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林林

葛林林博士,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土木與環境學院教授及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1985年獲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優秀畢業生),1988年獲中國地震局地殼形變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獲新南威爾斯大學GPS與遙感專業博士學位。1997-1998年受日本科學技術廳資助在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土地局首席科學家、新南威爾斯大學測量與空間信息系統學院副教授。2009年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林林
  • 國籍:澳大利亞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新南威爾斯大學
  • 主要成就:獲得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
個人信息,榮獲2009年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認為地震預報理論上可實現,

個人信息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土地局首席科學家、新南威爾斯大學測量與空間信息系統學院教授,博士。
1985年獲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優秀畢業生),1988年獲中國地震局地殼形變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獲新南威爾斯大學GPS與遙感專業博士學位。1997-1998年受日本科學技術廳資助在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葛林林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機載雷射掃描、微波與光學遙感、建築物變形監測、定點GPS數據的動態解釋(即“GPS地震計”)、定點GPS與雷達干涉(InSAR)集成、InSAR大氣延遲誤差改正算法、利用雙頻GPS數據輔助單頻GPS觀測。目前已主持完成澳大利亞研究院(ARC)、國家空間信息合作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煤炭研究協會、中國科技部以及新南威爾斯大學等機構資助的多項大型研究課題。
葛林林博士的學術兼職包括:澳大利亞空間科學學會遙感與攝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IEEE會員、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終身會員、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第四專業委員會“星載與機載成像系統套用”分委會副主席;雷達衛星(Envisat, ALOS, Radarsat-2等)檢測與標定組成員;國際大地測量雜誌、國際套用大地測量雜誌以及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編委會委員。

榮獲2009年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

葛林林
2009年9月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頒獎儀式上,新南威爾斯大學葛林林副教授榮獲2009年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稱號,獲得為物理學、地球科學、化學與天文學所設的專項大獎。
新南威爾斯州傑出科學家獎創立於2008年,每年評選一次,用以表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葛林林副教授與中國中科院有著多年的密切科研合作,他是該獎項設立後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葛林林副教授同時兼任新州土地與資產管理廳首席科學家、澳大利亞國家空間資訊合作研究中心重大專項負責人。
2008年5月至6月間,葛林林教授率領他的團隊與日本地球遙感與資料分析中心合作,套用高解析度雷達衛星監測汶川特大地震及其餘震所引起的地表運動,在第一時間將結果提供給中國國家減災中心及中國地震局等單位使用。2009年2月至3月間,葛林林副教授又率領其團隊,與中國國家減災委員會暨中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中心、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一道,套用中國環境與減災衛星及中巴資源衛星,對維州的森林大火進行即時監測。他們將觀測與分析結果在第一時間提供給維多利亞森林消防局、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以及警察局,協助滅火救災工作。中國民政部、中國科技部、中國外交部、中國航天局及中國科學院均給予了大力支持。

認為地震預報理論上可實現

地震的預報分長期(5至10年)、中期(1至2年)和短期(1至2個月),而最難的是短期預報。世界上不少地震專家都肯定地說地震是不可預報的。葛林林卻認為地震預報與現在的天氣預報一樣。天氣預報在10年20年前也是不可能準確預報的,而因為新的科學技術,加上得益於世界很多氣象衛星的監測,使得今天的天氣預報成為可能。地震預報也一樣,有充足的監測技術的支撐,經過一定時期的研究分析積累,地震預報的突破可能發生在未來任何時候,但他很有信心預報是一定可以做到的。那時候就有可能避免因為地震造成災難,可以避免和減少人員的傷亡。
現在的地震觀測是將地面、地下、太空觀測結合起來。現在的問題是觀測技術相對滯後,尤其雷達衛星不夠。現在葛林林他們研究地震所用的ALOS的資料,其衛星重複訪問同一地點的周期是46天,也就是說,要獲得同一個地點的雷達衛星資料,要等46天以後。葛林林和他的團隊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雷達衛星資訊資源嚴重不夠,沒有足夠的資料用來研究分析。葛林林說,如果有8到10顆雷達衛星協同觀測,可以每日一次,甚至每小時覆蓋一次,研究人員就可以有充足的資訊資源,做到每小時對地震熱點地區的監測。
雷達影像的一大好處就是能測出地面位移,即地表形變。地表變形越大,說明當地的災害越重,可以直觀地看出哪些地方受災較重,就可以有效指導救災工作的開展,還可以準確測出哪些地區具有地震危險性,避免這些區域成為居民的聚居點。
葛林林說,預防地震也需要群策群力。為了人類共同的利益,全球應該進行資源共用,就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也如英國的減災衛星群(DMC),讓各國去認購,中國已購買。全球科學家就有更多的資料用來進行研究分析。
預報地震的進展對科技發展的依賴性很大,需要高科技投入,預報工作進展與政府的投入有多大很有關係。希望有更多雷達衛星配合其他觀測技術,能及時觀測到,並且拿到數據。而實際上地震研究的投入很不穩定,多數國家只有發生災難時才會增加投入,之後沒有發生地震投入就減少,研究人員也走失了。現在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需要很強的國際性合作,樂觀地說是在加速發展,但另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需要一定時間。
澳洲不是國際衛星與救災憲章的簽約國,不能分享資源,但在葛林林推動下,通過昆士蘭州政府和澳洲聯邦應急管理部門,通過美國地質調查局助澳洲申請啟動,衛星採集的數據就免費提供給澳洲套用於2011年昆州水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