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位於山東萊州,是中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由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

山東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工作完成鑽探15萬餘米,搭建海上鑽井平台71架次,海上鑽孔最深達1973.46米。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勘探工作於2015年底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 礦區類別:海上金礦
  • 執行公司:萊州市瑞海礦業有限公司
  • 礦資源量:470多噸
歷史背景,勘探經過,勘探技術,開發意義,社會評價,

歷史背景

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於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
所謂礦體,它有板狀的,有凸透鏡狀的,還有像樹根的脈狀的。而發現的海下金礦成礦帶,它的形狀有點像巨大的“螃蟹”埋藏在深海底部。
實際上,早在50年前,山東地礦勘探人員就發現了三山島有金礦。那時,地礦人員只是調查在三個山頭的下面有金礦的露頭,但它的到底有多大?儲量有多少?都不清楚。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山東省地質局807隊,現在的地礦局六隊,發現了三山島金礦,後來多家勘查單位在三山島一帶陸續發現了新立金礦、西嶺村金礦以及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勘探經過

山東地礦三院這支隊伍曾先後探獲招遠玲瓏東風礦床171號脈、萊州西嶺村、牟平遼上、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等特大型金礦床,累計探獲金資源儲量1500餘噸。
從2012年,萊州市瑞海礦業決定加大投資力度,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接手找礦工作,在海下領銜上演了一幕“耕海探寶”的找金礦大戲。
2012年,在前期工作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萊州海域圈定了找礦靶區,啟動了詳查工作,到2014年完成詳查報告,整個勘查工作歷時近三年,找到當下國內最大金礦,且是在海上發現的,探獲金屬資源量470.47噸。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已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
勘探難度
工作人員從鑽井平台上,正將取下來的岩芯小心地放在箱子裡。
80公分一格岩芯,每7格就是一箱,這樣一箱,僅重量就達60多斤。“別的可以,唯獨這岩芯不能有一點閃失。”據統計,整個海上項目總計有兩萬多箱岩芯,就是這樣,由鑽工們乘坐顛簸的小舢板一箱箱運回岸邊扛回岸上的。
是鑽工們用肩膀扛出了一個特大型金礦床。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礦床的勘查實踐不僅證實了渤海灣海域金礦成礦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是中國海域金礦勘查的首次嘗試,具有里程碑意義。
海上施工,最大的困難就是有風浪。只要有6級以上風浪,交通就是問題。據介紹,海上勘查共有七條小舢板負責海上交通運輸。上下班的鑽工中有部分人開始不適應小船的顛簸,噁心嘔吐,但是適者生存,吐了幾次也就好了。還有幾次,人不小心掉到了海里,所幸都穿著救生衣,有驚無險。
背後故事
三山島海域,其實在這壯觀的背後,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36歲的張軍進,別看他年紀輕輕,從業9年來,他和他的團隊累計探獲金金屬資源量1100餘噸。他也是全國“最美地質隊員”當選者。
提起海上找金最難忘的經歷,他沉吟半晌:“就怕大風大浪。”記得有一次出海,他們來到到離陸地14公里的水域。剛出發的時候海面上微風拂面,可半個小時後海面突然變臉,大船起伏能有一米多高。作業人員出現了暈船的現象,有的人甚至出現了嘔吐。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克服了身體的各種不適。
地質,測量,鑽探人員往往吃住在施工作業船上。“最煩人是手機信號不好。與陸地人員交流的時候常常一個人拿著手機從船頭跑到船尾,而且是不停的折返跑。”
有一次,項目組輾轉於海上平台編錄岩芯。而平台最遠離岸3.5公里,水深達15米。行駛間,風浪驟至。大家便在驚濤駭浪中停靠在最近的一個平台,艱難狼狽地爬上平台。
原以為很快就會風息浪停,沒想到一等就是一天一夜。當時已是九月底,晚上的海上氣溫很低,他們身上的衣物單薄,大家只好“抱團取暖”,用塔衣遮身避寒。更慘的是,平台上幾乎“彈盡糧絕”,就這樣在“饑寒交迫”中度過漫漫長夜,迎來曙光。
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就是在這樣無數個艱難險阻和瑟瑟寒夜中浮出水面。

勘探技術

從海上尋金平台的研製開發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鑑的經驗。眼前的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鑽探平台平鋪海上,猶如一個個橙紅色的“鐵螃蟹”,將它的9支“鐵爪”深插入海底。然而,就是這個僅有100多平方米大的海上平台,卻是整個三院人的智慧結晶。
“在海上安裝平台,首先就是定位很難,海上茫茫一片,沒有參照物,只要有一點風浪,平台就漂浮不定,漂移百八十米一點兒感覺都沒有,所以需要不斷反覆定位。”海上鑽探平台屬於拼裝式插樁平台,它是靠插在海底10多米深的泥沙里的9個鋼管腿兒支撐著工作檯面。
“就是這9個管口與平台接口錨固這個環節,來參觀考察的專家形容堪比太空上‘天宮一號’對接。”張軍進都是在早上四五點鐘,將平台拖拽到指定的坐標處定位安裝。
2012年,第一個平台安裝歷時是24小時,到了2013年,隨著技術成熟,一個平台大致需要8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到位。經過三山島海上金礦勘查實踐,該平台經受住了十級大風、冬季海凍的考驗,安全穩定可靠,這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就這樣,三山島的海平面上架起了67個平台,成為海上“勘探工廠”。
2015年,該院參考國際一流海洋鑽探平台的設計理念,重新研製開發出新型大陸架鑽探平台———“探海1號”系列拼裝式插樁海上鑽探平台,可根據施工要求,自由組合平台構件、靈活增減作業面積、升降平台高度。全新升級的鑽探平台已成功運用於三院承擔的遠離海岸100公里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鑽探項目。

開發意義

煙臺新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中約80%為深部找礦成果,其中金礦達到1300餘噸。然而,受限於地溫等開採技術限制,深部找礦成為將來礦產發展的研究課題。
“南非金礦開採深度才達到3-4公里,國家開採深度不超過1.5公里,煙臺發現的礦產深達2000米深,有的礦產限於技術所限,至於深部地下埋了多少黃金?還有多少儲量?這都需要看金礦勘查的深部找礦成果。”金礦深部地質條件複雜,不僅僅是找礦難度大,而且,將來開採也意味著更大的難度。
深部探礦、尋找接替資源已成為礦山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課題。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金礦鑽孔深度早已經突破了4000米,甚至5000米。從國際礦業數據顯示,1000米至5000米之間的金礦開採價值更大。雖然我國是世界黃金生產的第一大國,但至今中國的黃金勘查、開發僅限於地下1000米以內,甚至多集中在800米以內的地表表層開採。
之前國內地質勘探第一深度在安徽,深度達到了2706米。而山東黃金集團日前開展了“超深部綜合地質研究”的科研項目,並配合該項目在三山島斷裂成礦帶的西嶺村礦區啟動了4000米科研深鑽施工已取得了較好的鑽探成果。三山島北部海域在海下施工達近2000米深孔,這在岩金勘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為地下“黃金王國”期待揭開“神秘面紗”提供了技術支持。

社會評價

中國科學院院士翟裕生、許志琴、金振民和世界地科聯副主席迪萊克先生等先後來項目考察調研,並分別對項目海上施工技術和重大找礦成果給予盛讚。
海上鑽探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地質工作已從大陸走向海洋,我國已從地質大國向地質強國邁步。
迪萊克說:“一流的組織和管理,一流的海陸深鑽技術。你們震驚了世界科學家,我受益匪淺,期待我們攜手共創輝煌!”埃及坦塔大學教授、地質學家阿布·安巴爾題詞:相信更輝煌的明天屬於你們,祝願中國友人問鼎世界之巔。
2015年初,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探獲金資源儲量470.47噸,平均品位4.3克/噸。
專家組認為: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勘查,首開我國海域金礦勘查的先河,是在綜合分析研究礦田地質背景與找礦潛力的基礎上,成功開展的一次系統的由預查直接進行詳查的勘查活動,具有周期短、規模大、成果豐、效果好的特點,是一次礦床學研究思維方法創新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成功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