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乾儒

董乾儒,清末文賢教起義首領。一生跨道光鹹豐同治三朝。他領導的文賢教起義在鄒城具有很大的影響,鄒城至今流傳著關於這次起義的民謠“嶧山八寨賽北京,董乾儒坐朝廷”。

基本介紹

  • 本名:董乾儒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簡介,記載,

簡介

董乾儒祖居鄒縣城東門裡,爺爺董長榮是嘉慶朝進士,曾任廣東澄邁、乳源、英德等縣知縣,董乾儒自幼隨爺爺在廣東讀書。對洪秀全傳播的革命思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曾細讀《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對“推翻清朝,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這些宗旨頗為傾慕。
後來,董乾儒回到鄒縣,從1840年開始,廣交同仁好友,秘密組織文賢教。鹹豐八年(1858年)秋,他秘密進駐嶧山八寨,落腳南華觀,制定《山寨約守章城》,準備起義。到同治二年(1863年)初,董乾儒的文賢教已發展到三十萬人,號稱鐵甲五十萬。於是,董乾儒決定舉行起義,計畫於五月十五日凌晨,攻克鄒城,為此事先選了得力之人,潛入鄒城作內應。殊不知隊伍內部有清軍奸細,已將訊息密報了縣衙。他派作內應的人,一進城即被抓獲,並招供。於是清軍連夜全城戒嚴,將董乾儒家中老小十四口全部處死,親朋好友被株連者九十六人一同遇害,暴屍十天。清軍組織了九省兵力,包圍嶧山,而董乾儒對此情況一無所知。戰鬥打響後,增格林沁親臨嶧山指揮,清軍以“千金”字據買通嚮導,引兵入山,戰火燒遍全山上下。南華觀的大門被轟開,清軍如潮湧,山寨被攻破,教軍與清軍展開了生死肉搏。在增格林沁的指揮下,清軍於碧桃庵三官廟、焚松嶺下、南華觀連開三處殺人場,拋屍澗谷,形成萬人坑十幾處。
董乾儒化裝成百姓模樣出逃,被識破,落入敵手。後被殺害於鄒城西門外。在刑場上,董乾儒索取紙筆,依然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文生舊情斷,旦等後來人。”的詩句,英勇就義。

記載

《山東近代史資料》對這些有翔實記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