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策

董天策

董天策,男,漢族,1963年生,重慶永川人,文學博士。現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天策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新聞傳播理論、媒介批評、網路媒體、公共傳播、傳媒文化等
  • 職務: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研究項目,社會兼職,學術研究,主要論著,學術著作,參編的著作,發表論文,獲獎情況,個人履歷,

研究項目

主要從事新聞理論、大眾傳播、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指導新聞學新聞理論方向、傳播學大眾傳播方向兩個學科方向的研究生。

社會兼職

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審,新聞出版總署西南人才培養基地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外審專家,《中國新聞年鑑》《新聞與傳播》編委,《新聞記者》《新聞愛好者》《今傳媒》《傳媒透視》顧問,廣東省政協刊物《同舟共進》特約審讀員。

學術研究

1989年以來一直從事新聞傳播學的教學與研究,涉及新聞傳播理論、傳媒經營管理、網路傳播、媒介文化與媒介批評等領域。先後主持的科研項目主要有: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大眾傳媒在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2JD02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路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引導與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1BXW025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電視娛樂節目與精神文明建設”,項目編號:97CXW001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媒介批評的理論建構與教材建設”,項目編號:NCET-08-0616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消費時代的中國傳媒文化研究”,項目編號:05JA86005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從科學發展觀審視傳媒消費主義文化”,項目編號:06L02
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全球化進程中的華文傳媒生態研究”,項目編號:06JDXM003
廣東省高校高層次人才項目“廣東傳媒發展創新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
廣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網路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引導與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1ZGXM86001
廣州市委宣傳部特別委託課題“廣州亞運期間熱點敏感問題預測研判”,2010-2011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招標課題“政府新聞的實踐與探索”,2009-2011

主要論著

學術著作

《傳播學導論》,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
《新聞傳播學論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國報業的產業化運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網路新聞傳播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第2版,2009年第3版
《消費時代與中國傳媒文化的嬗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問題與學理:新聞傳播論稿》,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
《新聞·公關·廣告之互動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公關理論導引》、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台灣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繁體字版本,1998年

參編的著作

《數位化時代的傳媒產業》(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中外媒介批評》第1輯(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中外媒介批評》第2輯(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新聞傳播百科全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科技新聞理論與寫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
《都市新聞傳播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新聞春秋——中國新聞改革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新聞史學會年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網路傳播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發表論文

已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南京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四川大學學報》、《暨南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近200篇,主要有:
《理性審視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係》,《暨南學報》2008年第2期
《關於“傳播交叉領域”的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1期
《新聞的真實性是什麼:兼論新聞理論體系的科學性》,《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年第3期
《虛假新聞的產生機制與治理路徑》,《新聞記者》2011年第3期
《試論客觀性原則與真實性原則的關係》,《新聞界》1999年第6期
《新聞客觀性:語境、進路與未來》,《暨南學報》2010年第6期
《信息、媒介與新聞觀念更新》,《四川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新聞定義的語義學探討》,《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9期
《20世紀中國報刊工具理念的歷史進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11期
《“史家辦報”思想探究》,《新聞大學》2006年春季號
《網路新聞傳播學三題》,《當代傳播》2003年第3期
《網路媒體在新聞價值取向上的變化》,《現代傳播》2004年第6期
《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議程互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7期
《網路群體性事件研究的進路、議題與視角》,《現代傳播》2011年第8期
《網路媒體對女大學生的形象建構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9期
《從範式角度審視民生新聞》,《現代傳播》2006年第4期
《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範式》,《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發展民主政治與深化新聞改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12期
《知情權、表達權為輿論監督保駕護航》,《同舟共進》2008年第6期
《如何開展對重大社會問題的輿論監督》,《國際新聞界》,2008年第2期
《在開放與控制之間:危機傳播的基本準則與尺度》,《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第4期
《信息公開與傳媒變局:2008年我國新聞踏實的突破與啟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
《當代中國災難新聞報導模式的演變》,《新聞記者》2010年第6期
《當前群體性事件報導的回顧與反思》,《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試論公共事件報導中的媒體角色》,《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4期
《“最牛釘子戶”媒介事件的新聞傳播學意義》,《現代傳播》2007年第4期
《“愛滋女”事件真相大白後的思索》,《新聞記者》2010年第1期
《中國內地媒介批評論著十年掃描》,《山西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當前媒介批評實踐的議題分析:以新聞專業期刊“媒介批評”專欄文章為樣本》,《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媒介批評:新聞教育理論聯繫實際的有效途徑》,《新聞界》2001年第4期
《媒體如何應對商業炒作》,《新聞記者》2004年第4期
《加強媒介批評 促進傳媒發展 深化新聞學術》,《今傳媒》2011年第3期
《成都報業趨同化的實證分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第2期
《解析中國報業競爭的現實進程》,《中國傳媒報告》2003年第2期
《競爭格局中的跨媒體合作傳播》,《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廣州報業的區域性異地擴張》,《新聞界》2004年第2期
《觀點之爭:報業競爭的新制高點》,《傳媒》2004年第5期
《廣東報業發展的人文審思》,《傳媒觀察》2006年第8期
《廣東電視的影響力何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4期
《傳媒競爭中公關行為的介入及其影響》,《新聞與傳播研究》1999年第4期
《“新聞策劃”剖析》,《新聞大學》1998年春季號
《“新聞策劃”之我見》,《四川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莫把奇策當正道:關於新聞事件策劃的再認識》,《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年第7期
《“新聞策劃”研究的學理審視》,《暨南學報》2002年第5期
《“公共關係職能”探析》,《天府新論1996年第1期
《公共關係學理論體系的建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8期
《媒介事件如何取得轟動性傳播效應:從“大堡礁招聘”說起》,《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12期
《網路公關為何成為不正當競爭手段:蒙牛伊利“網路黑公關”事件反思》,《新聞與寫作》2011年第6期
《以電視娛樂文化作為研究範疇與視域》,《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2期
《部落格文化解析》,《當代傳播》2006年第3期
《試析“男體盛”報導中女性的性別認同與建構》,《新聞界》2005年第6期
《解析真人秀的本土化之路》,《當代電視》2005年第7期
《數字短片的青年亞文化特徵解讀》,《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消費文化的學理內涵與研究取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10期
《傳媒與文化研究的學術路徑》,《學術研究》2012第1期
《新聞傳播複合型人才培養隨想》,《國際新聞界2003年第6期
《網路傳播教育的態勢與思考》,《新聞大學》2005年春季號
《我國新聞教育的四大缺失》,《新聞記者》2005年第9期
《開放:融合時代媒體人才培養的方略》,《新聞戰線》2009年第10期
《專業訓練營:新聞實踐教學的一種新模式》,《中國記者》2009年第3期
《財經新聞人才培養之我見》,《新聞界》2012年10月(下)

獲獎情況

2006年,《新聞傳播學論稿》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9年,《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範式》獲廣東省2005-200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9年,《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範式》獲教育部第五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1年,《新聞·公關·廣告之互動研究》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7年,獲廣東省新聞教育最高榮譽獎金鐘獎
2007年,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2011年,獲中國傳媒大會組委會“金長城傳媒·2001-2010中國傳媒思想人物”稱號
2008年,獲第二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優秀培養對象三等獎
2005年,“《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教材建設及教學研互動模式”獲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集體,排名第三)
2009年,“與傳媒緊密結合的新聞傳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獲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集體,排名第三)
2010年,“暨大準記者南方訓練營”被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教學創新項目”(集體,排名第三)
2004、2006、2008年,先後被表彰為暨南大學優秀教師、優秀研究生導師
1995年,《傳播學導論》獲四川大學1994-199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996年,《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獎
1999年,《公關理論導引》獲四川省公共關係協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7年,《從網路集群行為到網路集體行動——網路群體性事件及相關研究的學理反思》,《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年第2期。第三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優秀學術獎·新聞學與傳播學三等獎。

個人履歷

1980年,中師畢業參加工作,任國中語文教師
1982年,考入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本科
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電子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任教,主講傳播學和公共關係學
1996年,調入四川大學新聞學院,同年晉升副教授
1998年,增列為新聞學碩士點新聞理論方嚮導師
1999年,考取四川大學文藝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同年開始招收新聞學碩士生
2000年,獲邀加盟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2年春,調入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同年晉升為教授
2005年,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
2012年12月應重慶大學邀請出任新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