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健強(《羊城晚報》攝影部副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葉健強:1953年生於廣州,攝影記者.1980年至今在《羊城晚報》攝影部副主任、廣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健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州
  • 出生日期:1953年
  • 職業:記者
簡介,相關評價,相關活動,

簡介

葉健強,從小在廣州的橫街窄巷長大,見證了廣州30年來的變遷。1971年,葉健強進入廣州新聞圖片社工作時,得到的告誡是:拍照片一定要拍漂亮、完美的。這個告誡他一直遵守到了1980年進入《羊城晚報》做攝影記者的初期。這一時期,他拍攝了許多“擺拍”的照片。
但是,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葉健強開始覺得,生活中,往往一些有缺陷的或是不完美的東西才有它特有的個性,才值得回味。
1983年開始,廣州開始改革開放後最劇烈變化的時期,從社會最底層開始,整個社會在變。人們開始認為,用力不如用腦,葉健強希望能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這些變化。他開始喜歡星期六、日到街上閒逛拍照,每次一抓拍到有趣的場景都會讓他興奮不己——這種經驗讓他覺得自由而開心。
在他看來,即使有些照片對焦不清楚或是構圖不完美,但那仍是真實、自然的,你永遠沒法預料下一張照片會是什麼樣。即使是現在,身為《羊城晚報》攝影部副主任、廣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的葉健強還常常逛街拍照去,他的上百幅在廣東省和全國獲獎的攝影作品,往往正是由“逛街”中得來。

相關評價

拍街坊,也等於拍自己;是市民日誌,也構成影像史記。三十年一瞬間,廣州市民心目中的“超男”葉健強即將同時推出作品集與作品展。
健強兄是一個大器晚成的攝影家,他的作品像廣州的“老火湯”,滋味平和而醇厚,是文火慢熬熬出來的,是以三十多年的心力積累而成的,他硬是把固態的廣州城拍出了流質來!三十多年廣州社會的市態流變,世態流變,心態流變,都一一攝於鏡下。而這廣州三十年,正是急劇轉型的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他的作品,不是廣州人說的“霎眼嬌”,耐不得端詳、咀嚼,而將經得起時浪的推排,時間越久,會越有味。
他的作品有味,因為他的作品有根。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不叫“愛廣州”,因為他根本就視自己為廣州的一部分,而攝影機則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健強兄本是攝影家中較早走出國門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曾以騎腳踏車橫跨美國東西岸而馳名於時。但看他的作品集,健強兄似乎就是一個足不出城的“老廣州”,濃濃地透露著一種廣州市井味。他對廣州市井的觀察,沒有社會批判者的力求深刻,甚至不像一個新聞記者的冷眼記錄,而總是以一雙逛街者的好奇的熱眸探視著廣州的一個個角落,他總取一個平視的視角,從不會坐飛機鳥瞰廣州,哪怕站上白雲山頂看一下廣州,他也似乎覺得太居高臨下,太遠離人氣了。他總是帶著一種身處其中的滋味,對自己的城市與城市中人,作一種“一街一巷皆鄰里,無富無貧好弟兄”式的拍攝。這是一種融合無間的“無我之境”。
平視的視角,本是容易落於平庸“識小”。但健強兄以他多年的積累與淘汰,竟然完成了一本近三十年廣州市態的圖像歷史!南宋初年有一本專門記錄北宋汴京的繁盛,描寫都城坊市、節序風俗的筆記,叫《東京夢華錄》,讀之令人對一個城市的過去留連不已,對一種消逝的文化懷戀不已。健強兄的這本攝影集,其情味頗為相似。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七十年代“文革”剛結束,人們是如何初嘗一種文化解放,享受市井式的和樂之音;八十年代廣州人是如何“一盅兩件”飲早茶,而外來工初來南粵是如何充滿朝氣與希望;九十年代,“比基尼”赫然走上廣州街頭,懷舊風又同時興起,我們還看到廣州人是如何經歷股市的首次瘋狂的;到了新世紀,鏡頭留下了面臨拆改的老恩寧路那最後的寧靜,零八年冰封南國,百萬民工擠爆廣州火車站的情境,恰與八十年代的《上班去》形成對照。總之,這其中,無論是歡娛與悲酸,都因事過境遷而讓我們內心充滿溫情,充滿懷戀,充滿滋味。這是近三十年的浮世繪,是羊城的《夢華錄》。
記得畫家李可染有一方閒章:“不與照相機爭功”;而健強兄則有一個很頑強的信念:不與畫筆爭功。他沒有著意去追光捕影,講構成,講線塊,而是僅當一個市井場景的原汁原味的記錄者,而他的記錄,於市井中寄寓深情,在細節中見出滄桑。他的這一特色,將使他在廣東攝影史上留下不可缺少的一筆。

相關活動

最近,由羊城晚報社與廣州圖書館共同主辦的“葉健強跑街廣州影像三十年攝影作品展”在廣州圖書館一樓展廳正式開展。該展覽展出羊城晚報社新聞攝影部主任、中國晚報攝影學會副會長葉健強30年來在廣州街頭記錄的精彩瞬間,作品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樸實的黑白記憶,亦增加了各種彩色的時尚元素。
由廣州市文化局主辦,廣州圖書館承辦的廣州文化講壇配合此次展覽在廣州圖書館三樓報告廳開講。葉健強把30年的跑街攝影體會毫無保留地與現場聽眾盡情分享。他首先介紹了圖像構圖、圖像光線以及夜景拍攝的方法,通過圖片展示,他指出拍攝最重要的就是會運用對比,包括景色與人物的對比,光線明與暗的對比,特別是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對比。“有對比的圖像才有思想,才有故事。”講到新聞攝影,葉健強毫不諱言地指出,他剛進入報社時,很多新聞圖片幾乎都是“擺拍”出來的。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城市環境發生巨變,在時任羊城晚報社總編輯微音的影響下,我不知不覺醒悟到,在社會生活流動變化中的影像是最豐富、最自然的、最有生命力。於是,我不再一味追求完美,力求在‘原生態’提取獨特的個性,挽留我個人覺得值得回味的瞬間影像。”葉健強從此便迷上了跑街,通過“抓拍”的街頭照片見證了廣州30年的變遷,以平實、幽默的圖像語言講述了廣州人不平常的故事。
葉健強在展示廣州老照片之時,還與現場120餘位觀眾玩起了競猜遊戲,讓大家猜猜老照片裡的景觀究竟是現在的什麼位置。現場不時發出唏噓之聲,既驚嘆廣州變化之大,也被勾起了對過往生活的無限回憶。
展覽展期,至今已有超過1萬人次觀看了展覽。羊城晚報、大洋網等媒體對本次展覽及講座進行了預告及報導。此外,葉健強向我館贈送的《葉健強跑街——羊城市井三十年》攝影集以及一幅攝於1978年的《廣州市環市路》珍貴相片,現已收藏在我館地方文獻室,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查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