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散

蒺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主治婦人風瘙,皮膚中如蟲行,及生癮疹,搔之作瘡,面腫心煩。

基本介紹

  • 名稱:蒺藜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組成:白蒺藜、羚羊角屑、黃芩、細辛、人參、苦參、蛇床子、秦艽、防風、麻黃、當歸、甘草、莽草、枳殼
  • 主治:婦人風瘙,皮膚中如蟲行,及生癮疹,搔之作瘡,面腫心煩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白蒺藜(微炒,去刺)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黃芩、細辛、人參(去蘆頭)、苦參(銼)、蛇床子、秦艽(去苗)、防風(去蘆頭)、麻黃(去根節)、當歸(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莽草(微炙)三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婦人風瘙,皮膚中如蟲行,及生癮疹,搔之作瘡,面腫心煩。

附方

名稱:蒺藜散
組成:蒺藜根
用法:上燒灰。貼患處。動牙即牢
主治:打動牙齒
出處:《瑞竹堂經驗方》卷三
名稱:蒺藜散
組成:蒺藜子(熬令黃)
用法:上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
主治:氣腫痛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名稱:蒺藜散
組成:蒺藜子並苗葉(於七月七日采,陰乾,燒存性)
用法:上為細未。每服二錢,食後煎蕪荑酒調下,一日三次
主治:蟯蟲。又治諸蟲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名稱:蒺藜散
組成:蒺藜子(於七月、八月熟時收,曬乾,舂去刺)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一日三次,勿令中絕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
功用:斷谷長生。服之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服之二年,老者復少,鬢白復黑,齒落重生;服之三年,身可長生
名稱:蒺藜散
組成:白蒺藜(炒)、芍藥、茯苓、甘草、石決明(鹽水炒)、川芎(炒)、羌活、當歸、防風、蒼朮(米泔浸,炒)、蟬蛻、麻黃
用法:上為細末。白滾水送下
主治:頭風注於目,每早晨昏花者
出處:《異授眼科》
名稱:蒺藜散
組成:白蒺藜、谷精草、防風、羌活、生蛤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調下
主治:痘瘡入目腫痛
出處:《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