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

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

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位於遺址的東北部崗地上,大致呈東西向長方形,現存東、西、南面城牆,北面是湛河故道(北牆可能為河水沖毀),西牆(含城壕)殘長124米,南牆中東部向北轉折後又向東延伸,南牆全長246米,現存城址占地面積4.1萬餘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
  • 位置:河南省平頂山市蒲城店
  • 西牆殘長:124米
  • 占地面積:4.1萬餘平方米
發現,介紹,

發現

河南省平頂山市蒲城店遺址發現的兩座古城址之一。經過兩年的發掘研究,目前被考古專家分別確定為龍山文化晚期。
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

介紹

蒲城店龍山文化城址,現存城牆由主體牆和2面護坡組成,牆外緊接寬而深的城壕。城牆夯土多為水平夯層,多厚10—15厘米。發現的夯窩大部分呈不規則形,推測築牆的夯具以石頭為主。在該探溝城壕底部出土有不少石塊,疑係築完城牆後被棄入城壕的石塊夯具。城牆外護坡寬且深,是該城址在建築結構方面的一大特點。城壕寬約22.2、深4.3米,斜壁,底部整體平坦,分別有與城壕走向一致的5道溝槽。溝槽之間有微微突起的土埂,推測為阻擋和減緩城壕內水流的設施。城壕內的堆積共分9層,第8—9層為城壕使用時的堆積,第7層為剛廢棄時的堆積,以上3層年代均為龍山時期;第4—6層為二里頭時期堆積,第1—3層為周代堆積,最晚的第1層為戰國時期。發掘中發現有龍山灰坑等打破城牆並有城壕打破龍山文化層及灰坑的層位關係,結合城牆與城壕的包含物可知,該城址為龍山文化晚期。
該城內中北部探查出面積較大的夯土房址等遺存,南部發掘出龍山時期的房址、灰坑、陶窯、瓮棺葬以及圓形黃土台建築基址等。房址F39,地面式建築,為至少3間相連的多間房,東西向長方形,坐北朝南,有類似房基坑的結構,保存有牆體、柱洞、門道、火塘、散水與排水溝等設施。東西殘長4.8、按牆外側南北寬約3.92米。中部一間保存較好,室內淨面積約11平方米,房門開在南牆中部。牆內壁抹一層含細沙黃泥,牆外面敷有一層褐泥。發現灶址2處,中、西間各一,有擋火牆與專辟的燒灶區。房址南牆外鋪墊斜坡狀青灰土散水。北牆外以淺長條形溝為排水設施。屋內堆積為黃褐土,出土少量龍山文化陶片。屋門外散水以南還有寬約1.9米的光平硬面,應系該房址的室外活動面。陶窯Y5,窯室、箅孔、火道、火門、火膛保存較好,並有工作面、灰坑等相關遺蹟。窯室近圓形,直徑1.45—1.56米,窯箅上有10個圓形或橢圓形箅孔。火膛弧頂,內平面呈半圓形,底部有1—2厘米厚的灰燼層。窯室、箅孔、火道、火膛皆用細泥塗抹,燒烤成青灰色。窯壁外側又敷一層灰褐色泥用以加固。在窯室西南發現一柱洞,推測很可能是支撐窯室上建築之用。窯以北距火膛1.56米處有一灰坑,在打破它的漢代墓葬壁面上清晰地顯現出自火膛通向灰坑的斜坡上有一層厚約2厘米的踩踏硬面及其上的灰褐色灰燼層,此灰燼層與Y5窯室之上的廢棄堆積也均自窯室一直傾斜至坑內。從而表明此斜坡為工作面,該坑系盛放陶窯廢灰之所。灰坑殘存部分平面呈圓角長方形,口部距窯箅垂直高度約1米,近直壁,平底。Y5的廢棄堆積分為2層,均出土有少量龍山文化陶片。
蒲城店遺址龍山文化晚期城址的發現,為中原龍山文化增添了新的城址,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早期城址之一,位於豫中南部,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原地區最靠南的城址之一。城內房址、陶窯、窖穴、圓形建築基址、瓮棺葬的發現,向人們初步展示了這座古城內部的布局和豐富內涵。房址外活動場、陶窯工作面與燒灰坑等的發現,使更加全面地復原古人活動場景成為可能,為研究我國早期城址發展史及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資料。
據了解,位於蒲城店遺址的東北部崗地上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大致呈東西向長方形,現存東、西、南面城牆,北面是湛河故道,西牆(含城壕)殘長124米,南牆中東部向北轉折後又向東延伸,南牆全長246米。現存城牆由主體牆和兩面護坡組成,牆外緊接寬而深的城壕。城牆夯土多為水平夯層,推測築牆的夯具以石頭為主,壕底部出土有不少石塊,疑係築完城牆後被棄入城壕的石塊夯具,城址的時代為龍山文化晚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