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山皇龍宮

董奉山皇龍宮

董奉山是長泰縣的名山。自古以來,它以迷人的景觀與神奇的傳說,吸引著無數遊客。宋朝長泰縣令韓常卿曾有詩句描繪:煙霞空鎖樵人徑,松檜重陰古寺樓。怪木化龍雲雨夜,碧波涵月鏡潭秋。據史籍記載,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曾在此煉丹,故“名以山長存”。董奉山南麓,鋪展著綠野千疇。長泰縣岩溪甘寨村的皇龍宮,是這綠野中獨領風騷的一座古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董奉山皇龍宮
  • 外文名稱:Dongfeng Mountain's Huanglong Temple
  •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岩溪鎮湖珠村
  • 著名景點:董奉山皇龍宮
皇龍宮原名鳳龍宮,因此,古代廳堂石柱上,刻有以“鳳”、“龍”兩字為首的鑲字聯,聯曰:“鳳發棠林曉日瞳矓似帝闕,龍蟠丹灶祥雲隱現護皇壇”。聯中的“棠林”指甘寨村古地名“甘棠”,“丹灶”指董奉在此煉丹的典故。而“帝闕”、“皇壇”,應與皇龍宮供奉的“玉皇上帝”等神明有關。因有“帝闕”、“皇壇”之詞,人們又稱鳳龍宮為皇龍宮。
皇龍宮是模仿宮廷式建的,從外觀看,整座建築裝飾華麗,屋頂有十四道燕尾脊,並用彩瓷片飾有龍、鳳、麒麟、花草和牌樓,金碧輝煌,在周圍環境一派綠色的襯托下,尤顯得耀眼。皇龍宮的建築格式較獨特。宮分為前廳後殿兩進,後殿的牆基比前廳左右的牆基各移出一米,這樣,前廳的門前與牆的外側左右,構成一道“凹”字形的走廊。前廳門面採用“吞門式”構築,共有三個門,大門1.8米寬,位置恰在前廳中梁下方,這樣,大門將前廳面積一分為二,各深3.6米,寬5米。大門框刻寫著對聯,聯為“壽山為屏水為帶新敕皇宮千古在,福地以靈人以傑大賜棠門百世亨”。大門邊設兩個門,門面相對。這種建築格式,門面顯得非常開闊。
皇龍宮的建築面積396平方米,連同周圍用地,總占地面積達2700平方米,場地開闊。門口有個埕,還有水池蓄泉水。埕的正中處裝著一塊約一米長的條石,中鑿凹溝。這塊類似石槽的裝飾表示什麼呢?有兩種說法,有待考辨。一說這是“天眼”,因宮中奉有上帝、大帝、天師等,此處表示“開天眼”。另一說這是石藥槽(即過去研磨中草藥的一種工具),因宮中奉有董奉藥師,所以宮外置藥槽。這表明了古人在缺醫少藥的處境下,奉“藥”為神,確為一種樸素、虔誠的信仰。
董奉山皇龍宮
從皇龍宮的內部裝飾來看,工藝精緻,石雕技藝堪稱一絕。宮中有盤龍石柱、環花石柱、方形石柱、八角形石柱,各具特色。後殿有一對盤龍石柱,採用鏤空式雕琢,柱徑0.7米,較為罕見,尤其是盤柱的騰龍,體態靈活,飄飄欲飛。在石柱的下方,刻有波浪花紋,浪間還有小鯉魚和小龍浮游的形像,既展示了龍躍水面的雄姿,也寓有“鯉魚跳龍門”之意,可謂匠心獨運。在天井邊有一對方形石柱,柱面刻著“八仙過海”的圖像和花草圖案,雕工細膩,猶如八幅條屏畫。此外,宮門邊還有浮雕石獅,牆上鑲著透雕石窗,石門梁刻有兩龍戲珠,牆基石還刻有圖案,均顯示了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藝,令人讚賞不已。
皇龍宮所在地在古代屬石銘里,文化底蘊豐厚。三國時期,“董仙曾向此中游”。唐開元八年(720年),在董奉山南麓建有良岩院,規模宏偉。隨後,董奉山附近又建有10多座寺廟,道釋二教鼎盛一時。隨著社會的變遷,董奉山附近的廟宇相繼傾圯。至明朝,甘棠社的村民興建了皇龍宮,把各廟宇遺存的神像都集中在皇龍宮供奉。因此,皇龍宮供有18尊神明,這些神明是:玉皇上帝、五顯大帝、靈觀大帝、教主大人、張大天師、趙二天師、侯三天師、伽藍大王、廣平宣王、董奉仙公、 聖祖真仙、清水佛公、英烈聖侯、儒大使公、史下史侯、玄女真人、一仙夫人(大媽)和二仙夫人(二媽)。其中的大媽、二媽於清朝時分靈台灣高雄,於2002年2月,台灣鄉親曾組團到皇龍宮進香。
值得一提的是,在皇龍宮邊立有一塊告誡人們護林防火、保持水土的石碑。碑石高1米、寬0.4米,碑文上方由左向右刻寫八個字,為:會眾演戲,永遠公禁。下面分六行由上而下刻寫具體規定,內容為:一不許放火焚山;一不許盜砍雜木;一不許寨山挑土並割茅草;一不許盜買雜木。如違者罰戲一台,強違者絕子害孫。乾隆八年癸寅公立。碑文字跡清晰,內容簡要明確。既有封山育林的具體要求,又有處罰規定。處罰不是罰款,而是罰演戲,能以一儆百,擴大教育效果,立碑者的考慮頗為周全。這碑文約束了某些人的破壞山林行為,寨山由此樹木蒼蘢,四季長青。乾隆八年(1743),百姓就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確為可貴。
從史學研究及藝術觀賞的角度而言,皇龍宮當為一處富有特色的古建築。因為它有精美的工藝,有神奇的故事,還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