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瑛

董國瑛

董國瑛,1921年出生,是新中國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是建設新中國的骨幹。同時也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錦江飯店創始人、著名華僑董竹君的三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國瑛
  • 出生日期:1921年
  • 主要成就:是新中國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成了建設新中國的骨幹
  • 基本信息:是董竹君與夏之時的三女兒
基本信息,個人能力,愛國之心,

基本信息

董國瑛,境頌拜1921年出生,是董竹君與夏之時的三女兒。
1941年6月,還是滬江大學學生的董國瑛,受上海城市部長張登指派,北上參加新四軍投身抗日,從上海乘船到海門青龍港上岸,由交通站沿秘密交通線,一站接一站北上送往新四軍軍部。那時的海門兵荒馬亂,隨處槍聲,日本兵與“和平軍”(偽軍)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歷盡一個半月長途跋涉的艱辛和風險,終於到達鹽城阜寧新四軍軍部。董國瑛十分自豪地說:“我們見到了陳雲、張愛萍、陳同生等新四軍領導,射鞏地第一次聽到了陳毅軍長的講話。”
董國瑛是參加新四軍的兩名大學生之一殼只簽,被分到了師文工團工作。在這全新的隊伍、全新的環境裡,她有著使不完的勁,教跳舞唱歌,編小型戲劇,組織排練,自搭戲台,點起油燈,為部隊、民眾登台演出。對內鼓勁,對外宣傳,攻打黃橋貼標語,進入六合貼布告。平日還護理傷員。

個人能力

抗戰勝利後,董國瑛回到上海,在復旦大學英文系學習。1946年去美國留學,學習電影技術。1949年,董國瑛在美國紐約大學電影技術學院畢業後,在聯合國電影部工作了半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毅然夜匪妹汽回國,是新中國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成了建設新中國的骨幹。她主動提出創辦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的要求和構想,任科普局電信教育工具製造所科長。一切工程設計、器材訂購、建材聯繫、技術培訓等均由董國瑛一人操辦。
她奔波於京、津、滬之間,騎著腳踏車在800畝廠區奔忙,經兩年艱辛終於建成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先後受到王炳南外長、周恩來總理、劉少奇主席的接見和讚揚。1953年秋天,周總理邀請她與母親同去中南海西餐廳總理家客廳吃飯,總理向董竹君敬酒時說:“身為都督夫人,拋棄榮華,單槍匹馬,參加革命真難得”。飯後,總理還陪同她們母女倆去懷仁堂看戲。周總理,鄧媽媽的親切關懷,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她拚命地工作,成績顯著。她曾製作過《籃球基本技術》、《西湖風景》、《蘇州園林》等佳作,《西湖風景》還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之春電影節上獲得最佳風景片國際獎,又替國家創辦了不少外匯。周總理與鄧媽媽都看了兩遍,總理對電影局長陳荒煤說:“以後應該多拍些像《西湖風景》這樣的影片。”隨後她被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煮戲坑中國電影製作公司工作。
董國瑛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歷史貢獻。在京期間,還曾兼任過北京飯店經理,她將耳聞目睹的母親管理大飯店的經市踏驗、作風,在那裡繼承和發揚。

愛國之心

董國瑛光榮離休後,周總理與王外長考慮外安活動的需要,找她去談談話,讓其為尼克森訪華、中美建交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而工作。此後,她便在美國風景秀麗阿棗屑糊的海邊往下,一住就是31年,以赤子之心傾灑愛國之情,報效養育她的祖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