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國

蒯國,商王朝時期的封地。據史籍《古今姓氏辯證》記載,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蒯國的立國,約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時期,實際上是由宰相伊尹攝政期間所封賜(計算約在公元前1584-1589年期間),歷經四個世紀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東征過程中被滅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蒯國
  • 外文名:kuai guo
  • 年代:約公元前1584?-公元前1097?
  • 故址: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簡介,疆域,文化,國,

簡介

古蒯國,商王朝時期的封地。據史籍《古今姓氏辯證》記載,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古蒯國的立國,約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時期,實際上是由宰相伊尹攝政期間所封賜(計算約在公元前1584-1587年期間)。《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公元前1584),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根據伊尹放太甲推算應該在公元前1584至1587年間,本筆推斷認為伊尹攝行政當國後封蒯國,從地理位置來說,很有可能是為保障當朝後方之憂,那么封蒯應在帝太甲既立三年末至伊尹攝政之初(前1583-前1584)。
古蒯國被滅,大概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東征過程中被滅掉。周文王二年(公元前1097),周攻滅邘(今河南沁陽北),三年攻滅密(今甘肅靈台),五年攻滅黎(即“耆”,今山西省長治縣境)等國,可能在這期間被滅。戡黎、伐邗實際上是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那么滅古蒯國理由尤其充分!
蒯國

疆域

據史籍《風俗通》記載,春秋時期,晉大夫姬得封在蒯地。”姬得,能征善戰,在晉文公姬重耳執政時期(公元前636~前628年)就出任晉國大夫,因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中有功,被晉文公封在古蒯國之地的澗水東岸的蒯邑。由此推斷,古蒯國位於洛陽西北。

文化

由於歷史資料記載較少,對古蒯國有待考查!
200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文物考古部門進行發掘發現的倗國墓地,筆者推斷很有可能是是古蒯國被滅之後封地。該墓地屬西周時期墓地,位於山西省南部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北倚絳山,南臨中條,跨涑水河。涑水河在鎮南穿過,其間為寬闊的緩坡塬地,塬上有數道大小沖溝。墓地坐落於橫北村北部,東西兩邊均為南北向的沖溝。南北兩座山圍城的中間小盆地儼然一個天然的國境。
文獻中沒有關於西周時期倗國的記載,倗國墓地對於倗國歷史地理範圍有重要研究價值。有學者認為“倗”古時通“蒯”。“倗”字在西周金文中卻曾經出現過。上個世紀90年代,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置回一件西周銅冒鼎,有銘為“晉侯令□(註:該字破損不能辨認)追於倗,休又(有)禽(擒)”。這個倗應該就是橫水墓地發現的倗,這件器物應該是出自晉侯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歷史考古室主任吉琨璋解釋說,橫水銅器中的“倗伯”,按照對西周金文通常的讀法和理解,“倗”應是地名、國名、姓氏。“伯”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周王室的爵位,二是在兄弟中的排行。在已有的金文中,“晉侯”符合前一種解釋,“井叔”則是後一種。從橫水墓地所出青銅器的金文和以往發現有“倗”字樣的金文來看,“倗伯”屬第一種較為合理。周代封國,實行五等爵祿制,即《禮記·王制》所謂“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這樣的話,倗就是西周時期位於橫水一帶的小

神秘的殷商遺民
從日前對橫水墓地的發掘情況來看,可以發現當時這片墓地的人們有著較為嚴格的埋葬習俗:大多數墓葬頭向西,俯身葬比較多見,大中型墓葬多數有殉人、殉狗、腰坑等現象。這種葬俗與不遠的曲村晉侯墓地,及其中小型墓葬的流行埋葬習俗也有區別。吉琨璋解釋說:“些習俗與周人集團的葬俗明顯有別,周人墓葬多數是南北向,而且是仰身葬,也就是身體平躺著。倗國與殷人葬俗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此看來,這片墓地的主人應與殷商遺民有一些關係。”
“伯”的貴族爵位
倗伯具有“伯”貴族爵位,這是非華夏系的戎狄系不可能享有的。與之對比,曾經幫助姬周推翻殷商的楚國祖先所得貴族爵位只是“子”,而倗國這么一個不見於歷史記載的小國國君卻具有比“子”高一級的“伯”的爵位。可見倗國國君與姬周關係當非常近。
倗字不僅在西周銘文中有,而且在甲骨文中也有,而且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倗”字很相似,可以認為倗字繼承自甲骨文,這似乎也為倗為殷商系增加了文字上的證據。甲骨文中倗做人或地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