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東

蒙東

蒙東是指東北經濟區中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盟。蒙東地區五個盟市轄5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66.4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6.2%。2008年末,東部盟市總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52.9%,內蒙古的蒙東與遼寧吉林黑龍江共同組成遼吉黑蒙——東北四省區,是國務院《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規劃範圍。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地區(簡稱蒙東地區)地處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南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河北省毗鄰,北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蒙東地區包括1969--1979年曾屬於行政區遼吉黑管轄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東四盟)和地理文化上屬於東北地區的錫林郭勒盟共五個盟市,轄5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66.4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6.2%。蒙東地區屬寒溫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乾旱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秋季霜凍早,冬季寒冷漫長。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發展狀況,發展優勢,發展機遇,

地理環境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地區(簡稱蒙東地區)地處東北的西部,東南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河北省毗鄰,北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自然地理環境相似,有較長的國境線,有通向內陸和俄蒙的口岸以及比較暢通的交通條件,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區
蒙東地區包括五個盟市,轄5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66.4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6.2%。2004年年末常住人口合計為1283.83萬人,占內蒙古總人口的53.8%,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03萬人,占全區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蒙東地區屬寒溫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乾旱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秋季氣溫驟降,霜凍早,冬季寒冷漫長。
蒙東在東北的位置蒙東在東北的位置

自然資源

蒙東地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和口岸資源等。東五盟市有耕地面積3889057千公頃,占自治區耕地總面積的58.4%;水資源總量432.7億立方米,占自治區85%;礦產資源方面,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中,伊敏、霍林河、元寶山三大露天煤礦處於蒙東地區。僅呼倫貝爾市煤炭探明儲量是東三省總和的1.8倍。通遼市天然矽砂儲量約為550億噸,成為我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產用砂基地。赤峰市是自治區主要黃金產地,累計探明儲量占全區原生金礦儲量的80%以上。 另外,東五盟市還有銀、鉑等貴重金屬礦產和鐵、鉻、錳、銅、鉛、鋅等金屬礦以及石油、螢石、水晶石、大理石、珍珠岩等非金屬礦。這些礦產資源為當地發展工業和建立東北能源原材料接續基地提供了保障。旅遊資源方面,蒙東地區不僅擁有世界上原生植被保存最好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而且還有原始森林、濕地、溫泉、湖泊、冰雪、邊疆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歷史遺蹟等旅遊資源。蒙東地區還擁有口岸優勢,現有十八個對外開放口岸,包括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其中以滿洲里口岸二連浩特口岸規模最大,且發展最快,是內蒙古自治區對俄、蒙貿易的主要口岸。

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
近年來,蒙東地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機遇,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煤、電等國家“瓶頸”產業及農畜產品加工業等優勢特色產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經濟總量
2004年,內蒙古蒙東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為1060. 76億元,占內蒙古生產總值的35. 5%,比上年增長20.8%;固定資產投資610.1億元,增長53.5%;地方財政收入61.53億元,增長37.6%;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2004年與2000年相比,蒙東地區分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2.6:30.3:37.1變為27.1: 35.2: 37.7,二、三產業分別提高4.9個和0.6個百分點,一產業降低5.5個百分點。與全區三次產業的比例對比來看,第一產業的比重比內蒙古高8.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比重比內蒙古低1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比內蒙古高5.5個百分點。雖然近幾年蒙東地區有一些企業如草原興發、科爾沁乳業、海拉爾啤酒等農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較好,在激烈的競爭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但蒙東地區潛在的資源優勢還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就業結構來看,2000-2004年,蒙東地區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由493.18萬人增加到549.09萬人,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變化由60.4:13.4: 26.2變為57.5:11.8:30.7,一、二產業從業人員分別降低2.9個和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加4.5個百分點。
2004年至2008年,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5個盟市 的 生 產 總 值 占 全 區 的 比 重 從3 5 .5 %下 降 到31 .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從25 .1%下降到23 .6%,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區平均水平的比例也有所下降,2004年東部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區平均水平的84 .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全區平均水平的97.5%,到2008年分別下降為80 .5%和95 .2%。目前,東部盟市人均G D P和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相當於全區平均水平的66 .7%和48%。2008年,內蒙古26個G D P過百億元的旗縣區中,東部盟市只有7個,30個財政收入過10億元的旗縣區中,東部盟市只有7家。
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2004年,蒙東地區公路運輸線路總長度為4.20萬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80萬公里,分別占內蒙古的55.3%和56.4%,分別比上年增長0.6%和1.1%;城鎮自來水供水管道長度2188.74公里,液化石油氣供氣量4.54億立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1354.49公里。擁有郵電局所914(處),比上年減少9處。
區域開發程度
蒙東地區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相鄰,與俄羅斯、蒙古兩國接壤,有漫長的邊境線,是東北遼吉黑與廣大的內蒙古地區聯繫的紐帶,是東北經濟區通往俄羅斯、蒙古及歐洲的通道,對於拓寬東北經濟區對外開放渠道將起到重要的作用。2004年蒙東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0. 24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60%。其中出口2. 62億美元,比2000年下降9%。2004年,蒙東地區外商直接投資達到7000萬美元,比2000年增長1. 19倍;外貿依存度由2000年的19. 8%下降至2004年的15. 8%a在目前全區對外開放的16個口岸中,絕大部分集中在蒙東地區,年過貨能力超過830萬噸。
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增長
2004年,蒙東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68. 48億元,比2000年增長63. 8%,年平均增長13.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分別達到310.31億元和41.35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倍和1.13倍。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5元,比2000年增加214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511元,比2000年增加57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a同時,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實現同步增長。2004年,蒙東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5084元,農牧民人均生活費支出達到1679元,年平均分別比增長13%和5. 5%0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和農村牧區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4和39,其中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比2000年降低1. 3個百分點,農村牧區居民恩格爾係數比2000年降低2. 6個百分點。在吃、穿等基本生活資料消費得到充分滿足的同時,休閒娛樂、醫療保健、教育文化等高層次的消費占全區居民消費的比重也在穩步提高。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蒙東地區城鎮居民和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18. 04平方米和18. 53平方米,分別比2000年增加3平方米和3. 2平方米。
地區經濟發展實力明顯增強
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增加。2004年蒙東地區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540. 29億元,比2000年增長3. 05倍,年平均增長41. 9%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70. 24億元,更新改造投資103. 06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30. 39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3. 5 9倍、5. 5倍和60. 8%0地方財政收入進一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1. 55億元,比2000年增長25. 2%,年均增長5. 8%;地方財政支出208. 14億元,比2000年增長1. 5 3倍,年均增長26. 1%。
從工業內部結構來看,蒙東地區工業資源型產業所占比重大大高於全區平均水平。該地區採礦業、電力、製造業比例由2000年的28. 8: 19. 6: 51. 6變為26.2: 19.5: 54.3, 2003年蒙東地區採礦業、電力的比例分別高於全區9. 8個和3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來看,2003年蒙東地區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有色冶金、電力、農畜產品加工業分別達到17. 12億元、9. 75億元、16. 56億元、27. 19億元和48. 78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3%, 12%, 7%, 19.5%和34. 9%。
蒙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 5%。人均GDP為8983.6元。
社會事業發展
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文化大區建設全面啟動,科教、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蒙東地區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分別達51個、55個和20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2004年,蒙東地區地方財政支出中用於教育經費支出達到30.23億元,比上年增長35.2%。2004年,蒙東地區地方性財政教育經費相當於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8%。擁有普通高等學校8所,普通中學1041所。全面落實“科教興區”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企業的科技創新。2004年,蒙東地區地方財政科技科技經費支出總額6453萬元,比上年增長25.8%。衛生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到2004年末,蒙東地區衛生機構數達到225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數達30333個;蒙東地區醫院、衛生院的病床數達到3.33萬張,蒙東地區有執業醫師2.04萬人,占全區職業醫師總數的49.5%。

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
東部盟市與毗鄰的遼吉黑共同組成東北四省區,資源豐富,與遼吉黑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規劃範圍,共同形成《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繫會議制度》,有利於加快東部盟市發展。赤峰和通遼還是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組成部分。東部盟市接壤俄、蒙,是東北經濟區向北開放優勢最為明顯的區域,有滿洲里二連浩特、策克等18個對外開放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處於我國通往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和歐洲的最直接、最經濟、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上,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在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二連浩特口岸北與蒙古國扎門烏德隔界相望,是我國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也是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全國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隨著我國加強俄蒙合作政策的實施,對外貿易發展潛力巨大。
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繫會議制度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繫會議制度
礦產資源優勢
東部盟市礦產資源富集,特別是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分布著霍林河、陳旗等2個儲量超百億噸的大型煤田,十億噸至百億噸的煤田6個,煤層淺、開發成本低。而且大量的褐煤不宜長距離運輸,適宜就地轉化為電和煤化工產品,同時東部盟市水資源充沛,地域遼闊,未利用荒地、半荒漠化土地較多,具有建設大型坑口電站和煤電化一體化基地的得天獨厚優勢。
近年來,經過初步地質勘察,在大興安嶺中南段已顯示了較好的找礦前景。根據現有地質成果分析,該區域可劃分四個各具特色、北東向延伸、相互平行的成礦亞帶,是尋找銅、鉛、鋅等多金屬和可地浸砂岩型鈾礦的極好地段。加強地質勘察有望上升為國家層面構建國家級的有色金屬基地。另外,東部盟市還有金、銀、鉑等貴金屬礦產,鐵、鉻、錳等金屬礦,以及石油、螢石、水晶石、瑪瑙等非金屬礦產。呼倫貝爾市的寶山瑪瑙礦儲量達2775噸,居全國第一;通遼市天然矽砂儲量約為550億噸,為我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產用砂基地;赤峰市是全國著名的黃金產地。
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的優勢
蒙東地區是我國少有的純天然、無污染綠色農牧林產品產地,是一個有待開發的綠色寶庫,是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理想之地。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上原生植被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西遼河平原嫩江平原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大興安嶺有10多萬平方公里林地,是全國最大的林區,林產品資源十分豐富。2004年,蒙東地區糧食產量達到1001.4萬噸,占全區的61%,肉類總產量達到126萬噸,占全區的62.4%,奶產量157.1萬噸,占全區的31.3%。近年來,依託豐富的農牧林資源,湧現出了草原興發塞飛亞科爾沁牛業、蒙牛、伊利、雀巢等龍頭企業及知名產品,為滿足東北三省對綠色農畜產品的需求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俄羅斯、蒙古食品需求很大,東部盟市可以加快發展對俄、蒙的食品工業。
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
蒙東地區是旅遊源富集地區,不論是草原、林海、河流、湖泊、溫泉等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為主的人文旅遊資源都十分豐富。歷史悠久的興隆窪、紅山、富河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和遼文化,濃郁的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民俗,俄羅斯、蒙古異域風情以及世界上原生植被保存最好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阿爾山溫泉群及火山地質遺蹟、科爾沁沙地大青溝莫爾道嘎原始林區、烏蘭浩特成吉思汗廟滿洲里口岸景區馳名海內外。

發展機遇

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
國家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陸續出台,促進了東北三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4年,東北三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3%,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增加值4869.6億元,增長19.7%,實現利潤總額增長35.5%。引進外資增幅達到8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左右,國際、國內資本向東北轉移的趨勢明顯。東部盟市屬於擁有1.2億人口的大東北經濟區,東北經濟的振興,對東部盟市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
東部盟市是我區少數民族聚居區。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將為東部盟市加快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