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墨林

葛墨林

葛墨林,1938年12月5日生於北京,理論物理學家。196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1965年該校研究生畢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南開大學教授。

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套用和處理量子模型的新方等。 1990年、1996年先後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墨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5日
  • 職業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人物經歷,社會兼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人物榮譽,相關言論,

人物經歷

1938年12月5日,葛墨林出生於北京。
1950年至1956年,葛墨林就讀於北京十三中學(輔仁男中)。
1961年,葛墨林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
1965年,葛墨林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
1965年至1986年,葛墨林任蘭州大學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6年,葛墨林任南開大學數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
2003年,葛墨林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葛墨林兼任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擔任“物理中群論方法”國際大會常委、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戰略委員會委員等兼職。
曾任南開數學研究所副所長,數學所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劉徽套用數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學科組成員,亞洲太平洋地區理論物理中心(APCTP)一般委員會委員。
2019年6月8日,南開大學舉行典禮,葛墨林教授頒發傑出貢獻獎。

社會兼職

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數學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天文學科組成員,亞太地區理論物理中心一般委員會成員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葛墨林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套用和處理量子多體模型的新方法等。
葛墨林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最重要的是首先發現yang-mills場存在無窮維代數結構,並使得該方向成為一個重要分支。葛獲得過許多榮譽,尤其是何梁何利獎
  • 學術論著
葛墨林發表科學論文近190篇,合作專著、編輯書刊9部。

人才培養

葛墨林在培養年輕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很多學生已經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領軍人物,如孫昌璞院士等。早期的其他學生李有泉薛康蘇剛陳光紅劉永和匡樂滿等也在各自的物理研究分支中工作出色。

人物榮譽

曾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2),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1990、1996),二等獎兩次(1986、1988),孺子牛金球獎(1996),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7),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998)等獎項。被聘為群論在物理中套用國際大會(GICGTP)常務委員,以及一些國際大會(俄、法、墨西哥…)的組織委員及顧問委員會成員。

相關言論

對物理學懷有誠摯的熱愛之情的葛墨林院士,向大家介紹了數學物理前沿的三個重要問題。葛墨林首先從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出發介紹了電磁場的重要推廣——楊振寧·米爾斯規範場,隨後又介紹了對物理和數學研究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的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楊·米爾斯場方程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論,而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研究進展表明,這兩個重要方程具有以前所沒有想到的相互關係,可以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葛墨林院士指出,越來越多的數學家參與到楊·米爾斯場方程和楊·巴斯特方程的研究工作中,同時不少前沿物理問題也和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因此喜歡理論物理數學物理的人可以關注和參與到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中來。最後,葛墨林還介紹了幾何相位的問題,指出自旋解析延拓是當前理論物理學家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