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妝

落梅妝

落梅妝”又可稱“梅花妝”,其式,主要是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圖形。 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著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也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宋代都非常流行。

基本介紹

出處,簡介,流行原因,相關詩詞,

出處

落梅妝”開始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說:“宋武帝壽陽公主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就是說,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含章殿檐下休息,恰巧有一朵梅花落在她得額頭上而不會掉落,皇后十分喜歡,於是讓公主將它保留,三天后才得以將其以水洗去。宮女們看到後都覺得美麗非凡,競相模仿,不久“落梅妝”就開始流行起來。
落梅妝

簡介

落梅妝”又可稱“梅花妝”,其式,主要是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圖形。 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著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也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宋代都非常流行。
“梅花妝”後來也有所發展,色彩上不只是黃色,還有紅色綠色;樣式上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動物形,比如小鳥小魚小蝴蝶燈;材料也不只是金箔,還有紙片、玉片、乾花片、魚鱗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貼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塗上金粉,貼在額上,比金片更輕薄精緻。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落梅妝

流行原因

落梅妝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六朝的社會審美就是喜歡綺靡之風,衣裙多繁複裝飾,甚至織進金線。金、翠、紅是主色調,頭飾和衣飾是配搭的。在這樣的艷妝之下,寡淡著一張臉顯然很不協調。所以社會審美迅速認可了在面部也貼金描翠。隋唐兩代延續了這種審美,特別是唐代,貼花的風氣很強勁。花鈿變得很大隻,一張臉兒甚至貼好幾片,大約唐代女子臉兒胖大,不多貼些顯得太空曠。到了宋代,女子的服裝色彩漸漸素淡,梅花妝就漸漸消失了。
歷史相關
到了南北朝,在女性中開始盛行“落梅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含章殿外的梅樹下休息,恰巧有一朵梅花落在額頭上,宮女們看到後都覺得美麗非凡,競相模仿,不久“落梅妝”便流行起來,直到宋代仍盛行不衰。
相傳,一年正月初七,南北朝時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園中賞梅,走累了便閒躺在含章殿小憩,忽有梅花悄然飄落,正好落在前額上,留下如五瓣梅花狀的淡紅痕跡。壽陽公主本就是美麗女子,配上額前的五瓣梅花便更增嬌美,她感既美又香,以後便照此形狀來打扮自己,因之稱為“梅花妝”。宮女們競相仿效,但臘梅不是四季都有,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世間女子都學起來,風行一時。黃庭堅詞“玉台弄粉花應妒”,王禹詩“自當羞見落梅妝”都是借其典故。當時貴戚子弟愛慕壽陽公主美貌,對她大獻殷勤,可她根本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只對這些公子哥任意戲弄。武帝便教導她曰:“這么多男人圍著你轉,固是垂涎你的美色,但更因為你是公主,男人還是喜歡穩重大方,高雅端莊的美人。”壽陽公主從此收斂心性,練習琴棋書畫,陶冶情操,裝束打扮也端莊大方。
“助顏梅點額”,“壽陽落梅妝”,黃花閨女,都是來源於此,也有人傳說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所以梅花不落,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花神

相關詩詞

醜奴兒·大石梅花
(宋代)周邦彥
肌膚綽約真仙子,來伴冰霜。洗盡鉛黃。素麵初無一點妝。
尋花不用持銀燭,暗裡聞香。零落池塘。分付余妍與壽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