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鴻禕

字恂士,仁和人。1900年、1901年庚子辛丑併科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鴻禕
  • 別名:字恂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仁和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16年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相關事件,

個人履歷

清末外交官錢恂之婿。曾任學部候補主事,後赴日本留學。1901年至1904年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科。

人物生平

1902年冬,董鴻禕?在東京同王維忱、葉瀾、張繼、蔣百里、蘇曼殊、馮自由等二十餘名赴日留學生一起,發起組織“中國青年會”。該會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在當時是中國留日學生中第一個具有明顯革命傾向的組織。
1903年4月,留日學生為抵禦沙俄欲置中國東北為其殖民地,組織成立了“學生軍”(即“拒俄義勇隊”),準備奔赴疆場。但因學生軍中有人告密,清廷駐日公使便勾結日本當局逼迫學生解散了“學生軍”。是年初夏,在“學生軍”被逼解散之後,董鴻禕?同王維忱、秦毓鎏、葉瀾、張肇桐等居住在東京的一部分較激進留學生,不顧清廷的高壓政策,新建立了一個革命團體,名“軍國民教育會”。其宗旨是:“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事成為獨立之國民,不成則為獨立之雄鬼。這是一個在清廷橫加鎮壓、“學生軍”內部出現叛徒的情況下成立的組織,因此它是一個秘密性的、組織嚴密的排滿革命團體。軍國民教育會把鬥爭矛頭直接指向清廷封建統治者,並且規定以“鼓吹、起義、暗殺”三者作為鬥爭的主要手段。軍國民教育會開會無定期,會場無定所,吸收會員極其嚴密。當時吸收入軍國民教育會的會員,除提議該會宗旨的董鴻禕?等十五人外,尚有龔寶銓、陶成章、魏蘭、陳天華、黃興、劉揆一、張繼、蘇曼殊等人。軍國民教育會的成立,標誌著留學生運動正式進入反清革命的新階段。

相關事件

軍國民教育會規定要派遣會員到各地策動起義(稱為“運動員”,亦稱“實行員”),董鴻禕、王維忱等被派往南洋一帶活動。
同岳父錢恂一同編纂日本政治書籍,在南洋任中文教師後隨錢恂出使歐洲,並未進一步參與此後革命運動。1912年9月升任教育部次長,在任期間錢恂錢稻孫魯迅均在教育部為部員。1916年因病早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