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南昌市最繁華的老城區中山路和船山路交匯處,總占地面積近80畝,建築面積約14.6萬平方米。街區將“按圖索驥”,展現江右民系的建築風貌和傳統文化,實現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以挖掘、傳承、融匯、展示為指導思想,實現“歷史街區、城市記憶”的建設功能,達成“文、商、旅”融合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 外文名稱:Wan Shou Gong Li Shi Wen Hua Jie Qu
  • 地理位置:南昌市中山路
  • 項目地點: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中山路
  • 成立時間2016年1月
  • 項目定位:千年商街,萬壽祖庭
  • 法人代表:黃志剛
項目概況,周邊景點,交通信息,設計理念,商業模式,建築特色,建築布局,保護價值,保護方法,

項目概況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以“歷史街區·城市記憶”為主題,圍繞“民族、民俗、民間”的規劃主線,通過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巷肌理,建設傳統贛派建築風格,並配套建設臨街商業建築和會館建築。全新改造內容包括重建鐵柱萬壽宮,並保存街區建築結構形態與歷史價值的基礎上,將街區打造成融匯歷史宗教、文化藝術、旅遊觀光、民俗聚會、休閒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南昌特色老街。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中山路以南,船山路以東、以北,翠花街以西,總占地面積約5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6000平方米,項目內有捷運1號線萬壽宮站,屬於南昌城市級核心商圈,東側為八一起義紀念館,西北側為滕王閣景區,均為南昌市重要的旅遊資源,是南昌重要的“城市名片”、“城市會客廳”。地理位置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中山路以南,船山路以東、以北,翠花街以西。街區東端為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街區中部翠花街西側有鐵柱萬壽宮遺址;街區南、西界船山路有明清時代的廣潤門遺址;街區北界為中山路,東北角為勝利路重要傳統街道。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周邊景點

1.滕王閣景區(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2.八一起義紀念館(中山路中段380號),1997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筆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
3.朱德舊居(花園角2號),是一所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坐西朝東,雕花飛檐懸於門楣,兩扇大門,內有天井,典型的江南民居。
4.賀龍指揮部(子固路85號),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
5.葉挺南昌指揮部舊址(蘇圃路南昌二中內),為兩層磚木結構的“工”字西式樓房。
八一起義紀念塔(八一廣場南端),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五十周年而建。
6.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八一大道北段)正廳祭壇上立有紀念碑,由朱德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7.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周邊享有百盛商場、天虹商場等,綜合性休閒購物中心;更有中山路步行街,全新修建的勝利路步行街等,南昌人熱衷遊逛的經典街區。

交通信息

公交、捷運具體信息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附近公交站:
萬壽宮商城、勝利路步行街、勝利路西、瓦子角(天虹百貨)、瓦子角、社保大樓、中山路西口、珠寶街、珠寶街口、中山路口、洪都中醫院、市洪都中醫院、中山橋、孺子路口、中山橋、後牆路口。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公交線路:
18路、205路、25路、27路、5路、232路、229路環線、33路、2路、26路、13路、202路、230路、12路、228路環線、20路、38路、9路等。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捷運站:
南昌軌道交通1號線萬壽宮站。

設計理念

根據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規劃理念,首要任務就是致力於恢復萬壽宮片區自晚清至民國,歷史風貌鼎盛時期的道觀、民居、城門等,建築勝景。旨在喚醒南昌居民對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記憶,展現該時期多樣化的歷史文化特徵,並結合現代化文化功能需求,對歷史建築進行必要的升級,使歷史人文和現代時尚在傳統風貌建築中進行有效融合。
1、建築風貌保護原則:最大程度的保存與保護萬壽宮街區的歷史風貌特徵,包括街道肌理、空間特徵、建築風格與裝飾細部等,並忠實於地段原有晚清民國民居建築、西洋風格樣式建築等多樣性特徵。
2、歷史建築保護原則:對地塊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築,保留其空間與結構特徵,展現南昌區域內的地方建築做法,恢復原有結構、空間、造型與裝飾特徵。
3、歷史記憶再現原則:對地塊內歷史上存在的重要建築,諸如寶慶銀樓、廣潤門、茶肆、錢莊、會館等,建築均進行復原,將文化與歷史在建築上進行融合。
人文歷史(供稿:南昌萬壽宮博物院)
一、鐵柱萬壽宮的歷史變遷
鐵柱萬壽宮, 始建於西晉永嘉六年(312), 初名旌陽祠,它坐落在章江碼頭的廣潤門內, 由於地處南北航運的樞紐位置, 又是洪水的多發地區, 以許真君鐵柱鎖蛟、治理水患而聞名於世, 是人們傳頌許真君治水“功跡”之地。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旌陽祠改為“鐵柱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l009)宋真宗將鐵柱觀改用“景德”年號,賜名“景德觀”。
北宋熙寧九年(1076),曾鞏任洪州知州重建旌陽祠。王安石為此寫下了《重建旌陽祠記》,提出“公有功於洪,洪人祀之虔且久”的著名觀點。
南宋嘉定元年(l208),寧宗趙擴御書“鐵柱延真之宮”匾額豎於宮上,將觀改為宮。元貞元年(1295)成宗繼承皇位,又將萬壽宮原額“鐵柱延真之宮”改賜為“鐵柱延真萬年宮”,加“萬年”兩字,在於讓百姓頌揚皇帝萬歲之意。
明代朱元璋來到南昌城,首先是去鐵柱宮,降御香,成為第一個在鐵柱宮進香的皇帝;嘉靖四十五年(1566),世宗賜南昌鐵柱延真萬年宮為“妙濟萬壽宮”,並御書“神仙怡世”,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明萬曆二十八年 (1600) 鐵柱萬壽宮毀而復建, 張位(1533一1605 新建人, 官至吏部尚書) 作《重建萬壽宮記》。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1552-1610) 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 來贛, 從南安乘船到南昌登岸, 偶然觀覽鐵柱宮, 後來在他的傳記內寫道: “廟建設宏偉, 里外都是做生意的, 好像天天開商展會似的, 極為熱鬧。”把鐵柱萬壽宮介紹到了歐洲。
明朝氣節、事功、文章第一人的王陽明,大婚之日,與南昌鐵柱萬壽宮內道士交談一夜,錯過婚禮。20年後,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驛,在福建武夷山下投宿的寺廟中又遇見了那個鐵柱宮道士。道士見了他,口中吟道:“二十年前曾見君,君來訊息我先聞。”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江西省成立總商會,辦公設在鐵柱萬壽宮內。
民國元年 (1912) 十月二十日李烈鈞任江西都督,邀請孫中山先生來南昌,在萬壽宮商會舉行歡迎會,孫先生髮表《造成共和因果及國民應盡之責任》演說。鐵柱萬壽宮又成為一個政治活動中心。
民國四年 (1915) 鐵柱萬壽宮附近失火,陳筱梅以南昌總商會和慈善總會長兼萬壽宮重建總理名義與其他商紳向全省募捐重建,聘請能工巧匠, 歷經五年, 費工30萬個, 終於在民國八年修繕完成。
新落成的鐵柱萬壽宮, 整個建築占地十餘畝, 宮內前後殿均七列五進梁架式建築,正殿外有天宮牌樓, 上額為“忠孝神仙”匾額。正大殿、夫人殿、諶母殿、三元殿、戲台飛檐仰空, 金碧輝煌。
抗日戰爭時期, 南昌被日軍占領, 萬壽宮遭蹂躪。抗戰勝利後, 南昌總商會主持整修, 又使萬壽宮煥然一新。
1966年文革時期, 鐵柱萬壽宮慘遭浩劫,宮內神像法器被縱火焚毀,殿堂拆毀,現僅剩一段斷垣及三元殿、諶母殿等殘垣破壁。
2014年5月南昌市政府決定著力打造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復建鐵柱萬壽宮及成立南昌萬壽宮博物院,使之成為體現南昌市井民情的特色街區。
二、許真君的人文故事
凡到過萬壽宮遊歷或祈福的人都知道,許真君是各地萬壽宮供奉的普天福主菩薩。 深得百姓愛戴,由人逐漸演變成江西人心目中的神。
許遜(239—374),字敬之,中平元年(184),許遜的父親許肅攜一家老小,歷盡艱險,渡過長江,先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後經過徽城(今安徽歙縣)來到豫章城(今江西南昌)避難。
許遜,生於三國時期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慈母村。他生性聰穎,勵志好學,五歲啟蒙,許遜少年時還喜武功、善射箭。青年時代的許遜, 刻苦好學, 精研經史、天文、地理、歷律、醫學, 雖有學問,但許遜不求功名,也不願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專事修道,希望用真才實學來造福於民。
三國吳鳳凰三年(274),許遜攜帶老母妻子,從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慈母村遷到西山。晉武帝時,天下一統,建元太康(280),下昭各郡保舉孝廉賢能之士。豫章太守蒼寧即保舉了賢孝的許遜,朝廷詔命許遜為蜀旌陽(今四川德陽)令。許遜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以推辭”,便離別老母、妻子,千里迢迢赴任,那時他已經四十二歲了。
許遜在旌陽任職十年,政績卓著, 使旌陽這個連年饑荒的山區面貌迅速改觀, 人民得到休養生息, 以至鄰縣居民紛紛遷入, 人口大增。百姓尊稱他為許旌陽,朝廷在許遜逝世後也詔令將“旌陽”改為“德陽”,以表彰其德,該縣名一直沿用。
由於晉朝政局紛亂,許遜自感國事不可為,於惠帝永熙元年(290)棄官東歸新建家鄉。蜀民崇敬許遜,在無法挽留的情況下,立生祠畫像,奉之如神明。啟程之日,百姓成群結隊來為他送行,送至百里、千里始還,其中一部分竟一直隨至西山,並自願改為“許”姓,定居在他家附近,號為“許家營”(今南昌新建西山許村)。
許遜辭官回家後,在南昌地區為民做了不少好事。民間長期廣泛流傳著許真君斬蛟除害和白日升天的神話傳說故事。許遜於西晉永嘉六年(312)在廣潤門鑄了一口鐵柱井,稱“鐵柱鎖蛟”井, 下面還安置了八根鐵鏈,鎖住孽龍尾, 並作禱祝詞和讖(chen)語:“鐵柱鎮洪州,萬年永不休!八索鉤地脈,一泓通江流。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薄收。地勝人心善,應不出奸謀; 縱有奸謀者,終須不到頭。”南昌保留有板坊廟、觀音橋、老龍窩居、觀音廟、蛟橋鎮等地名,江西各地也留下了蛟潭、蛟井、磨劍石及眺蛟、逐蛟、斬蛟植樹等大量神話傳說和歷史古蹟。
在殺蛟除妖后,許真君仍隱居西山,潛心修道講學,闡明淨明真銓,並於東晉太興四年(321),在“梅仙祠”(青雲譜前身) 建道觀, 額曰“淨明真境”(又名“太極觀”),將淨明忠孝之道歸納為“忠、孝、廉、慎、寬、裕、容、忍”八字,稱為“八字垂訓”。
東晉自王敦亂平之後,又有蘇峻之亂,國力一再削弱。
為拯救北方無辜平民於水火, 晉穆帝(356)加封桓溫為征討大都督, 委以北伐重任。許遜聞訊,不顧年高,奮然請纓從軍。表現了白髮英雄的愛國丹心和濟世精神。
東晉寧康二年(374),許遜已是136歲高齡。《孝道吳許二君傳》等書上說,許遜修成正果,於八月望日攜全家四十二口,連同雞犬,拔宅升天。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又被稱為“升仙日”。
許遜仙逝當年, 許遜的族人許簡在其故居建祠祭祀許遜等先輩,從此逐步形成以西山為主的、以家族血緣為紐帶的民間崇拜活動。每年八月號“淨月”,從初一開始,各地民眾紛紛到西山進香,可謂人山人海;家家戶戶把他祀為“家神”、“福主”禮拜。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商業模式

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的純租賃商業模式
萬壽宮啟用統一模式的商業管理,遵循服務為主導,在業態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通過與商家簽定管理公約,服務協定等模式,針對商家的經營活動進行巨觀管理與微觀服務相結合,兼顧了各方利益,令四贏格局能夠真正得以實現。
統一模式下的管理為服務式管理。商業經營公司通過使用統一品牌,統一開具發票,等常規管理模式,對商家的經營範圍、經營模式等,進行嚴格的管理。

建築特色

萬壽宮的地面建築風格為:規劃路以南均為贛派民居為主,夾雜其它晚清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規劃路以北為新中式風格。整體建築採用南昌地方民居樣式,表現為傳統風貌,運用傳統符號和標誌。天際線輪廓豐富,由北向南高低錯落,與南側街區民居部分形成視線上的交流。東部恢復歷史上民國時期存在的寶慶銀樓,並對歷史上存在的同公祠、賢良祠等建築進行展示,增加建築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並增加文化產業空間的活躍性。

建築布局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共由11條街道和巷道組成,形成豐富的歷史肌理。中山路、船山路、翠花街是圍合街區的3條街道。街區內另有5條傳統街巷:翹步街、契約巷、蘿蔔巷、棋盤街、醋巷,以及另外3條街巷:萬壽宮巷、籮巷、廣潤門街。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按照萬壽宮整體地段歷史特徵和展現內容的不同,地塊劃分為四大主要區域:
(1)北側創新文化街區
位於地塊北部, 北臨中山路, 南部依規劃路與歷史民居部分相區分。 地塊內部與南昌城市捷運 (南昌市軌道交通1號線萬壽宮站)相連通,在地上與地下區域皆與城市緊密相連。建築採用南昌地方民居樣式, 整體表現為傳統風貌, 運用傳統符號和標誌。天際線輪廓豐富, 由北向南高低錯落, 與南側街區民居部分形成視線上的交流。東部恢復歷史上民國時期存在的寶慶銀樓, 並對歷史上存在的同公祠、賢良祠等建築進行展示, 增加建築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並增加文化產業空間的活躍性。
(2)南側傳統民居區
歷史民居部分是歷史街區的主體,位於規劃路以南,船山路以東,以北,萬壽宮遺址區以西,占據了地塊的重要部分。該區域是南昌歷史文化街區民居建築的代表,經必要的改造提升,成為適應現代文化功能活動的歷史街區。按照地塊內建築的性質劃分, 可分為新建建築和修結建筑西大類型 。
(3)萬壽宮博物館區
鐵柱萬壽宮是天下萬壽宮的源起,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對同治時期的萬壽宮道觀格局進行復原,結合遺存再現天下萬壽祖庭的風采。同時,結合原有萬壽宮西側的部分民居建築,組成統一的建造組群整體,營造萬壽宮博物館。萬壽宮博物館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復原道觀建築區(西區)和民居建築區(東區)。
(4)地下室區
地下部分為車庫,為萬壽宮及歷史文化街區提供停車服務。設有3個雙車道出入口,南側開往船山路,西北側通過規劃路通往船山路,東北側通過規劃路通往翠花街。
規劃路以北中西部,地下與捷運站連線,便於更方便乘坐捷運的遊客進入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價值

1.文化價值
這裡保存有鐵柱萬壽宮遺址、相當數量的清末及近代建築遺產,以及穆斯林社區中心醋巷清真寺,對於延續江西省和南昌市的地方文化傳統,保護南昌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歷史價值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在南昌歷史文化名城舊城城牆範圍內,僅存的一處歷史文化街區;是江西特有的地方傳統崇拜之許遜信俗的發源地之一;是南昌作為中國國土南北大通道傳統要點,所長期具有的交通與商業重鎮地位的最後歷史遺存;是南昌進入近代化進程後歷史城區變遷的見證之一,也是南昌不同信仰民族和諧共處的見證。
3.建築價值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仍保有相當數量的清末和近代建築,具有很高的文物保存及觀賞價值。其中27處已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船山路666號、船山路672號已消失),18處已公布為南昌市歷史建築,其中7處為傳統風貌建築,推薦為歷史建築,部分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將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
這些建築遺產,清晰地記載了自清末至民國的建築演變過程,包含了大量有研究價值的歷史信息,是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關鍵載體。
(45棟保護建築建築)(45棟保護建築建築)

保護方法

1.整體性保護
保護歷史遺存的真實性,保護歷史信息的真實載體;
保護歷史風貌的完整性,保護街區的空間環境;
維持社會生活的延續性,繼承文化傳統;
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保持街區活力。
2.原真性保護
保護歷史建築的外觀形象不變,內部功能、空間和非沿街部分可進行適當改動以便繼續合理利用。
(2)保護歷史建築的肌理組織不變,內部功能、結構、空間可進行適當改動以便繼續合理利用。
(3)保護歷史建築的結構體系不變,內部功能、空間可進行適當改動以便繼續合理利用。
3.可持續性保護
保護現存歷史街區遺產本體的安全性、可持續性。
保護歷史街區肌理和歷史信息的完整性。
滿足管理控制的可操作性,具有保護措施實施的有效性。
促進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社會進步的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