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溶江村

萬溶江村

萬溶江村位於湖南省鳳凰縣吉信鎮境內,高山之中,有鄉道和村道通過,交通便利,民風淳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溶江村
  • 外文名稱: wan rong ji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湖南省鳳凰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老江田 岩板溪 解柳 萬溶江
  • 政府駐地:村委會辦公在解柳
  • 電話區號:0743
  • 郵政區碼:416206
  • 地理位置:湖南湘西鳳凰吉信鎮
  • 面積:20平方公里
  • 人口:1000多人
  • 方言: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兩岔河 雷打岩 
  • 機場:鳳凰—銅仁機場
  • 火車站:吉首站
  • 車牌代碼:湘U
  • 民族:苗
  • 語言:苗語
地理環境,交通,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風俗習俗,節日信仰,教育事業,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吉信鎮萬溶江村位於209國道西北方向5公里,分6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寨,總戶數315戶,人口1167人,稻田面積985.22畝,旱地面積1270畝,自然林4072.5畝,主要產業有水稻、生薑。
萬溶江村

交通

吉信鎮裡趕集時,交通會比較方便,交通工具是農用車、輕卡、摩托。有禾庫直達鳳凰的班車經過。冬季是七點半左右到達,夏季時七點十五到達村頭。
距離吉信鎮有四公里多,距離禾庫鎮有二十三公里多。
交通非常方便。現在吉(吉信)禾(禾庫)路,吉(吉信)臘(臘爾山)路穿村而過。吉禾路過老江田一二組,岩板溪,沿山而行,直通火爐坪村,之後到達禾庫鎮。吉臘路經過萬溶江,在經兩頭羊,在鬼塘分叉去臘爾山。

建制沿革

萬溶江村歷史悠久,大約有200多年時間。根據岩板溪松林里祖墳碑可知,建村是源於1795年左右。根據《鳳凰廳志》記載,當時,臘爾山苗區發生戰爭——乾嘉苗民起義。當時,臘爾山苗區燒了800多個村寨,從臘爾山綿延到鴨堡寨(今禾庫鎮)。苗民無處可逃,到處分散。於是,鴨堡寨(今禾庫鎮)附近的首善鄉龍角村的苗民大量遷徙,有的遷到了山江鎮,有的遷到了德勝營(吉信鎮),有的到了三拱橋鄉,又得到了鴨堡寨。當時,四兄弟遷來現在的萬溶江村岩板溪寨後面,現在有舊址可尋。之後,兩人去現在的下萬溶江,一人去老家田(今老江田),一人去上萬溶江。現在已經傳襲十代。
建村以來,自然寨發展較多。共有8個自然寨。第一個雷打岩寨,分為兩寨,約150多戶。現在只剩下三戶人家了。第二自然寨為上萬溶江(今萬溶江),約30多戶,現在發展為120多戶。第三個自然寨為下萬溶江(今解柳),共100多戶,現在只有30多戶。第四個為岩板溪寨,有20多戶,現在有30多戶。第五個是老雲寨,乾嘉苗民起義時有10多戶,1945年遷徙完畢,沒有人家了。第五個為老江田,建村時人少只有三戶,現在兩組加起來有150多戶。分為四個自然寨了。

行政區劃

建村立寨以來,屬不同的轄區。2005年之前,屬木里鄉轄制。2005年之後,屬吉信鎮轄制,建制村(縣裡直轄,省州批准建制)。分為六個組,一,二組是在老江田,三組在岩板溪,四組在解柳,五六組在萬溶江。村委會設在第四組解柳村,辦公大樓緊挨萬溶江國小。

地理環境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吉信鎮西北4公里處。
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三,盆地有幾個,比較大的盆地有老江田盆地。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文化大革命時期測量過)。最高處為石桌山,海拔820米。最低處為米河龍潭那裡,海拔385米。是三組龍鳳庭家的田(2004年,都良田山滑坡,耕田已經被埋了)。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較為豐富。
淡水資源豐富。河流以萬溶江為幹流,支流較多,有老江田溪,都良田溪,松桃溪,木里溪等十多條。水質較乾淨,幹流不斷水,有四條支流不斷水。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豐富。
森林資源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植被種類多,主要以雜木為主,有杉樹,紅松,紅棱木,白棱木,椿樹,楓樹,板栗樹,黃金條等約100多種樹木植被。
土地資源貧乏。耕地面積較少。全村共1000多畝耕地,人均耕地較少。主要以梯田為主,最多有100多級梯田。盆地較少,主要盆地有老江田盆地。
生物種類豐富。植物種類豐富,有100多種。動物種類不多以前有穿山甲,地鼠,竹鼠,狸貓,狐狸,野雞,麻雀等。真菌類較多,有20多種。
礦山有3個,分別是萬溶江煤礦山。萬溶江煤礦山開採較早,聽老人說,從中華民國就已經開採了。直到2014年,煤礦才停止開採。第二個為米河打砂廠,現在正在開採。第三個為白砂開採廠,往半坡那邊走。
化石不多。有鐘乳石化石等。煤炭資源豐富,幾萬噸,現在煤礦已經關閉。

人口民族

人口
萬溶江村人口較多,有300多戶人家,共1000多人。男女比例為53:47。人口老齡化為20%。外來人口沒有。
民族
全村為純苗族。最近,青壯年在外地打工,娶回其他民族的妻子。以前婦女都穿苗服,現在沒有了。但是到了傳統節日,或者喜慶日子,婦女都會穿苗服出來。
語言
全村男女老少講的都是苗語。一般到趕集時候,到集市上講的是西南官話,很容易溝通。
為人民民主專政。

風俗習俗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圖騰、節慶、婚嫁、飲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萬溶江村的苗族也一樣,是湘西苗語的一部分,中國苗族的一部分。
吃:1.吃米飯。2.吃山泥鰍。3.吃青菜。4. 吃醃菜。以前交通不便,鹽比較貴,一般比較節約,放的鹽少,更不用說要大量放鹽了。所以,就發明了醃菜,味道特別好吃。5.吃肉。現在招待客人,一般都少不了魚肉。萬溶江村一直傳流著“打牌要報萬溶江,好酒好飯老江田,”說明老江田在以前是非常好客的。
穿戴:苗族的服飾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男,一般老人穿無領斜扣大襟衣,束腰帶,穿褲腳,打綁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開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產的"家機斑衣",婦女服飾另具風格,上身穿無領鑲邊繡花衣,綴欄插花瓣與其間,下身著鑲邊、繡花或數紗寬腳褲。引人注目的女頭帕,一般有一丈多長,顏色是青、藍兩種,黑色相間襯花格子有的包絲帕。
住:1.吊腳樓,吊腳一般2-3屋,飛檐翹角,並有走廊圍白木質欄桿,欄桿雕有各種圖案。吊腳下層用來貯藏糧食,存放農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豬及廁所等。上層為人居住。現在,一般家裡都要蓋樓房了。
2.火爐,形狀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圍用木板蓋好,四周用磚、石砌好,中間圍成正方形火塘,用來燒火做飯,周圍下層為空間,用以關雞、鴨。天冷時,主、客人都坐在火爐上,說笑、談論家事和休息。火爐上吊有一個不同形狀的木架,將種子、茶葉簍、草鞋等掛在上面。

節日信仰

節日
萬溶江村苗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
1.清明節。每年清明節,家人都會給先人燒紙。假如墳頭不打理,將會被人笑話。
2.八月中秋。每年都要過八月中秋。
3.十二月二十三之前,家裡都要去掛在天花板上的菸灰,燒起來。
4.過年。一年最後一天過年。
信仰
萬溶江村苗族村民信仰很多,也有大部分沒有信仰的。
1.敬奉祖先家先。萬溶江村一般家家都有神龕,供奉祖先家先。一般的家先灶神,龍神,儺神,“行高”,好友-每逢過年過節,做好吃的東西,老一輩人都要請祖先“吃飯”,也就是吹吹飯氣讓祖先吃。有時候,家裡不順或者或者升官高中,都會請“八代熊”幫忙祭祖。一般人認為,去世的祖先都會在我們身邊保佑。
2. 仙娘。萬溶江村有兩位仙娘。二組有一位,現在八十多了,還健在。另外一位在六祖,也是女仙娘。我們請仙娘,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祖先去世兩三年,要給祖先送飯,會卿先娘;(2)求子求女,也要請仙娘。
3.“巴代”。巴代可以分為兩類,一般是苗巴代和客巴代。萬溶江村也有一部分人信仰。
4.“三大天王”。一般人信仰三大天王,以雅溪三大天王廟為最大。

教育事業

萬溶江村有一所國小——萬溶江國小。現在有學前班到三年級,有四位農村教師。萬溶江國小自從建校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很多人才。從這裡出來了二十幾位大學生,在萬溶江村建設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風景名勝

三岔河
三岔河,苗語讀作“漚叉”,意思我河流匯合處。位於吉信——兩頭羊鄉道旁,從吉信鎮上沿河出發,行駛7公里就到達。2014年,萬溶江村委會決定,開發兩岔河旅遊區,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只作為燒烤地方,沒有開發起來。
雷打岩
1.雷打岩的由來
雷打岩,位於萬溶江村六組上,附近有三戶人家。關於雷打岩的故事來源有很多種版本,其中最流行的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南卷 鳳凰縣資料本》吳友華編的“雷打岩”故事,村裡的都是這個版本。另外一個版本是《明史》記載的有(吉首大學圖書館可查尋),傳說朱元璋稱帝後,經常在全國破龍脈。有一年某天晚上,朱元璋晚上睡覺經常被吵醒。說來也怪,是關門的聲音。在雷打岩附近,有一戶人家住草棚茅屋,大門只能用竹子做,關門的時候非常吵,聲音大,一傳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食寢不安,請著名地理先生劉伯溫解憂。劉伯溫掐指一算,大聲叫“不好”,這裡要出草皇帝了。於是,朱元璋讓地理先生去找,終於走到了萬溶江村這裡,一看便是,有一戶人家,是茅草屋,用竹子捆在一起做的門。一看,屋背後好生了得,山峰成脊,兩山對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有,如一把匕首直插南京。河流到這裡要拐彎,成了一個“之”字形。地理先生根據這裡的地形,認認真真地畫了一幅圖,走到沅江那裡,便五百里加急,送到了朱元璋手上。皇帝一看,是這個地形。於是,便拿朱筆在山脊上一畫,當天晚上就睡安穩覺了。京城皇帝一畫,萬溶江這邊不得了,突然烏雲密閉,電閃雷鳴,一道白光一閃,之後,便是山崩地裂,聲音傳開百里,此時像刀子的山脊便斷開成兩半,大河便從斷開那裡流淌,重新改了河道。那戶山腳下的人家便消失,從此這裡不再出草皇帝了。龍脈被改,草皇帝出在臘爾山,禾庫,以及現在的吉首社塘坡鎮上了。經過幾十年甚至更久,原來的河道變成了盆地,現在是萬溶江寨子最大的盆地了。
2.雷打岩大事記
(1)乾嘉苗民起義古戰場
1795年——1797年,湘西南發生著名的”乾嘉苗民起義“,雷打岩就是一個戰場。當時清兵入山圍剿苗民,走到雷打岩時,被”苗王”吳天半伏擊,死了很多人,包括苗人和清兵,一片淒涼。之後,清兵攻陷,沿河而上,走往臘爾山繼續圍剿農民。
(2)椎牛
農曆2006年6月6日,湖南省鳳凰縣民委組織”椎牛“,地址便是現在的雷打岩山腳下的河灘上,觀眾約30000人,附近的大小苗寨男女老少都來了,很熱鬧。一直從萬溶江馬路那裡站到雷打岩腳下,當時編者也參加。

著名人物

  1. 吳氏祖先
    乾嘉苗民起義期間,有四個兄弟從臘爾山龍角村過來立村立寨,建立了老江田,岩板溪,解柳,萬溶江等。歷經百年,子孫福蔭,從他們四位祖先開始,到一組吳偉華,吳金華的子女,已經傳了十一代了。近200多年了。
2.”吳福爺“
老江田吳氏祖先第二代。據老人口傳,吳福爺聰明,有一隻眼睛瞎了,別人也稱之為”瞎子“。他會講理,附近的人有事情都請他來斷。

地圖信息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零四九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