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炕

萬字炕

中華滿族睡的炕稱“萬字炕”,或稱“轉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滿語稱漢族土炕為“土瓦”。當然滿族的火炕有自己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字炕
  • 外文名:Swastika kang
特點簡介,文料記載,

特點簡介

第一環室為炕。臥室內南北對起通炕,西邊砌一窄炕,也有的西炕與南、北炕同寬的,與南、北炕相連,構成了“兀”型。煙囪通過牆壁通到外面。
第二,炕面較為寬大,有五尺多寬。炕既是起居的地方,又是坐臥的地方。人稱之為“火地”、“地炕”。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保暖。滿族使用和發明的火炕是通過做飯的鍋灶來供熱的,做飯也罷,燒水也好,熱氣都通過火炕,所以炕總是熱的。有的人家為了保暖,把室內地面以下也修成煙道,稱為“火地”或者也叫“地炕”。
第四,“煙囪出在地面上”是滿族民居的又一個特色。滿族炕大,煙囪也粗,用磚和泥壘成長方形,滿語稱為“呼蘭”。煙囪高出屋檐數尺,通過孔道與炕相連。滿族人喜歡熱炕,他們往往在炕沿下鑲上木板,上面鐫刻著捲雲紋等圖案,樸素而美觀的裝飾與鋪地的大方青磚相映成趣。

文料記載

《寧古塔紀略》載:“房屋大小不等,木料極大。有白泥泥牆,極滑可觀。牆厚幾尺,然冬間寒氣侵入,視之如霜。屋內南、西、北接繞三炕,炕上用蘆席,席上鋪大紅氈。炕闊六尺,每一面長二丈五六尺。夜則橫臥炕上,必並頭而臥,即出外亦然。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放……靠東壁間以板壁隔斷,有南北二炕,有南窗即為內房矣。無椅凳,有炕桌,俱盤膝坐。”
滿族家庭生活以炕為中心,其飲食起居都與炕分不開,所以對炕也很講究。在蓋房子的時候,也是先蓋西廂房後蓋東廂房。傳統上有“西炕為大”的習俗。西炕為至尊的位置。家人不許坐臥,不在西炕進食,不許客人坐臥,不置放一般人的照片、畫像,更不允許亂放狗皮帽子、皮鞭子等雜物。滿族人家居室的西牆為供奉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處,因此,西炕也稱為“佛爺炕”,西牆上供奉的佛爺匣子是極為神聖的,一般人不能隨便看。匣子裡珍藏著本民族祖先、民族功臣及本氏族、民族尊崇的人物,還有宗譜,記載著家族歷史的興衰及祖先的功績。所以炕上只擺設祭器供品。總之西炕
是供奉祖先的聖地,不隨便觸動。
滿族長期生活在東北松花江和黑龍江下游的廣闊地域。這裡的地理氣候條件、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發展水平決定了滿族的民居特徵,並逐漸形成北方少數民族特點鮮明的寢居習俗。為了抵禦冬季風雪和嚴寒,滿族先世肅慎人、挹婁人和勿吉人基本為“穴居”。女真族在形成初期,仍然沿襲先世的“穴居”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