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時期的梅

葉子時期的梅

《葉子時期的梅》是晨義筆下的散文作品。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含蓄地告誡人們,我們每個人也如同這樣一叢臘梅,也應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無所謂顯露,無所謂隱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葉子時期的梅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晨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葉子時期的梅
我找不到那叢梅樹了,因為我來的不是時候。我是在初夏的一個下午,進入這片水邊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減的早春,遠遠地就能看見它,那金黃的花色啊,曾怎樣地讓一雙冷寂的眼睛充滿溫情。那時的花園是沉睡著的、等待覆蘇的廢墟,到處是冰硬光滑的舊年的枝條,而一樹臘梅的開放,正像貧窮歲月出現的一堆黃金,照亮了周圍的一切。可是現在,綠葉掩蓋了世界,我只能在回憶里呼吸它獨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葉葉間徘徊。我後悔當初沒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並不認識它的葉子。我記得,它長在一叢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盡,丁香的葉子我同樣分辨不出。我是多么無知。
我不能這樣輕易走掉,因為梅就在這裡,或者是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曉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語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沒有通曉物語的聰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費周折。低頭尋覓,地上沒有落花飄零的蹤影,更不見我當日留連駐足的行跡。都被風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麼都知道,可你什麼也不告訴我。後來,我發現了枝頭殘存的花穗,雖已乾枯,但我認得那細小的模樣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愛的你呀,藏在自己的葉子裡。但我還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臉嗎?葉子是你的衣裳嗎?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臘梅的葉子碧綠油亮,並無奇異之處。與花相比,葉是寂寞之物。從深春到晚秋,這叢梅樹將一直寂寞下去,在層層疊疊的濃陰里度過無人折弄的安寧時光。它會被許多人遺忘,被許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視著它,凝視著葉子時期的梅,我想記住它。
對於梅,人都喜歡它花時的鮮艷、雪天的熱烈。梅花,“梅”字後面總要跟著一個“花”字。踏雪尋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韻事,也都是衝著花來的。這樣的愛,短暫而膚淺。花凋謝,人消散,曲終了。燦爛之日,人眾如雲;繁華過後,陌不相識。
今天我來,就是要看看無花的梅,看看它的長久和佳美。而絕非如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中所寫的:“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絕不是這樣!我不懷這樣的心思來看它。青枝交錯,碧葉婆娑,這才是梅最年輕最富有的辰景。就像當初它並不需要誰的所謂尋求和讚賞,如今它也不需要誰的所謂記取和安慰。而且我還知道,這也正是梅最純潔最快樂的日子。沒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虛虛實實的眼目,一棵樹,會活得更真實,更自由,更健壯。
如果花是一種顯露,那葉就是一種隱藏?我喜歡這種隱藏。
臨走,我摘下兩片梅葉,我要拿回去,向人詢問 :“你認識它嗎?”
但此刻分明有一個聲音提醒我說:“無所謂顯露,也無所謂隱藏,人或知,或不知,對於一叢臘梅又有多少意義呢?”

作者簡介

晨義原名張晨義。山東肥城人。中共黨員。1997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教師、報刊編輯、記者。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散文集、小說集多部,作品有《麥葉兒染綠的祖國》、《一千年的目光》、《葉子時期的梅》、《鑽石人生》、《金色的秋葉》、《蘋果》、《愛的旅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