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

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

萬年冰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已有300萬年的歷史。它的奇特在於以本地洞外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凍的環境,而洞內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處冰愈厚。它是全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凍土層以外發現的罕見的大冰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
  • 開放時間:7:00-19: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成人票120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省忻州市
  • 建議遊玩時間:1天
地理環境,主要景點,石門懸棺,懸崖棧道,懸空村,毗盧佛,旅遊信息,交通信息,門票,

地理環境

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在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窪鄉麻地溝村,處旅遊專線旁,海拔2300米。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
2005年,寧武萬年冰洞在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中,成為國家地質公園,現開發近百米。分成上下多層,通過鑽冰洞,下冰樓梯,過冰棧,可到各層觀光。每層可容納數十人,洞內四周全是冰。
由冰形成的冰柱、冰簾、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鐘、冰人、冰菩薩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洞內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瓏剔透,或晶瑩奪目,或婀娜多姿,或雄偉壯麗,無不令人驚嘆。
堪稱一個凍的世界。更使人們奇嘆不已的是:與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處,有一處千年不熄的地火,當地人稱千年火山。
這一冰一火,本是相剋,卻奇妙地共存於同一山上,可謂世界奇觀,中華一絕。

主要景點

石門懸棺

石門懸棺位於寧武城西70公里處小石門村西極為幽僻的山谷內,峽谷深處有一個幽僻的巷彎,入口石壁如門,巷內林木蔥翠,古建專家認為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考古專家認為石門懸棺是長江以北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一處崖葬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
這就是頗具神秘色彩的石門懸棺景區。
環顧石門內的石壁,並非危岩高聳,而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頂覆蓋著綠樹灌叢,石壁上懸掛的木棺,有嵌在岩洞裡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樁支撐,也有用鐵鏈吊捆的,既有一棺獨懸,也有雙棺並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數數竟有11具之多。
除此外,在石門周圍一帶的山壁上,還有零星的懸棺分布。懸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陰涼乾燥處,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數十米,十數米高的不等。
據考古專家們考證認為,石門懸棺是迄今中國北方地區發現的唯一的崖葬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
石門懸棺的懸葬方式大致可分為洞穴式、懸吊式、懸樁式、棧道式。
洞穴式是在懸崖高處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裡放置棺材;懸吊式是在懸崖高處用鐵鏈將棺材吊掛起來;懸樁式是在懸崖上鑿洞,平插上木樁,將棺材擱到木樁上;棧道式是在懸崖中間鑿孔插樁,鋪成一個微型棧道,將棺材擱在棧道上。
如果說四川珙縣麻塘壩懸棺群以200多具的規模在數量上穩居全國第一,而石門懸棺則因包含了棧道、崖縫、樁崖、懸吊、洞穴等多種類型,在品種上名列華夏第一。
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

懸崖棧道

懸崖棧道位於涔山鄉張家崖村西的翔鳳山上,創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貞元年間。原長42華里,一座座懸空古剎由棧道相連,驚險絕倫,獨具特色,是“中國華北地區罕見的水平聯洞型棧道”,也是寧武縣古十景之一。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樸雄壯的山門,穿過山門拾階而上,一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水聲潺潺。
羅漢殿是懸崖棧道的第一處建築也是棧道的起點,面闊三間9米,進深10米的羅漢殿依山而築,建築巧妙利用了後面的天然石洞,洞內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塑像,殿名也由此而來。
羅漢殿旁邊是清代道光年間重修該寺廟的碑一通,碑上記載這座山上昔日的繁華。沿著棧道膽顫心驚地轉過一處險地,鑽過一處石洞,又是一座面南坐北的大殿——毗盧殿。
毗盧殿面闊三間,進深10米。內有毗盧遮那佛塑像。毗盧佛是如來佛祖的法身。
由毗盧殿東向而行,時而心曠神怡,時而膽戰心悸,時而彎腰爬行,時而下蹲挪移,一路看不盡的鏡中景,歷不完的棧道險。
千餘米的棧道上共有石洞15個,其中最長15米,穿行其間險與奇同在,苦與樂共享。15米的長洞盡頭,西禪院高聳於300餘米的石壁凹地,是寺廟住持的寓所。
從西禪院石門洞中鑽出折向北行,有大佛殿的遺址,據說大佛殿原為上下兩層閣樓式建築,甚是壯觀,可惜已毀。
由大佛殿遺址向西北石階攀援,漸至翔鳳山巔。一座氣勢宏偉的四層石塔建於之上,這就是曉祖寶塔,曉祖寶塔為墓葬塔。
崇禎皇帝的四皇子在闖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後在此出家,法號曉庵,先於師傅坐化,清康熙壬辰年間( 1712 年)築塔。
塔基原有曉庵的肉身堆塑。塔周古木參天,異草生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兩日,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朝拜曉祖,據說還是很靈驗的。
頗為奇怪的是,近年開發旅遊資源,修復棧道之際,塔前一棵死去數十年的落葉松重新吐綠,長出新芽。
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

懸空村

多山多林、奇異靈秀的寧武是山西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寧武80多萬畝原始次生林海,將縣東寨鎮十幾公里處的“王化溝”這個小村深匿其中。王化溝村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築,在近幾年漸漸出名,被傳稱為現在的“懸空村”。它不上不下,整個位居於半山腰上,村莊順崖就勢而建,從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樓閣。沿著彎曲的小徑盤旋而上,不少老人、孩子,不驚不奇地望著我們。“懸空村”的房屋錯落有致,戶戶相連,有的甚至還是二層小閣樓。村民的牛、羊、騾圈等也建在懸崖絕壁邊上。整個村子面向峽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撐,懸空而建。在其前面加寬,鋪就木板,便是村中唯一長約不到一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見的“空中棧道”景觀。 “懸空村”的人隨和、誠實、友好。好客的村民,不論是年逾古稀的長者,還是稚氣未退的孩童,都會熱情地請你去家裡做客,毫無保留地給你介紹王化溝的過去和現在。32歲熱心的村民王建軍,主動充當了我們的導遊。在這個只有13戶人家的隔世家園裡,現僅生活著三四十口人,和如今大多數農村一樣,村子裡許多人曾外出打工謀生。莜麵、豆面和土豆是他們的主要食物。村中一眼山泉,長流不斷、清澈甘甜,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房屋的建築,多以石頭和木材為主。村子雖小,也曾有過龍王廟、大仙廟和五道爺3座小廟宇,寄託著村民們久居大山的精神世界。
幽靜山谷中的“懸空村”,猶如南方的吊腳樓群,構成一幅別致的山野幽居圖。置身石屋樓閣,憑欄放眼,滄海綠浪,滿目碧野。每逢雨雪之後,“懸空村”更是萬里雲霧、銀海茫茫,蔚為壯觀。在村子棧道上,不時飄來白雲般的羊群和閃過翻山農作的村民身影。木圍前石屋下暖陽中,聚集了閒敘著生活的人們。在這寧靜自然的造化中,形成了“懸空村”特有的一種溫馨。

毗盧佛

《佛學大辭典》中講,它是“毗盧遮那佛”的略稱,“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的法身佛,說到這,您可能要問了,“法身佛”又是什麼佛呢?其實,佛教中經常會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盧遮那佛”,應身“釋迦牟尼佛”,報身“盧舍那佛”,這三尊佛像的關係非常奇妙,對此佛教中有一個精妙的比喻,其實法身毗盧遮那佛,就像是天上的一輪明月,應身釋迦牟尼佛就像是月亮映在水中的影子,報身盧舍那佛就好比是水幹了,月亮的影子不見了,但月亮依舊存在,就是說法身毗盧遮那佛,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永遠存在,可見他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許多寺院都有供奉,象北京法源寺,洛陽白馬寺。
支鍋石武縣城30公里處的東寨鎮西樓子山南麓半坡,有一座峭岩矗立於溝側溪畔。這峭岩高約兩丈余,頂部巍巍托起一塊巨大奇石。這奇石以兩塊小石作支腳,立於約三四十度的峭岩斜坡頂部。奇石高約3米,闊約2米。雖立斜坡,風吹似動,但數乾百年來,它卻一直屹立在那裡。 由於奇石狀似加蓋的鍋,支撐它的兩小石形若鍋腳,故而人稱“支鍋奇石”,成為古寧武府和寧武縣八大奇景之一。
鍋奇石向人們訴述著它的神奇傳說。上古,江河橫溢,汾水為患,爛泥遍地,人民苦難深重,渴求治汾。帝為救民於水火,便遣台駘作水官,專門負責治理汾河,台駘是金天氏——少昊的後代,昧的兒子。他是繼大禹之後,華夏歷史上又一位功勳卓著的治水大師。
據傳,治汾大師台駘治理汾患時,曾在樓子山坡置一大鍋,用管涔松木燃火,經年累月地熬煮汾洪,終於將洪水煮乾,汾患平息。後來台駘煮洪水的大鍋變成了支鍋石,台駘也被玉帝召去作“雨師”和“汾神”去了。
據傳說,這裡原本是台駘治水時的點將台和指揮台,原因在於其地居高臨下。台駘治水成功後,為了使洪水不再肆虐泛濫,便在此處設定了這塊巨大的“鎮魔石”。說來也怪,有鎮魔石屹立於此,汾洪果然沒有再像上古時那般肆虐過。
據關專家考察,該奇石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期。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到達寧武縣城後,在寧武汽車站乘開往東寨鎮的中巴車,到達東寨鎮包車前往,費用為100元左右。

門票

成人票120元;1.2米以下(含1.2米)的兒童、70歲以上(含70歲)老年人持本人身份證、持本人軍官證、士兵證、記者證、導遊證等可免票;60-69歲老年人憑本人身份證享受五折優惠;全日制普通中、高等院校在校生持本人學生證享受五折優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