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鏽病

萵苣鏽病

萵筍鏽病主要為害葉片。葉片發病在葉片上產生淡黃色至橘紅色的小斑點,葉背產生隆起的小疤斑,後期表皮破裂後散出黑色粉末,為害嚴重時葉片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萵苣鏽病
  • 外文名:Lettuce and Asparagus lettuce rust
  •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形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萵苣鏽病
英文名:Lettuce and Asparagus lettuce rust
病原中文名:萵苣鏽病菌
病原拉丁學名:Puccinia opizii Bubak和Puccinia extensicola(Plowr.)var.hieraciata(Schw.)Arthur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萵苣、葛筍

為害症狀

萵苣鏽病主要發生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栽培或野生萵苣上,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面產生許多鮮黃色至桔紅色的帽狀銹孢子器,葉背對應部位產生隆起的小皰,很多帽狀銹孢子器聚集在一起形成1.5厘米的病斑。表皮破裂後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致病葉黃枯而死。

病原形態

Puccinia opizii Bubak和Puccinia extensicola(Plowr.)var.hieraciata(Schw.)Arthur 稱萵苣鏽病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主要在苔草(Carexmuricata)上寄生或越冬。性孢子世代、夏孢子與單胞鏽菌屬相同。冬孢子雙細胞有時混有單胞或多細胞的。

傳播途徑

病菌在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南方則以夏孢子在萵苣上輾轉為害或在活體上越夏或越冬,翌年夏孢子隨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發後從表皮或氣孔侵入,氣溫16~26℃,多雨高濕易發病,氣溫低、肥料不足及生長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菊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2)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加強田間管理,栽植密度適當,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上述殺菌劑不能奏效時,可改用速保利、樂必耕、杜邦新星、新萬生、抑多威等新殺菌劑,用法參見扁豆鏽病,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地理分布

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