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非英

葉非英

葉非英(1906-1961),原名葉毓茂,字士平,又名葉一茅、葉景,道滘永慶人,早年畢業於東莞中學。1923年考入蔡元培等主辦的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1926年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澎湃交往密切,隨後到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任教,後來成為著名史學大家的黃現璠,便是葉非英在三師任教時的學生。葉非英同時兼編輯本省政府出版的《革命之花》周刊。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遭通緝,投奔韋拔群,後隨韋拔群等參加鄧小平張雲逸組織的百色起義。不久葉非英被捕入獄,越獄後潛逃至香港。在港時他住在莫紀彭家,在莫紀彭主持的《大同日報》工作。1930年,葉非英在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並在平民中學兼課。當年秋天,巴金探望黎明高中校長吳克剛,和葉非英相識,結為好朋友。

基本介紹

  • 本名:葉毓茂
  • 別稱:葉非英,葉一茅,葉景
  • 字號:字士平
  • 出生時間:1906年
  • 去世時間:1961年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從事農運,無政府主義者,辦報,從事平民教育,錯劃右派,慘死獄中,歷史評價,紀念,

人物生平

從1930年至1947年,葉非英在福建泉州從事辦學、辦報、搞學運、搞農運,長達十七年之久,他對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在泉州一帶頗有影響。1947年至1948年,莫紀彭廣州創辦藹文中學,聘請葉非英回穗籌建,後委以校長重任,但他只願當個教員。當時葉非英還協助籌辦了粵東女子職業中學。藹文中學停辦後,1948年冬天,葉非英仍回泉州民生農校任教。
1949年廣州解放,葉非英離開泉州香港回穗,協助創辦新民中學。1950年,葉非英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1954年前後,曾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為廣州越秀區第一屆人大代表。1958年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並以歷史反革命論處,送石井勞動農場勞動教養。1961年,葉非英帶病在田間勞動時死去,年55歲。
1983年5月,經廣州市教育局黨委複查,廣州市公安局批准,撤銷廣州市公安局1958年7月19日對葉非英以歷史反革命論處送勞動教養的決定。

相關事件

從事農運

1927年“四?一二”事變發生後,廣西省政府通緝葉非英,他當時從下水道逃出南寧,投奔韋拔群。化名“葉一茅”,隨韋拔群等人在廣西東蘭縣武篆區開辦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韋拔群當主任,葉非英任教務長,負責具體安排農講所的功課,還兼上《哲學》和《倫理》課。 這一時期,葉一茅與韋拔群相處密切,他對韋拔群評價甚高。葉非英的學生黃現璠後來於書中回憶說:
第三屆“農講所主要由教務長葉一茅負責具體安排農講所的授業課程。韋拔群參與研究分配教員授業課程,並作最終決定。葉一茅負責教《倫理學》、《哲學》;趙世俊負責教《政治學》、《帝國主義侵略史》;閉雪平(即閉夢平)負責教《經濟學》、《農運史》;鄧恆若負責教《軍事知識》。”

無政府主義者

1926年,葉非英在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任教期間,兼任《革命之花》周刊編輯。《革命之花》雜誌由廣西民政公署於1926年創辦於南寧,原為半月刊。不久,改由廣西省政府主辦,並改為周刊,共產黨員羅少彥任主編,中共梧州地下黨創始人之一的譚壽林,當時也在該雜誌任編輯。當時被視為廣西無政府主義最大代表的葉非英,當時與中共黨員一道工作,交往密切,可謂志同道合。稍後任中共廣西省委代理書記兼廣西省農民協會主任的雷經天曾於回憶文章中說:“1926年,右江農民運動的聲勢最大,震撼全省。國民黨廣西黨部的農民部長陳協五,無政府主義者葉一矛(即葉非英),都想把東蘭鳳山和右江各縣的農民運動抓到自己的手裡來,歸他們控制。”曾在東蘭第三屆農講所韋拔群、葉一茅等人一道共事過的教員閉夢平曾回憶說:“後來有人說,葉一茅是無政府主義者,這個問題我不大清楚。大革命時期,不論是誰都不隨便暴露自己的真面目。我和葉一茅只是一般的往來和關係,看不出他有什麼無政府主義。他與韋拔群同志是比較接近的,但照我看來,葉一茅在東蘭是不敢宣傳什麼無政府主義的。”原國民黨廣西省主席黃紹竑曾對朋友黃現璠回憶說:“我身邊的人都說葉一茅是廣西無政府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看他在《革命之花》周刊上發表的那些文章,即可知他的觀點與共產黨人大同小異。聽說當時的無政府主義信徒與馬列主義者爭吵不休,但在我們看來:兩者是一路人,都要推翻政府。

辦報

葉一茅隨韋拔群參加百色起義百色起義失敗後,他被捕入獄,越獄後潛逃至香港,任職於《大同日報》。1930年,他在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並在平民中學兼課。1931年,他轉為平民中學教師,並協助主持平民中學工作。1935年,葉非英協助改辦民生農校,先後在農校任教師、教導、校長。1939年,他倡辦《大眾報》,任發行人,化名葉景。他為《華僑日報》的周刊《自由評論》當主筆。並同吳慕農、呂塵心、楊孫岱等人在晉江縣石獅鎮發起創辦《民聲報》。

從事平民教育

在平民中學年代,葉非英就以巴黎公社為藍圖,組織平民公社,作為全校最高組織,由全校教職員和學生組成,分管學校各種事務,學校沒僱工人,一伙食大家輪流做,包括日常各種雜務。同時,還配合晉江、南安、惠安等縣鄉村農會,利用暑假開辦了30所農村夜校(含工人夜校、農民夜校),還親自編寫《民眾識字課本》等教材。平民中學被勒令停辦後,他親自帶領平民中學高級農村教育科兩屆畢業生,兩次組織教育參觀團,第一次叫“中華沿海步行團”,憑著每人一條油布,一個背包,跋山涉水,走遍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南京,參觀了杭州教育學院、匡互生辦的上海立達學園農村教育科、陶行知的山海工學團、燕子璣國小、生活教育社。曉莊師範雖已被封,他們也詳加訪問。第二次叫“華北農村教育參觀團”,是坐海輪轉火車,結合步行,到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參觀了梁漱溟的鄉村建設學院、晏陽初的平教會、民教館、合作社、平民學校、工藝傳習所等等,廣泛吸取30年代教育改革的精華,可稱為泉南教育史上的創舉。 這兩次參觀,對後來民生農校的教育改革有一定影響。如將學生自治會改為“農學團”(以山海工學團為借鑑),師生打成一片開展種種活動;加強勞動教育,師生一起開闢校園、經營農場、園藝實驗場、畜牧場;以農村教育科畢業生為骨幹,在泉南農村一些國小推行小先生制,參與社會鬥爭,宣傳抗日、組織歌詠隊、話劇團、讀報組、參加保民大會,演講時事,抵制日貨,為前線戰士募寒衣,為出征家屬代耕代書等。
黎明職業大學(該校設有葉非英獎學金)黎明職業大學(該校設有葉非英獎學金)

錯劃右派

1957年在大鳴大放時,葉非英為一位罪不該誅的而被鎮壓的朋友鳴不平,結果在1958年反右遠一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並以歷史反革命論處送勞動教養。

慘死獄中

1961年,由於自然災害,糧食失收,葉非英吃不飽,吃地瓜藤,身體極度衰弱,腹瀉不止,沒得到治療,勞教所還要派他到田間工作,葉非英被迫帶病在田間勞動,因飢餓、患病、過度勞累集於一身,當場死於田間,年僅55歲。

歷史評價

葉非英生活儉樸,不修邊幅,不抽菸、不喝酒、不喝茶、只喝開水。他在學校只拿最低生活費,身上若有點錢,就拿去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他對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在泉州一帶頗有影響。他的人格魅力一直受到朋友和學生的交口稱讚,引以為楷模。非英先生之死,震顫了巴金善良的心靈。為他在<隨想 錄》寫了《懷念非英兄 的一篇長文,替他說了公道 話。文中指出:“他不是一個講空話的人。甚至在三年災害時 期條件差、吃不飽的時候,他還賣力氣勞動,終於把生命獻 給他的祖國和他的人民。”文中還說:“我不能不又想到他的無私的苦行。他的一生是只 有付出、沒有收入的一生”。巴老還引用友人寫給他的信說 “在那時候,在那樣的壞環境 里死一個人不如一條牲畜” 說他始終忘不了這樣一句 話。他還說:“一個中國人什麼 時候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個人”。巴老還讚譽過葉非英先 生是“我們的耶穌”,為他唱出 了一句令人動容的生之讚歌

紀念

1988年,泉州平民中學、民生農校校友會在民生農校設立葉非英圖書館,在泉州法石海印寺附近山上建立敬師亭,紀念葉非英等先師。亭中懸掛葉非英的紀念石匾,匾上刻有葉非英的事略,並附石雕半身像。
非英圖書室所在地泉州農業學校非英圖書室所在地泉州農業學校
2002年,呂孫博先生為紀念培育他的恩師葉非英先生,慷慨捐資五十萬元,在泉州市黎明大學黎明職業大學的簡稱,巴金曾任名譽董事長)建立"葉非英獎學金",以表達對葉非英先生永久的懷念。
為了弘揚葉非英老師的高風亮節和人格 精神,承傳他教書育人的奉獻功績,海內外校友和社會人士為他在泉州農校(福建省泉州市農業學校的簡稱籌建一個“非英圖書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