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峪紀念地

葫蘆峪紀念地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崔氏先祖由崔家莊最早遷此。據崔廷茂“崔昆之碑”記載,乃嘉慶十二年(1807)方正式建村。因視其地形似葫蘆狀,又地處山峪之中,故沿稱葫蘆峪。村內建有九如山瀑布群風景區。

葫蘆峪革命遺址,在葫蘆峪村中,有北屋三間,呈磚瓦草木結構古式建築,原為崔家祠堂。

1943年-----1944年為原歷城縣長武中奇、吳建章辦公地點及住所。

1982年定為縣級重點革命遺址保護單位。

1989年,由歷城區文化局拔款修復,決定由葫蘆峪村一村民居住並代為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葫蘆峪紀念地
  • 年代:清乾隆年間(1736—1795)
  • 屬性:革命遺址
  • 管轄機構:葫蘆峪村一村民居住並代為管理
濟南市歷城區葫蘆峪革命遺址介紹,現狀介紹,武中奇在此的歷史故事,武中奇的傳奇事跡,

濟南市歷城區葫蘆峪革命遺址介紹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崔氏先祖由崔家莊最早遷此。據崔廷茂“崔昆之碑”記載,乃嘉慶十二年(1807)方正式建村。因視其地形似葫蘆狀,又地處山峪之中,故沿稱葫蘆峪。
葫蘆峪革命遺址,在葫蘆峪村中,有北屋三間,呈磚瓦草木結構古式建築,原為崔家祠堂。
西營鎮位於濟南南部山區與萊蕪、泰安兩市相鄰,在抗日戰爭年代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意義。
1941年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二團進駐這片山區成立泰歷大隊。吳建章任歷城縣縣長。
1943年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決定重建濟南市工作委員會,並建立濟南市抗日民主政府辦事處,武中奇為主任,由於局勢不穩定,為有利於隱蔽及工作的開展,將當時的辦公地點安排在了葫蘆峪革命遺址處。
1944年中共歷城縣委、歷城縣民主政府成立,武中奇任縣長。
葫蘆峪紀念地
1948年秋歷城縣解放。
在1943年-----1944年吳建章、武中奇曾在葫蘆峪革命遺址處居住辦公。並展開地面工作。負責萊蕪、泰安、濟南的通訊工作,為解放及歷城縣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2年定為縣級重點革命遺址保護單位。
1989年,由歷城區文化局拔款修復,決定由葫蘆峪村一村民居住並代為管理。
2014年夏在濟南市文物局及西營鎮領導的指導下,山東智邦文物保護工程公司自行投資人民幣20餘萬元,對正屋、兩側偏房做出修復。

現狀介紹

葫蘆峪紀念地 位於西營鎮東南部。1943~1944年,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濟南市辦事處主任武中奇、章丘縣縣長吳建章等曾在該村工作。
葫蘆峪革命遺址位於村中,周圍全為民房,現有北屋三間,呈磚瓦草木結構古式建築,由於年久失修,部分屋面塌陷,出現漏雨嚴重現象。
1、堂屋:
堂屋面闊三間,進深3.8m,通面闊8.4m,房屋(至梁底)高度大約3.3m。堂屋為硬山頂房屋,較兩側的偏房高一些,凸顯其主次。堂屋由兩扇窗戶及兩扇木門組成,屋面為木結構紅瓦樣式,下鹼為石砌牆體,上身為土坯結構,四角有墀頭。
現門為草綠色木門,原門為灰黑色木門,保存基本完好。門上方有原保留錢幣形窗花,門枕石部分破損,門兩側有兩個保存完好的腰枕石。窗戶為木質窗扇,窗上檐有木質窗花,保留完好。
葫蘆峪紀念地
2、後建東屋:
東屋面闊一間,長3m,進深3.8m,房屋(至梁底)高度大約2.6m。東屋為草木結構,整體房屋有所傾斜,下鹼為石砌牆體,由一扇窗戶(已封堵)及兩扇木門組成,窗戶原過梁遺存,屋頂為茅草屋頂,出現漏雨現象。
3、後建西屋:
西屋面闊1間長4.1米,進深1間長3.8米。房屋高度最高處3.4m,屋頂為斜屋頂,出現部分坍塌現象。由一扇門及一扇窗組成,整體為磚瓦結構,牆皮為水泥,有開裂脫落現象。
4、墀頭:
南北兩側共四個墀頭,墀頭高度均在1650px左右,由磚及石塊壘砌而成,據說當時雕刻為麒麟獸等,戧檐磚上為山河圖,經文化大革命破壞後現在已模糊不清。
5、石匾額:
石匾額外圍尺寸為2875px*1050px,在堂屋門口正上方,上刻有“道冠古今”四字,同樣在文化大革命時遭受破壞,模糊不清。

武中奇在此的歷史故事

1943年6月,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的關鍵時刻。領土狹小、資源貧乏、人口相對不足的日本,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兵源不足,大有捉襟見肘之感。不得不拚命從本土、朝鮮、台灣挖掘兵員。國內歲數太大或太小的人,不適合當兵的人,也徵募調到中國戰場,充當炮灰。越是這樣,日寇顯得越加瘋狂。末日之象日漸明顯。日寇變本加厲的反覆掃蕩我解放區,壓縮解放區的地盤。同時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加強特務統治,破壞我地下黨組織,加緊迫害反日抗日的革命民眾。
面臨這種新形勢,中共山東分局決定恢復重建中共濟南工委與山東省政府駐濟南辦事處。任命武中奇為中共濟南工委委員、山東省政府駐濟南辦事處主任。(當時八路軍的山東省政府設在臨沂)潛入偽省政府所在地濟南城內,領導濟南地下黨組織民眾開展抗日鬥爭。此前一年,日寇為緝拿武中奇,懸賞10萬大洋。正是這位人頭值10萬大洋的“通緝要犯”,現在大搖大擺的出現在濟南城內。這時何等的膽量,何等的英雄氣概啊!
1944年9月,身為山東省政府駐濟南辦事處主任的武中奇,又被任命兼任歷城縣抗日民主政權的第一任縣長。武中奇上任後,組織武工隊深入龍潭虎穴,殲滅敵特及反動分子。使敵人日夜不得安寧,整天提心弔膽。他先後組織了十幾個武工隊,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武工隊身著便衣,要帶短槍,出沒在敵占區,採用武裝鬥爭與政治鬥爭相結合的方式。對敵特、反動分子堅決鎮壓,公布罪狀,以殺一儆百,擴大政治影響。迫使基層政權多數成為“白皮紅心”的兩面政權。表面上為日本服務,實際上在為八路軍工作。武中奇的武工隊,化裝成商人,或紳士,神出鬼沒,殺特務、除漢奸、蒐集情報、瓦解敵人政權,爭取敵特人員為我服務。由於行蹤不定,隨時可能出現敵人心臟,使敵人防不勝防。整天提心弔膽,惶恐不安。
經過八年抗戰,日本侵略者終於以戰敗告終,宣布無條件投降。付出重大代價的中國解放區軍民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時,武中奇、馮玉華夫婦,接到馬上去省政府的通知。當時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將山東省政府設在臨沂。濟南是國民黨統治下的山東省政府所在地。武中奇到臨沂後才知道,戰後聯合國成立了救濟署。主要是美國把大批市場上積壓過剩的一些物資,如汽車、汽油、奶粉、毛毯、皮鞋、毛線、咖啡之類。用來援助一些貧困國家。其中就有中國。開始這些物資只運到國民黨統治區。經過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做工作,才同意運給解放區一部分。這些物資對美國是積壓過剩物資,但對解放區來說,卻是很需要的。為了接受這些救援署運來的東西,特成立了以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為名譽主任,山東省委書記、八路軍山東縱隊政委黎玉任主任,省議員、原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司令員馬保三為副主任的聯合國救援署山東分會。陳毅親自點將,由馬保三出面讓武中奇擔任山東分會的主任秘書,具體負責這項工作。
武中奇奉命立即趕到救援物資卸貨港日照石臼所港。武中奇到現場一看,由於組織不力,又缺乏經驗,管理一片混亂。對於與外國人打交道,武中奇也是完全外行。總之,他對這項新工作感到非常生疏。三天后,外國船就要到港,停靠在石臼所碼頭。石臼所的兩個碼頭都是淺水碼頭。大船只能停在海里,離岸還有200多米。如何接待外國人,如何保證救濟物資安全順利接收,武中奇都感到心中無數。正在這時,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司令員、救濟署山東分會名譽主任陳毅來到石臼所。陳毅軍長見多識廣,經驗豐富。
來石臼所是給武中奇鼓勁打氣的。他說,外國船上的情況很複雜,其中也不乏特務壞蛋,來刺探情報的。要順利接收救濟物資,首先要做好外賓的接待工作,既要熱情周到,又要不卑不亢。陳毅講得很細很具體。怎么排座位,怎么喝酒,怎么對話,交代的細緻入微。比方外國人大多很能喝酒,怎么應對。對女賓、夫人,不能太拘泥,要誇獎她長得怎么漂亮。外國人對誇獎自己的夫人漂亮是很高興的。當時,陳毅就組織服務人員演練怎樣端盤子,怎樣提壺倒水,武中奇很受啟發。他抓緊時間組織有關人員刻苦演練,力求純熟到位。喝酒自然是被李白稱頌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的蘭陵酒了。
為了適應外國人的習慣,武中奇在蘭陵酒里加些中藥紫草和冰糖,使酒的色香味俱佳。外國人到港,武中奇酒宴招待。他說按照陳毅將軍的辦法,誰違規罰酒三杯。武中奇把酒倒進酒杯,用火一點,酒立刻著了,發出藍色的火焰,說明是好酒,帶火喝下。外國人沒見過這場面,不敢喝,讓武主任先喝。武中奇端起燃燒著藍色火焰的酒杯一口喝下,把嘴緊閉,火立即熄滅。外國人不知道這個訣竅,有的把嘴燒了,有的不敢喝,就罰酒三杯。武中奇變著花兒讓外國人喝得很滿意,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酒後吐真言,把船上誰是特務也說了。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情報。沒想到,最頭痛接待問題,通過喝酒順利解決了。

武中奇的傳奇事跡

一、步槍打飛機
抗戰時期,最讓武老自豪的還是指揮戰士用步槍打下日本人的轟炸機一事,這在當時極其轟動。那是1938年10月初的一天,日本侵略軍“掃蕩”山東淄川地區太和莊一帶。武中奇奉命帶領一個排到太和莊,當他們走到一個小山坡上時,發現有一架日本的重型轟炸機飛來。這個排使用的是蘇制水連珠步槍,射程遠、威力大,而敵機又飛得很低,容易擊落。於是他迅速命令全排戰士仰臥,向敵機射擊。只見敵機尾部冒起了煙,搖搖晃晃地栽了下來。敵機上除一人跳傘活命外,其餘4人全部摔死。活著的飛行員後來被送到延安,經過教育後參加了反戰同盟。這在山東抗日根據地是一大新聞和奇蹟。
二、擊斃日本軍官
1941年5月下旬,武工隊與“掃蕩”的日軍獨立第六混成旅遭遇,戰士們勇敢迎敵,擊斃日軍少將土屋兵駐旅團長。這是抗日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指揮官,也是山東抗日軍民擊斃的4名日軍將級軍官之一。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特通令嘉獎。《解放日報》於7月10日、《大眾日報》於7月19日分別登載了這一喜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