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翅藤

萼翅藤

萼翅藤(學名:Calycopteris floribunda (Roxb.) Lam. )是使君子科,萼翅藤屬披散蔓生藤本,高可達10米或更高,枝纖細,葉對生,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基部鈍圓,葉面綠色,主脈及側脈上被毛,側脈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葉柄密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和聚生於枝的頂端,形成大型聚傘花序,花序軸被柔毛,苞片淺綠色,卵形或橢圓形,密被柔毛;花萼杯狀,外面被柔毛,裂片三角形,直立,兩面密被柔毛,外面疏具鱗片;假翅果,3-4月開花,5-6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盈江)、越南、寮國、高棉、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孟加拉和印度。生長在海拔300-600米的季雨林中或林緣。

萼翅藤在高棉,葉用作強壯藥和去毒藥,為婦女分娩後15天內作茶的飲料,也用作裹煙的葉子。果用作興奮劑。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式,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披散蔓生藤本,高5-10米或更高。徑約5毫米,密被柔毛。枝纖細。葉對生,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圓或漸尖,基部鈍圓,葉面綠色,被柔毛或無毛,主脈及側脈上被毛,背面密被鱗片及柔毛,側脈5-8(-10)對,連同網脈在兩面明顯;葉柄長(8-)10(-12)毫米,密被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和聚生於枝的頂端,形成大型聚傘花序,長5-15厘米,花序軸被柔毛,苞片淺綠色,脫落;花小,兩性;苞片卵形或橢圓形,長2-3毫米,密被柔毛;花萼杯狀,外面被柔毛,長5-7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長2-3毫米,直立,兩面密被柔毛,外面疏具鱗片;花瓣缺;雄蕊10,2輪列,5枚與花萼對生,5枚生於萼裂之間,花絲長2-3毫米,無毛;花葯2室;子房長3-4毫米,1室,胚珠3,懸垂。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盈江)、越南、寮國、高棉、馬來西亞(檳榔嶼)、緬甸、泰國、孟加拉和印度(德乾高原)。萼翅藤分布區氣候受印度洋暖流影響較深,具有氣溫較高,雨量豐沛,乾濕季十分明顯的特徵。年平均溫22.7℃,極端最低溫2℃,年降水量2856毫米,90%集中在5-9月,相對濕度82%。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5.5。在海拔300-600米的季雨林中或林緣常見。
2015年,德宏州第二次重點野生植物調查中發現萼翅藤在瑞麗市新分布。萼翅藤2處分布點:①發現於瑞麗市芒林水庫,數量1叢(東經97°38′29.8″;北緯23°56′29.7″,海拔805米);②發現於瑞麗弄島(東經97°35′13.3″;北緯23°55′9.0″,海拔1050米),數量3叢。靠近路邊,受人為影響嚴重。萼翅藤生境為典型的季節雨林,但由於萼翅藤多生在較為濕潤的環境下,周邊物種有向山地雨林過度的趨勢。
中國瑞麗發現萼翅藤的地點相較於之前報導的分布地點,緯度偏南,海拔更高,可達1050米,已突破600米的上線,生境氣候更加傾向于山地雨林。這一發現不僅擴大了萼翅藤在雲南的自然分布區域,更為可貴的是將為今後研究萼翅藤群落屬於山地雨林還是季節雨林提供科學的探究條件。萼翅藤新發現點位於路邊,假澤蘭覆蓋,遭受人為破壞和外來入侵物種的雙重影響,生存困難,呼籲加強保護,建立萼翅藤極小物種保護小區。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也可試用扦插法繁殖。

主要價值

科研:萼翅藤是一種古老孑遺的單種屬植物,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觀賞:園林中可與山石配植裝飾岩石園或製作盆景,適用於中國華北、西北乾旱地區居民點和風景區的綠化。
藥用:萼翅藤葉用作強壯藥和去毒藥,為婦女分娩後15天內作茶的飲料,也用作裹煙的葉子。果用作興奮劑。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標準,萼翅藤可列為“極危種”(CR)等級。萼翅藤為中國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已被列入《中國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999)中。在2012年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中,萼翅藤被列為極小種群物種。由於萼翅藤在中國發現較晚,《雲南植物志》和《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上都無記載,有關它的研究很少。
植物現狀:瀕危種。萼翅藤為單種屬植物,在中國分布範圍十分狹窄。由於森林破壞比較嚴重,有瀕臨滅絕的危險。
保護措施:雲南盈江縣那邦霸已規劃為自然保護區,建議從速建立機構,加強保護。產區有關單位應引種栽培,開展繁殖試驗,擴大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