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乾鎮

董乾鎮位於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東北部,東與富寧縣隔河相望,南連越南同文縣,西鄰鐵廠鄉,北靠廣南縣。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董乾村委會,距省會昆明480公里,距文山州府170公里。麻栗坡縣轄鎮。1955年董乾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246平方公里。麻富公路過境。農產玉米、稻穀、油茶,特產董乾冬梨。紀念地有董乾烈士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董乾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
  • 下轄地區:16個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876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東北部
  • 面積:246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雲H
鄉鎮概況,農村經濟,特色產業,茶葉,柑橘,農村市場,人口衛生,文化教育,農村科技,基礎設施,人文地理,民族節日,民族風俗,民族服飾,新農村建設,招商引資,區位優勢,資源狀況,政府服務,地圖信息,

鄉鎮概況

董乾鎮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東北部,東與富寧縣隔河相望,南連越南同文縣,西鄰鐵廠鄉,北靠廣南縣。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董乾村委會,距省會昆明480公里,距文山州府170公里,全鎮國土面積453.62平方公里,轄董乾、長槽、白沙槓、者挖、普弄、馬坤、馬林、馬崩、麻栗堡、永利、嘎啊、回龍、新寨、馬波、董來、馬龍16個村民委員會, 352個村民小組(314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壯、苗、瑤、彝、蒙古、仡佬、白族8種民族。
1955年董乾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246平方公里。麻富公路過境。農產玉米、稻穀、油茶,特產董乾冬梨。紀念地有董乾烈士墓。
全村有耕地面積47332畝,其中水田面積6509畝,旱地面積40823畝,人均耕地面積1.05畝,地形以山區為主,具有典型亞熱帶氣候,境內糧食主產玉米、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有草果、桔子、甘蔗、核桃、竹子,礦產資源主要有鋅、煤。
鎮中心校辦公樓鎮中心校辦公樓

農村經濟

2007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905萬元,同比增5%,糧食總產量847.1萬公斤,同比增長2.9%,農民人均純收入1341元,比上年增101元,農民人均有糧224公斤,比上年增12公斤。
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702萬元,比上年增15.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1萬元,比上年減14萬元,地方財政支出794萬元,比上年增130萬元;商品零售總額7347萬元;邊貿進出口總額18913萬元;招商引資800餘萬元;鎮內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包穀,農民主要經濟來源靠種養殖出售收入和勞務收入。
由於自然資源匱乏,山高坡陡,居住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財困民窮是董乾的客觀現實。
董乾鎮水稻種植董乾鎮水稻種植

特色產業

董乾鎮主要經濟支柱以烤菸生產、邊貿、勞務經濟等為主。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茶葉、柑橘逐漸形成規模,成為當地特色產業。

茶葉

董乾鎮馬龍村委會,下轄20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048人,國土面積35.29平方公里,是茶葉的生產地。馬龍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18°C,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左右,土壤以紅壤、黃壤為主,土壤PH值在5-6之間,很適宜茶樹生長。
憑藉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氣候條件,加之這裡空氣、土壤和水質均無任何污染,現有茶葉首選的種植地10000餘畝。馬龍生產的茶葉具有色澤黛綠、口感青純、香氣濃郁、芽毫肥壯、湯色清亮、味甘爽宜人、香氣獨特,是開發形、香、色、味獨具特色成品茶的最佳原料。
現有茶廠2家,天平山茶廠創建於1982年,現有茶園800畝,年產量年年巨增;國豪茶廠成立於1991年,現有茶園700畝,公司計畫每年增加500畝。公司以製造、加工、銷售為一體主營茶葉、研製各種符合不同消費者喜好新茶。
為讓更多的人認識、品嘗到高品質茶葉的韻味,真正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不斷研製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茶葉產品。茶廠以“誠信第一、質量保證”為經營宗旨,本著“貨真、價實、質優、守信”的方針,供應新茶,為各地茶商、茶店、茶行、茶莊、茶樓、茶館、茶社、茶坊、茶軒、茶苑、酒店、酒樓、商場、超市等提供了便利,批發銷售,價格實惠。
董乾鎮畜牧業董乾鎮畜牧業

柑橘

董乾鎮馬波村委會,下轄21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4026人,國土面積55平方公里,當地土壤以紅壤、黃壤為主,秋季晝夜溫差大,孕育了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全年平均氣溫15.9℃,年降雨量833mm,日照1950小時,空氣、土壤和水質均無任何污染,其地理、土壤、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柑橘。
其生產的柑橘富含多種維生素,橙汁多,甜味足,口感好,鮮果個頭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銷路極好。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馬波以自身獨特的生態優勢為依託,不斷完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種植柑橘,現有柑橘種植面積1000餘畝,已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柑橘種植生產,主要品種有臍橙、椪柑等。不斷發展的柑橘產業已成為該村支柱產業。

農村市場

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鎮黨委、政府分別在馬崩、馬林、者挖、普弄、董乾等五個村委會建立了集貿市場,占地面積達11200平方米,總投資388萬元。
集貿市場的建立,互市貿易得到快速發展,逐步成為邊境地區農民脫貧致富、邊境鄉鎮增加財政收入的有效途徑。互市貿易的迅速發展,不僅使大部分邊民擺脫了貧困,而且為地方財政提供了收入,董乾鎮每年從邊貿中獲得的收入已占地方財政收入的8%以上。
互市貿易已經發展成為我鎮邊境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貿易形式多樣化,進出口商品逐漸增多,從而滿足了雙方邊民生產、生活需要,較好地發揮了“利國、富民、睦鄰、安邦”的作用。
各市場建設情況是:馬崩市場始建於1986年,期間1999年、2001年、2002年進行過改擴建,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整個市場共投入資金148萬元,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馬林市場總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約60萬元;者挖市場總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約100萬元;普弄市場占地面積約1500個平方米,共投入資金約30萬元;菜市場占地面積約300個平方米,投入資金約50萬元。
董乾鎮集市董乾鎮集市

人口衛生

2007年末總人口45571人,農戶數10594戶,農業人口總數45349人,其中:漢族23122人,少數民族22222人,少數民族中苗族18529、彝族986人、壯族2509人、其他少數民族40人。
醫療設施醫療設施
通過廣泛宣傳、動員和農戶積極參,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等農村優惠政策落實到各個村寨,到2007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73人,享受低保人數276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10533戶,總計34368人,參合率達75.12%。
董乾鎮所在地共有2所衛生院,即董乾衛生醫院和新寨衛生醫院。建有董乾、長槽、白沙槓、者挖、普弄、馬坤、馬林、馬崩、麻栗堡、永利、嘎啊、回龍、新寨、馬波、董來、馬龍16所鄉村衛生室,切實解決廣大農民民眾看病難的問題。

文化教育

董乾鎮2007年末共有2所鄉鎮完全中學,完小50所,幼稚園1所。在校高中生468人,1-6年級4438人,7-9年級2051人。
有文化站8個,職工4人。
全鎮共有村文藝隊4支,分布在4個自然村,參加人員150 人。

農村科技

董乾鎮科技部門主要有董乾農業技術推廣站,董乾鎮畜牧獸醫站2個站。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8人。
優質雜交稻優質雜交稻
各科技部門的主要職責:
1、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農業技術推廣。開展“兩雜”推廣,新品種試驗、示範,電腦農業,規範化栽培,冬季農業開發以及各種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科技活動,積極開展冬早蔬菜栽培、冬玉米栽培、脫毒馬鈴薯栽培及合理用藥、各種農作物病蟲害預防及紡織等。2006年開展科技培訓101期,參訓人員4040人,通過培訓達到了農戶增長農業技術知識,掌握各種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合理用藥,主動栽培冬早蔬菜,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目標。
2、畜牧獸醫站,負責畜牧技術推廣。開展西班牙援助的牛凍精改良技術和仔豬人工授精技術推廣, D病、W 病、豬瘟和豬鏈球菌病、馬傳貧、太瘟熱的預防注射等。推廣黑麥草、象草等種植,指導農戶肉牛養殖。2006年共開展農函大培訓200期,培訓8100人(次),通過培訓使農村民眾更好的把各種獸醫知識更好用到生產生活中。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全鎮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有8個村小組有路燈。全村有5285戶通自來水,有4262戶飲用井水,有52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531戶通電,有543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55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8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59戶.
鎮到縣人民政府全程為108公里,全程為柏油路路面。全鎮有273個自然村通公路,其中:有3個自然村為柏油路路面;有2個自然村為彈石路路面;有32個自然村為砂石路路面;有236個自然村為土路路面;有41個自然村未通路。建有董乾、新寨、馬崩車站3個;建有董乾、新寨、馬林、馬崩、者挖、普弄集貿市場6個。全村共擁有汽車95輛,農用運輸車60輛,拖拉機37輛,機車4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09畝,有效灌溉率為13.7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3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5戶;建有小水窖299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0戶。
全村有526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47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7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村小組已通路燈。有4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全鎮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8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7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6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7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文地理

民族節日

董乾鎮主要有著漢、壯、苗、瑤、彝、蒙古、仡佬、白族8種民族,2007年末總人口45571人,農戶數10594戶,農業人口總數45349人,其中:少數民族22222人,占總人口的48.76%,以苗族居多。各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有花山節、紅飯節、趕花街、盤王節等節日。
壯族服裝壯族服裝
苗族有正月初的採花山節。苗族同胞們唱歌跳舞,青年們結交朋友。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初的“風流街”,七月初一的“花飯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三月初的“風流街”,壯族同胞們唱歌跳舞,青年們結交朋友。“隴端”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壯族)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跡。現隴端街已發展成為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
瑤族十月十六盤王節,是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為紀念盤王生日,而舉行的大慶。相傳古代瑤人乘船飄洋過海時,遇上大風大浪,船不能靠岸,在海上飄流了三百六十日,隨時有覆滅的危險。為了生存,瑤族先民在船上許下盤王大願,船到岸,年年酬牿盤王。許願畢,風平浪靜,船靠岸這天正好是農曆十月十六日,又恰好是盤王生辰日,於是瑤民打糍粑粑,唱歌跳舞紀念這個重大日子。以後將這一天定為"盤王節",代代相傳,這天又稱"調盤王",其祀典最為隆重,在紀念活動中不僅人數達數百、上千,而且還大擺酒肉宴,通宵達旦地跳舞,唱"盤王大歌",盛況空前,常常六七日不散。

民族風俗

宗教信仰,各民族以先民為祖先,最為尊崇,各家各戶都在顯眼地方貢盛祖先的神位,每逢盛大節日家人就用酒肉祭奠,欲求先民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和家幸福。
民族風俗民族風俗
瑤族婚俗很有特色,一是“招郎”(入贅)傳統,二是“拿蘭子”的自由戀愛方式。招郎上門是普遍現象,沒有女孩的人家還要“接”一個女孩,為的是長大“招郎”以延續家族。招郎後又有“男從女姓”即男子到女方家後,要改從女姓。“兩不辟宗”結婚後對兩家的生產生活要輪流照顧,所生子女頭胎隨母姓,二子隨父姓。這說明婦女的地位較高。“拿蘭子”指在節假日成群姑娘,手提精緻的、蓋花手帕的小竹籃去求偶,同時也有成群結隊的青年小伙找對象,看中了哪位姑娘,趁其不備搶走花籃,裝入點心,再送給姑娘,於是雙雙走出人群,到僻靜幽雅的地方對歌,談戀愛,以增進彼此了解。還可以多次約會,直到雙方滿意。其瑤族男子滿12周歲要舉行過法儀式也很有特色。

民族服飾

董乾民族服飾多種多樣,男子較簡單,婦女服飾較複雜,因地而異,喜戴銀耳環、銀扣、銀鏈、銀圈等等,重者數十兩,行走起來鏗鏘有聲,光彩奪目。

新農村建設

2005年以來,董乾鎮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立足不同區域的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的自願程度,按照先行示範、輻射帶動、點上出經驗、面上出成果的思路,引導推進新農村建設。
2006年,董乾鎮共投資180萬元,組織實施了永利村委會南利一、南利二、大石墩、龍哈4個小康示範村;在建設過程中主要組織建設了進村公路,科技活動室,沼氣池,改廁、改廄等項目。2007年在建的有3個。到目前為止,全鎮共建設小康示範村、溫飽示範村共17個。在17個示範村探索嘗試城郊服務型、能人帶動型、民族特色型、生態文明型、循環經濟型、市場帶動型、產業支撐型、移民搬遷型等8種新農村建設模式,為全鎮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了示範引導作用。在全鎮352村小組的具體實際出發,從廣大農民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明確了推進村的工作重點和措施。邊遠貧困村以扶貧開發為重點,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能力,不斷向脫貧致富奔小康邁進;基本解決溫飽的村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為依託,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藉助外力,激發內力,提升實力,努力實現新突破;生活比較富裕的爭在產業發展上形成新優勢、在農民生活水平上實現新提高、在鄉風民俗上樹立新風尚、在鄉村面貌上實現新變化、在鄉村治理上健全新機制,努力在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走在前列,推動全鎮新農村建設進程,確保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點面結合、有序推進。

招商引資

區位優勢

董乾鎮位於麻栗坡縣東北部,東與富寧縣隔河相望,距州府文山 170公里,2007年末總人口45571人,農戶數10536戶,農業人口總數45349人。有耕地面積47332畝,地形以山區為主,具有典型亞熱帶氣候,境內糧食主產玉米、水稻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草果、桔子、甘蔗、核桃、竹子等。

資源狀況

董乾鎮地處“文富”公路交通要道,運輸便利,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全鎮有6個村委會49個村民小組4392戶18956人與越南接壤。6個村委會分別是馬林、馬崩、麻栗堡、馬坤、者挖和普弄。6個村委會中有3個村委會屬石山區(馬崩、馬坤、者挖),有3個村委會屬石山半石山地區(麻栗堡、馬林、普弄),有4個邊民互市點,分別是馬林、馬崩、者挖、普弄。
董乾鎮柑橘種植董乾鎮柑橘種植
馬林村委會:馬林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16公里,居住著漢、苗兩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930戶4162人,人均純收入1408元,人均有糧177公斤,有耕地3592畝,其中田247畝,地3345畝。有邊沿村小組11個,分別是馬生、上弄一、上弄二、大弄、半坡、卷灣、踩山坪、牛廠、卡子、寨上、瑤仁弄。
馬崩村委會:馬崩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24公里,居住著苗、倮兩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584戶2537人,人均純收入1197元,人均有糧162公斤,有耕地2315畝,其中地2315畝。有邊沿村小組11個,分別是金竹山、上寨、大火焰、毛、芭蕉托、上黑山、長弄、麻弄、地棚、吳家寨。
麻栗堡村委會:麻栗堡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居住著漢、苗、倮三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341戶1402人,人均純收入1176元,人均有糧162公斤,有耕地2026畝,其中田118畝,地1908畝。有邊沿村小組11個,分別是水源頭、半坡、大馬蘇、小馬蘇、麻栗堡、山腳、岩洞坪、大丫口、新堡、竜嘎、新寨。
馬坤村委會:馬坤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主要居住著漢、苗兩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862戶3769人,人均純收入1294元,人均有糧204公斤,有耕地3171畝,其中田37畝,地3134畝。有邊沿村小組3個,分別是小弄、坪子、灣子。
者挖村委會:者挖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居住著漢、苗、倮三種兩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750戶3265人,人均純收入1294元,人均有糧281公斤,有耕地2863畝,其中地2863畝。有邊沿村小組3個,分別是興隆灣、草果洞、小寨。
普弄村委會:普弄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居住著漢、苗、普、仡佬等五種民族,2007年底,全村共有930戶3995人,人均純收入1428元,人均有糧200公斤,有耕地3708畝,其中田598畝,地3110畝。有邊沿村小組10個,分別是銃樣、銃善、銃文、坪上、滕家洞子、上小卡、下小卡、普弄上村、普弄山邊、普弄中間。
16個村委會到目前為止,均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
董乾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發展草果、蘋果、竹子、茶葉、甘蔗具有良好的條件,首先是有豐富資源,其次有20多年的種植經驗,再次是有系統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模式。
董乾茶葉、草果、桔子、甘蔗品質上成,在發展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各種經濟作物,提供原料,品質極佳,受到各界人士好評。現有產品茶葉、草果、桔子、甘蔗銷往國內各省和越南等市場,目前有優質茶葉、草果、桔子、甘蔗基地1000餘畝,年產經濟價值100萬餘元。

政府服務

“十五”以來,董乾鎮在改革開放總方針指引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對外開放工作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外市場變化的考驗,度過了重重難關,取得了可喜成績。
邊境貿易持續、穩定、健康發展。2007年,董乾鎮完成邊貿進出口總額18913萬元,其中,進口8399萬元,出口10514萬元,出口商品主要有化肥、糧食、電器、布匹、五金交電、百貨等,進口商品主要有:藥材、礦石等。
凡到董乾投資的企業、個人,政府協助協商土地,減免稅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董幹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各種富民、便民政策的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為投資商營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