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江街道

蓉江街道

蓉江街道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境南部,東以章江河為界,西與赤土、橫寨兩個鄉的山水相連;南與浮石鄉毗鄰;北與鏡壩鎮接壤。是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歷為南康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位交通便利,323國道穿境而過,距105國道、京九鐵路0.5公里,距贛州黃金機場僅半個小時車程。

街道市場繁榮,商賈雲集,經濟活躍,有享譽省內外的成衣市場和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商業街,是南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境總面積約3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2%,水域面積約占12%,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坡稀林地約占46%,農村莊園和道路約占20%,耕地面積占10%,可概括為“四山一水兩分田,三分城區和莊園”。

蓉江街道辦事處駐地蓉江西路22號,共轄8個社區居委會和11個行政村,共有村(居)民小組295個,住戶42246戶,總人口94446人,其中男性48611人,農業人口34018人;有農村勞動力資源17787人,百分之八十已轉入從事第二、三產業,有耕地面積14095畝,按實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0.4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蓉江街道
  • 外文名稱:Rongjiang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000
  • 地理位置:贛南
  • 面積:39平方公里
  • 人口:10萬(2013年)
  • 方言客家語-於信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南康站
  • 車牌代碼:贛B
  • 行政代碼:360782001
經濟發展,農村建設,

經濟發展

2006年,該街道緊緊圍繞“對接、融入”戰略和 “建設富裕蓉江、創業蓉江、生態蓉江、和諧蓉江”的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統籌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街道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人才、市場、信息、人流等方面的優勢,實行全民創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著力做大做強家具、服裝、礦產品、食品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商業、電子、餐飲、衛生、中介、現代物流等服務業,推動了內生型經濟與外生型經濟的融合發展,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大幅攀升。目前,全街道有個體私營企業4639戶,其中2006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27戶,私營企業56家,全街道企業實現總產值121368萬元。在一手抓經濟建設的同時,該街道還大力推進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和諧社會等各項事業,轄區擁有良好的科教、文化、衛生、體育資源, “兩基”教育普及率達100%,居民就業率達95%,最低生活保障網路覆蓋城鄉,基本實現了小有所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轄區民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幅上升。
企業企業
該街道依託區位優勢,在城鄉大力發展以家俱、服裝、食品、礦產品為主的工業產業,以商業、電子商務、餐飲、文化、中介、現代物流為主的服務業,以蔬菜、臍橙、花卉、生豬為主的城郊型農業。目前,以上述四個主導產業為主的工業產業已初具規模,加工企業逾千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城區第三產業繁榮發展,區域性商貿中心初步形成。城郊型農業漸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橋口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莊的面積達1000千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以華山村為中心的年出欄3萬頭的生豬飼養基地及以麻田村為中心的面積超2000畝的果業基地。蓉江街道辦事處建有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學校外,還有14個村(居)委會成立了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學校、農民夜校。其中蓉江街道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學校主要開展電子、機電、機械、計算機、修理、家具、服裝、餐飲、美容美髮、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各村的培訓學校則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與行銷等農業科學實用知識為主,重點進行農產品標準化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生產技術的培訓。
無公害蔬菜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

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全街道共完成鄉村水泥公路65公里,不僅村村通了水泥路,甚至大部分村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各村交通實現了大循環,80%的村開通了公車。新村點80%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衛生廁,興建羽毛球場、健身小廣場、休閒小花園等運動休閒場所14個,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並先後建立了嶺下村、蓮花村嶺孜上、麻田等9個精品示範點,初步形成了以各村公路為軸心的連點成線新農村建設點群落,一批“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嶄露新姿。蓉江街道抓住南康市招商引資力度大、民營企業發展快、對技術工人需求旺盛的大好形勢,始終把勞務輸出和轉崗作為農民知識化培訓的目標,通過介紹培訓合格人員轉崗來促進農民增收,今年來共新增1200多人轉崗在非農產業就業。該街道上半年引進的祥興針織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缺乏針織技術工人,辦事處便與其聯合舉辦了兩期針織技術培訓班,參訓人員達150人,合格者全部進入了該公司就業。葉坑村農民古小林,原在村里回收酒瓶掙點小錢,得知街道在該市電子工業技術學校舉辦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班,就報名參加電子套用專業班培訓了半年。在街道辦勞動保障事務所的推薦下,古小林到該市中心工業園區的華龍電子廠做裝配工,由於他技藝熟練,工效比一般工人好得多,月收入1000多元。
科技推廣科技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