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霞

蒼霞

蒼霞,位於台江區南部,東面與後洲街道交界,由閩江邊向北沿新橋仔河至三通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霞
  • 拼音:cāng xiá
  • 注音:ㄘㄤ ㄒㄧㄚˊ
  • 解釋:青雲
讀音,出處,蒼霞街道,

讀音

蒼霞

出處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一旦不辭訣,攝身凌蒼霞。”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師》詩:“道人深 北山 為家,宴坐白露眠蒼霞。”

蒼霞街道

北面與雙杭街道交界:由三通橋向西沿三捷河至三捷橋。西面與幫洲街道交界,從三捷橋向南沿三捷河至閩江。南面與倉山區以閩江為界。面積0.53平方公里,居民2.16萬人,下轄安元、後洋、中平、輪工、三捷、大公、一枝、支前、蒼霞、正義、篷埕、四墚12個居委會。轄內福州市地名志宋代以前為閩江水域,其後,因泥沙淤積,遂成沙洲。因面對侖前山鹽倉前,取名“倉下洲”。明代,“蒼霞晚照”為南台十景之一,轄區改名蒼霞洲,沿用至今。明清時代,這裡商業繁榮;三捷河、新橋仔河縱橫境內,沿江一帶有美打道、垣昌埕道、篷埕道、南福道、娘奶廟道等道頭,舟輯來往方便,茶樓、酒家、旅社、戲場應運而生,妓寮開始出現。民國時期,閩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電話公司設在中平路,福州平水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設在蒼霞洲;《南方日報》、《星閩日報》社址分別設在中平路和牛弓街。境內有建於明代天啟年間的白龍路東金寺,建於清末的武狀元黃培松故居。中平路、正義路、支前路為境內主要街道。
附:蒼霞洲、正義路地名由來
蒼霞洲位於台江區南部江濱地段。《福州百科全書》解釋:“泛指中平路以南至閩江北岸,西至支前路一帶,古為沖積洲,後淤成陸地。相傳由觀賞倉山晚霞倒映江中而得名,蒼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蒼霞洲從洲地農田,衍為民居和街市,主要是明清以來的事。據《台江區志》考釋:“其本名‘倉下洲’,是因面對鹽倉前(今倉前山)而言。”明代更“倉下”為“蒼霞”,一直沿用至今。
正義路據《福州市地名錄》記載:正義路又名文虎路、藍蔚石(二塊石)。一條不長的道路,竟有三個不同的名號,多少反映了路名的歷史滄桑。據考:從前三捷透至平理橋,有一條小河,名稱“藍蔚石”,來自“藍蔚有天皆綠灩,蒼霞無水不紅波”詩句。以福州方言諧音,俗稱“二塊石”。以後,小河阻塞,填成了街道,原河名作為街名使用。20世紀30年代,愛國華僑胡文虎慷慨捐資,在這裡創辦一所“文虎國小”。地方人士倡議,把藍蔚石改名為“文虎路”,為眾認可。1944.年間,日寇第二次侵入福州,蒼霞救火會會員們,義憤填膺,積極開展抗日鬥爭。為了紀念抗日烈士,蒼霞救火會倡議,又把文虎路改名為“正義路”,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