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低溫實驗室

萊頓低溫實驗室

萊頓低溫實驗室由低溫物理學家卡麥林·昂內斯(K.Onnes)創建,二十世紀初,這個實驗室在昂內斯領導下,在低溫領域獨占鰲頭,最先實現了氦的液化,發現了超導電性,並一直在低溫和超導領域居領先地位。特別是它以大規模工業技術發展實驗室,開創了大科學的新紀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頓低溫實驗室
  • 創始人:低溫物理學家卡麥林·昂尼斯
  • 地點:荷蘭一座小城
  • 創始人榮譽:191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簡介,創始人介紹,研究課題,獲得榮譽,

簡介

19世紀末20世紀初始,曾在低溫實驗的研究方面開展過一場世界性的角逐,在這場轟動的科壇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的是位於荷蘭一座小城的萊頓低溫實驗室。

創始人介紹

談到萊頓低溫實驗室就不得不先提及它的創始人,低溫物理學家卡麥林·昂尼斯(Kamerlingh Onnes ),他於1853年9月21日生於荷蘭的格羅寧根,1926年2月21日卒於荷蘭的萊頓。因製成液氦和發現超導現象於191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882年,29歲的昂尼斯被任命為萊頓大學物理學教授和物理實驗室負責人。當時物理學正處在一個轉變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物理實驗。昂尼斯在擔任萊頓大學物理實驗室負責人後,就決定把研究低溫物理作為主攻方向。要進行低溫方面的實驗,首先就要獲得低溫,低溫要靠液化氣體獲得,當時只有氫和氦還沒有被液化。英國物理學家杜瓦從1877年開始研究,經過二十多年,於1898年液化了氫。昂尼斯領導的萊頓大學物理實驗室為了滿足低溫研究的需要,於1892~1894年建成了大型的液化氧、氮和空氣的工廠,1906年可以大量生產液氫,為液化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經過兩年奮鬥,終於在1908年7月10日成功地液化了氦,為在液氦溫度下研究物質的性質創造了條件。

研究課題

金屬的電阻問題是昂尼斯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當時對金屬的電阻在絕對零度附近如何變化,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純金屬的電阻應隨溫度的降低而逐漸變小,並最終在絕對零度消失。昂尼斯最初相信的是開爾文1902年提出的另一種觀點,即隨著溫度的降低,金屬的電阻在達到一極小值後,會由於電子凝聚到金屬原子上而變為無限大。昂尼斯由於掌握了液化氦的技術,因而具備了從實驗上研究這一問題的條件。1911年2月,他測量了金和鉑在液氦溫度下的電阻,發現在4.3 K以下,鉑的電阻保持為一常數,而不是通過一極小值後再增大。因此他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而認為純鉑的電阻應在液氦溫度下消失。
為了檢驗他的看法,選擇了汞作為實驗對象,因為汞比其他金屬容易提純。實驗結果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汞的電阻在4.2 K左右突然消失。1911年4月~11月,昂尼斯在連續三篇論文中詳細地報導了他的實驗結果。1913年,昂尼斯又發現錫和鉛也具有和汞一樣的超導電性,不純的汞也具有超導電性。

獲得榮譽

由於昂尼斯對萊頓大學物理實驗室的出色領導和管理,使該實驗室成了本世紀初全世界低溫研究的中心。有許多國外學家曾來到萊頓大學,在這個實驗室短期或較長期地工作。他們之中不僅有卡麥林·昂尼斯的合作者,還有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技師,到萊頓研究或學習的主要課題是低溫學。實驗室的其他研究項目包括熱力學、放射性定律、光學及電磁學現象的觀察,例如螢光和磷光現象,在磁場中偏振面的轉動,磁場中晶體的吸光光譜,以及霍爾效應,介電常數,特別是金屬的電阻。從1901年
起創辦的培訓儀器製造廠和玻璃吹制工的學校,也為卡麥林·昂尼斯和的實驗室贏得了榮譽。
總之,萊頓低溫實驗室逐漸在國際上贏得了日益重大的聲譽。
萊頓大學萊頓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