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瑤

董廷瑤

董廷瑤(1903—2000),字德斌,號幼幼廬主。出生於浙江鄞縣中醫世家。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繼祖業,獨立應診,以其家學淵源,醫術精湛,名聞江浙。抗戰避難遷滬,懸壺上海,專擅幼科,名噪遐邇,享譽海內外。1959年晉升為滬上首批主任醫師之一。歷任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上海市中醫門診部顧問等職。從事中醫工作70餘年,以其學識淵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兒無數,被尊為當代中醫兒科泰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董廷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鄞縣
  • 出生日期:1903年
  • 職業:醫生
  • 逝世日期:2000年
  • 主要成就:理氣活血通絡法治癒復發性腸套疊
  • 代表作品:《幼科芻言》及《幼科擷要》
人物簡介,家庭背景,生平經歷,醫療特長,用藥特點,社會職務,治學思想,學術內容,四診重望面診分部,立法遣藥顧護脾胃,主要領域,科研成果,醫學貢獻,獲得榮譽,個人生活,出版著作,

人物簡介

董廷瑤(1903~2000),字德斌,號幼幼廬主出生於浙江鄞縣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得父祖親授,勤誦經史子集,唐宋範文,進而能文作賦。15歲起嚴父親自督教醫經典籍及漢唐方書,精讀《素問》、《靈樞》、仲景學說,繼而各家學說。又遍訪名師,博採眾長。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繼祖業,獨立應診,以其家學淵源,醫術精湛,名聞江浙。抗戰避難遷滬,懸壺上海,專擅幼科,名噪遐邇,享譽海內外。

家庭背景

出生於中醫世家。

生平經歷

1903年6月生於祖居浙江鄞縣南鄉,世業中醫兒科。
16歲開始習醫,經過成千上萬人次的診療實踐,在診治小兒熱病,痧、疳、驚、癇以及腹瀉、哮喘等常見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獨到的治療效果。
1959年,董老成為上海市首批中醫主任醫師,同年5月,中央召開全國傳染病工作會議,他作為上海地區代表出席並在會上交流搶救麻疹逆症的成果,頗得與會同道的重視。

醫療特長

診治小兒熱病,痧、疳、驚、癇以及腹瀉、哮喘等常見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獨到的治療效果,尤其對各種疑難雜症,精於辨證論治,選用驗方、內服外治相配合,皆有顯效。

用藥特點

提出“小兒用藥六字訣”,“輕”居首位,提出幼兒芽嫩弱質,髒氣清靈,隨拔隨轉,藥石治病,用量宜輕,中病即止,毋犯胃氣,貴在清靈平和,故其處方輕靈,又每獲奇效。

社會職務

1959年晉升為滬上首批主任醫師之一。歷任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上海市中醫門診部顧問、中華全國醫學會上海分會中醫兒科學會顧問、歷上海市屆中醫研究班主任,以及靜安區第三至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市委委員等職。現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名譽館長、上海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中醫兒科學會顧問、上海市中醫門診部顧問、農工民主黨市委顧問委員。

治學思想

董廷瑤從事中醫臨床70餘年,學驗豐俱。其主要學術論點可概括為九要: 明理、識病、辨證、求因、立法、選方、配伍、適量、知度。九點環環相扣,在臨床初實踐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董氏強調明理,認為醫者務必掌握生理病理、脈舌之理、方藥之理等整套醫理,明理方能識病,認識疾病的發生髮展和中醫的診治規律,為診治疑難病症提供思路。辨證求因是中醫治病的關鍵,通過四診,從外到內,見證推理,以常衡度,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立法選方配伍,絲絲入扣,對症下藥,每獲良效。又書“小兒用藥六字訣”,“輕”居首位,提出幼兒芽嫩弱質,髒氣清靈,隨拔隨轉,藥石治病,用量宜輕,中病即止,毋犯胃氣,貴在清靈平和,故其處方輕靈,又每獲奇效。最後指出疾病之發生髮展有常有變,小兒陰陽兩稚,病則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傳變多端,病變則法也當隨之變。嘗云:用古法治今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謂“檢譜對奕奕必敗,拘方治病病必殆”。諄諄教誨後輩,必須熟讀經書,揣摩醫理,臨證細審詳察,掌握九訣,明理識病,辨證求因,見微知著,方不致誤人兒矣;反之,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

學術內容

四診重望面診分部

董氏謂小兒有病,不能自訴,故稱啞科。病雖發於內,必顯形於外,可從外而察知其內之著也,故以望診為重。一望形神動態以獲整體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視涕痰二便,以辨陰陽寒熱虛實,而於分部面診、山根色診、舌質苔色尤有精邃造詣。
擅治熱病開門逐盜董氏擅治小兒熱病,既從傷寒六經分辨,又自溫病三焦論治,融會貫通,識病有定法,療疾有主方。指出外感高熱,邪自外入,初起邪在淺表,強調祛邪安正,擇途逐盜,宗經旨“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給病邪以出路。救治麻疹、乙腦、肺炎、高熱驚厥等熱病急症,以發汗、攻下、利尿、涌吐,甚而發疹布痧,痘疹引漿等法給邪毒以出路。尤以麻疹逆證兩顴青白,辨為氣血郁滯,創用解毒活血法,血活疹透,迅速化險為夷,救兒無數,使死亡率降低至零,為中醫搶救麻診作出重大貢獻。創製熊麝散救治小兒腺病毒肺炎,獲得成功,發揚了中醫救治熱病重症的特色。

立法遣藥顧護脾胃

董氏臨診十分重視小兒脾胃,常謂小兒幼芽嫩質,稚陰稚陽,百病以胃氣為本,先天強者不可恃,先天弱者毋庸過憂,適當調攝脾胃,使後天化源充分,亦能轉弱為強,證治之間尚須刻刻顧護胃氣,一見不足,及時救護,選方用藥時存養胃護津之意,習用山藥、扁豆、石斛、花粉等氣味甘淡之品,深合脾胃之性,參入陳皮、佛手,潤燥互濟,和中悅胃,每能扶虛培本,祛病強身。
善於化裁活用經方 在兒科領域中擅用仲景方,是董氏一大特點。急性熱病投白虎、承氣,立挽危重;暴瀉、重症肺炎導致陽虛欲脫,急以四逆、參附搶救,每能應手而起;急性腎炎習用越婢、防己黃芪湯;泄瀉善用葛根芩連、白頭翁湯、五苓散之類,難以一一悉舉。然於桂枝湯之變化運用,獨具見解,不限於太陽表虛之證,而於內傷雜病亦常用桂枝湯類方。常見小兒厭食,嬌瘦多汗,易感外邪,舌苔薄潤而腹軟無積,以桂枝湯加味作為基本調燮方,認為“脾胃主一身之營衛,營衛主一身之氣血”,桂枝湯能調和營衛氣血,促進脾胃運納之力,使氣血和,脾胃蘇,而能思食,稱之為“倒治法”,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此又為中醫治小兒厭食症的獨特思路。
精治雜病兼用外治:董氏家傳治疳經驗三方,辨證分型治療,配合針刺四縫穴使之液出,以調整三焦氣機,取得良效,是為一重要的輔助療法,並能作疳證與一般厭食症的鑑別診斷手段。對泄久引起的小兒腸麻痹,創用溫臍散外敷神闕穴,使氣機通調,化險為夷。小兒口腔病,如板牙、馬牙、木舌、重舌等,以針挑刺出血,再搽上冰硼散治之,甚至不必服藥獲愈。更有嬰兒吐乳症,又稱“火丁吐乳”,不能服藥,另闢蹊徑,創用董氏獨特手法治療,3次即愈,療效達95%以上,此項課題已獲得1994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

主要領域

兒科。

科研成果

他創造的理氣活血通絡法治癒的小兒復發性腸套疊,可免小孩受手術之苦。有關這種治療的論文於1979年在《新醫藥學》雜誌上發表後,又轉載在日本神戶中醫學研究會出版的《中醫臨床講座》上,被日本醫家充分重視和引用。他對小兒厭食症辨證分型研製出系列驗方內服,結合針刺穴位外治等,療效顯著,頗具特色,在同道中享有盛譽。對嬰兒吐乳症,他運用其獨特手法治療,有效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左右,遠期療效鞏固,並經動物實驗證實手法的機理,獲技研成果獎。
著有《幼科芻言》及《幼科擷要》專著兩本,前者獲上海中醫藥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獎,後者獲1993年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學貢獻

經驗驗方
一、董氏定驚丸
二、熊麝散
三、董氏疳積驗方
四、金箔鎮心丸
五、金箔鎮心丹

獲得榮譽

從事中醫工作70餘年,以其學識淵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兒無數,被尊為當代中醫兒科泰斗。1990年被聘為全國首批500位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之一。1991年榮獲國務院頒發表彰特殊津貼及榮譽證書。1995年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6年市衛生局拍攝錄像片《兒科泰斗》 ,以志業績。

個人生活

古稀之年時董老雖不再上班,但繼續在家義務施診。他的案頭上放著他親手書寫的“貪財要造孽、無技便是窮”的字幅,作為他行醫的座右銘。

出版著作

《幼科芻言》及《幼科擷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