縣20餘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113°09′35.4″,北緯35°39′14.5″之間。西連莊裡村,南接城東村,北與神眼嶺村、附城村相接。區域面積2.11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245戶,總人口965口人,勞力390口。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高平置蓋州,領高平,丹川,陵川,蓋城四縣。其中的蓋城縣為設定蓋州的同時,在陵川境內西南新置縣,縣治即在今天的蓋城村,其範圍大部分在陵川。蓋城縣建縣僅有9年時間,到武德元年被撤銷,蓋城村因故而得名。
民國以前,蓋城村隸屬於在鄉二十四里之郊義里,同里村還有路城村、下郊里。民國七年(1918年),全縣劃分為三個行政區,蓋城村隸屬於第二區,民國十一年(1922年)區劃調整,蓋城村屬於第三區,此後的歷次區劃調整,蓋城村又被劃入附城區。1956年全縣第二次劃鄉後,蓋城村劃入附城鄉。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後,蓋城村劃入附城躍進公社。1984年撤社改鎮後,仍隸屬於附城鎮。此後行政區劃及隸屬關係再無變化。

地理氣候

蓋城村為丘陵地,地形是北高南低,東西兩頭高,中間低。從村域地形看,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地肥沃,資源貧乏。村域內海拔高度在1000-1100米間。
蓋城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最高氣溫35.7°C,最低氣溫為-13.86°C年平均氣溫10.47°C,年均無霜期約為198.7天,年均降雨量567.95mm,年最大降雨量780.10mm,年最小降雨量59.3mm,耕地面積為1455畝,主要以種玉米、穀子、小米等小雜糧為主,農業生產收入占到農戶收入的40%以上。

文物景點

蓋城村歷史文物古蹟眾多,現存的就有玉皇大廟、三仙廟等。玉皇大廟位於村中央,坐北朝南,南北長大約39.1米,東西寬約25.2米,占地面積為98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明代建築,其他為清代風格。中軸線上現存正殿,兩側分布有廂房、廊房、耳殿。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七檁前出廊,單檐懸山頂,檐下斗拱五踩雙翹。兩側耳殿各三間,東西廊房各六建,廂房各三間。正殿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築,且規模較大,木雕精美,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玉皇廟後有三教堂,似農家四合小院,小巧玲瓏的建築。此外,坐落於村東北角的有三仙廟,該廟上下兩院,上院建有殿,下院建有戲台,戲台下方為正門出口,總體建築不到玉皇大廟的一半。上述文物古蹟均建築年代不詳。

現代發展

蓋城村積極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發展農村經濟。2003年,籌資了總長為3公里的村村通水泥公里,路面狀況良好,實現了與外界的便捷溝通。2007年建立了建築面積為50平方米的鄉村便民連鎖店,進一步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同年創建了占地130平方米的衛生所,駐有2名鄉村醫生。2008年,全村投資10多萬元,建立了面積為870平方米標準化的文化體育活動廣場,修建了標準化的籃球場,安裝了10多台農民健身器材,使百姓生活多姿多彩。全村有3名教師,小學生40餘名,2001年籌資20多萬元,興建了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630平方米,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成績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先後有35人考入中專,30人考入大專,畢業後成為各項社會事業有用人才。
蓋城村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94年5月中共蓋城村委黨支部誕生。抗日戰爭時期,本村為太后四第委四專區駐地,全村湧現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先後有8名熱血青年為新中國的革命解放事業血染沙場,為國捐軀。1946年秋,解放軍榮部榮校進駐蓋城村。1950年蓋城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在村東北的三仙廟外,為本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犧牲的焦新喜,焦景昌等烈士舉行了紀念活動,並為烈士立碑。
蓋城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政治上創造了以“民主議革命”為中心,以“民主議事中心”為陣地,以“民主理財”為重點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模式,充分體現了民主、公開、以人為本的理念,蓋城村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