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尋兄記

《萬里尋兄記》是明代文學家黃宗羲創作的一篇散文。散文講述其六代先祖尋找自己兄長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萬里尋兄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黃宗羲
  • 作品出處:《南雷文集》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萬里尋兄記
宗羲六世祖父府君諱璽,字廷璽。兄弟六人。長伯震,商於外,逾十年不歸。府君魂祈夢請卜之,茫然不得影響。作而曰:“吾兄不過在域內,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躡屨出門,鄉黨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將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盡歷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於是裂紙數千,繕寫其兄里、系、年、貌為零丁。所過之處,輒榜之宮觀、街市間,冀兄或見之。即兄不見,而知兄者或見之也。經行萬里,獠洞、蠻陬,蹤跡殆遍,卒無所遇。
府君禱之衡山,夢有人誦:“沈綿盜賊際,狼狽江漢行”者,覺而以為不祥。遇士人,占之,問:“君何所求?”府君曰:“吾為尋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訊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訪問,音塵不接。
一日,奏廁,置傘路旁。伯震過之,見傘而心動。曰:“此吾鄉之傘也。”循其柄而視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黃廷璽記。”伯震萬京駭未決,府君出而相視,若夢寐,哭失聲。道路觀者,亦嘆息泣下。時伯震已有田園妻子於道州,府君卒挽之而歸。
嘗觀史傳,人子所遭不幸,間關踣頓求父求母者不絕書,為人弟而求兄者無聞焉。豈世無其事歟?抑有其事而記載者忽之歟?
方府君越險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飢體凍膚而不顧,鉗口槁腸而不恤,窮天地之所覆載,際日月之所照臨,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視天下無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時當景泰、天順之際,英宗、景皇,獨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貴利害,伐性傷恩,以視府君,愛惡頓殊。可不謂天地綱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白話譯文

黃宗羲的六代先祖府君名璽,字廷璽,有兄弟六人。年齡最大的叫伯震,伯震在外地經商,過了十年沒有回家。先生心理祈禱,夢裡詢問,占卜,模糊不清,不能得到伯震的訊息。先生站起來說:“我哥哥不過是在國內。我哥哥能到的地方,我為何不能到呢?”他穿上鞋準備出行。鄉里的人阻攔他說:“你不知道人哥哥到達的地方,東南西北哪裡開始尋找呢?”先生說:“我哥哥是商人。商人在地的方,必定是大都市和縣城。我走遍大都市和縣城。一定能找到我哥哥。”
於是裁了幾千張紙,寫上他哥的籍貫、年齡、相貌特徵,作為招貼,凡所經過的地方,就張貼在那裡的寺觀祠廟大街鬧市處,希望他哥能看到。即使哥看不到,知道哥的人也許能看到。這樣走了上萬里路,甚至三山獠洞,八角蠻陬,也幾乎統統走遍,結果還是找不到。
府君來到衡山祈禱,夢見有人誦讀“沉綿盜賊際,狼狽江漢行”的句子,醒來後認為不吉利。碰上讀書人請詳吉凶,讀書人問求什麼,府君說:“我為尋我哥到這裡。”士人說:“這是杜少陵《舂陵行》里的句子,舂陵是現在的道州,你到道州,一定會知道訊息。”府君於是到了道州,徘徊訪問,還是不得音信。
有一天上廁所,把雨傘放在路旁,伯震剛巧經過,看見雨傘心有所動,說:“這是我家鄉的傘啊!"沿傘柄一看,有一行字寫道:“姚江黃廷璽記。”伯震才驚駭起來。不一會,府君出來,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像是做夢一樣,失聲痛哭起來。道路上看的人也嘆息流淚。那時伯震在道州已有田園妻兒,府君終於把他拉回家鄉。
我綜觀史書傳記,有關做兒子的遭到不幸、歷盡艱險崎嶇跋涉尋父尋母的記載不絕,而做弟弟的尋找哥的卻沒有聽說。難道是世上沒有這樣的事情嗎?還是有這樣的事卻被記載的人忽略了?當府君越過險阻,冒著霜雪,跋山涉水,挨餓受凍都不管,緘口枯腸都不恤,找遍天地之所覆載、日月之所照臨,急急忙忙心神不安,只為了這一件事,通天下沒有可以用來交換他哥的。而這時正當景泰、天順之際,英宗、景皇難道不是兄弟嗎?景皇只怕他的哥回到北京,英宗只怕他的弟病癒得生。為了富貴利害,壞了性傷了恩,和府君相比較,愛憎顯然不同,能不說天地綱常反而存在於草野嗎?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一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又號黎洲,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清初五大師”,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明末擁立魯王朱以海抗清,明亡不仕。詩重樸實,不事雕琢。有《黃黎洲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